人眼看不到氢气和氧气,为啥可以看到水?

瞻云,先让一部分知识有趣起来

你以为你看到的世界:

一粒沙一滴水,都是真真切切。

实际上你看到的世界:

一粒粒可见光子构建起来的,视觉光影。

我们从来看到的不是世界真实的样子,而是万物反射的光。

你看到的所有,都是光子的集合。

显然,当一个物体不与阳光发生作用时,我们眼睛接收到的光子,没有任何变化时,我们将看不到任何物体。

只有当光子与物体作用,发生变化,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其实,我们看到的不是物体,而是光的对比度。

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它与光子作用(吸收 / 发射 / 反射 / 散射等)改变了光子频率和密度,带来的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对比度。

一块彩石上的细腻纹理,仅仅一小片,就使得原来的阳光发生了丰富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水?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原因。

1、水足够的深或者混浊时,吸收 / 散射了足够多的光线,或特定频率的光,有了明显的对比度。

例如,海水。

2、水足够的清澈,能够看到水底,或者能看到水体背后的景物时,因为水 1.33 的折射率,让我们看到不同密度界面之间,有了明显的边界对比度。

例如,水杯。

3、动态的水,与空气界面,形成丰富的球形曲面或波形曲面时。界面倾角的变化,以及特殊的光线入射方向,使得不同位置反射到眼睛里的光强度差异很大,从而看到丰富的光阴变化。

例如,溅起的一滴水。

但其实,水并非总是能看见。

在特殊条件下,当光产生的对比度小于我们的视觉阈值时,水自然就从你眼睛里消失了。

例如,水足够清澈,光源偏暗、入射角特殊的鱼缸、海底。

河豚的恋爱花园

以及特殊光影结构下,带来的若空游无所依的错觉:

而氢气和氧气,当然也会与阳光发生互动。

但为什么通常不可见呢?

因为,在可见光范围内,氢原子和氧原子吸收截面极小,不会产生显著的吸收 / 发射。

人眼只对中间的可见光范围可感知

尤其是氢原子,原子轨道跃迁、跌落的能量绝大多数都在可见光范围之外,可以说是对可见光几乎透明(即便液氢也是无色)。

氧气虽然能对可能光有非常窄的吸收谱线,但空气中的氧浓度低,吸收微弱(红光),所以人眼察觉不到变化。

但是高浓度纯氧 / 液氧,人眼就能看到淡蓝色了。

淡蓝色的液氧

除此之外,气体单个分子的散射能力也非常弱,小尺度同样非常不显著。

以上的这些原因,就导致氢气和氧气,在小尺度上,很难让可见光产生明显对比度,从而达不到让人眼可分辨的地步。

不过在足够大的尺度上,你依旧可以看到氧气。

那就是天空的蓝色。

日落后,蓝色的对比度还会更加的明显。

导致蓝色天空的原理是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

这是光穿过波长比其小很多的单个原子或分子时(<1/10 波长),所产生的散射现象。

瑞利散射(上)和米氏散射(中、下)

天空之所以呈现蓝色,是因为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在空气中产生的瑞利散射更加的激烈。

而在阳光光谱中,紫外线占比不多,瑞利散射占比不高。

这就使得整个瑞利散射,以散射的蓝色最多。

天空自然看起来就是蓝色的了。

总的来说,人不是绝对看得见水,也不是绝对看不见氢气和氧气。

能否看到,完全看不同场景下,光与它们互动之后,最终产生的对比度强弱。

通常情况下氢氧不可见、水可见的差异,主要还是源于前者浓度太低,导致最终进入我们眼睛里的光,对比度上的差异太过于微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