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清新的皂味,总会想起小时候在老家」香味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你记忆中有「特别的味道」吗?
这个问题描述的还是保守了。
准确讲,当某种气味激活你的情绪和感觉时,你都不必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那种感受,几乎就是你的本能反应。
嗅觉是我们最原始的感觉系统,也是我们最早发育的感觉系统。
它与边缘系统(包括海马体、杏仁核和下丘脑)相连,而这些区域在情绪状态和记忆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

因而气味可以绕过高级神经通路,直接激活我们的情绪和记忆。
形象点讲,就是如果你看到某种事务,你的意识过程是:
你看到一块香皂——>视觉信号进入视神经——>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比如额叶皮层要辨认你看到的是什么东西——>跟你的记忆对比——>引发你童年的记忆——>激发你怀旧的情绪
如果你闻到了香皂的味道,那么这个过程是:
你闻到了味道——>激发了你的情绪和记忆——>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记忆——>你识别出你闻到的是清新的皂味
不仅如此,由于嗅觉神经早于你的高级认知系统而发育,你对一些气味记忆形成的情绪反应,几乎是「写死」在你意识的底层代码中。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还不记事儿的时候,在一间有咖啡香味的屋子里被一只突然狂叫的狗吓到,那么对他而言,咖啡的味道很可能会和惊恐的情绪永久绑定在一起,成年之后他将对咖啡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厌恶。
按照这个题目中问到的,小时候闻到清新的皂味,那很可能是因为妈妈身上刚换洗的衣服带来的味道,这个味道通常预示着之后的哺育与拥抱,于是这种味道就直接与安全感和幸福产生了链接。
嗅觉的力量,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粗暴,且无法抗拒。
而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嗅觉能力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所能拥有的气味的受体,这些受体只能容纳特定类型的气味分子。
简单讲,就是有的味道你能闻到味道,我可能闻不到,也有的人会对一些大多数人觉得难闻的气味毫不在意,甚至甘之若饴。
以上所有,决定了气味对于每个人而言,注定是一种极其私人的体验。
它不像黄绿青蓝紫或酸甜苦辣咸,你看到你尝到的,与我体验的大致是一样的。
气味并没有一套全球公认的分类词汇,人们只能借助隐喻或与其他感官体验的比较来表达[2]。
虽然国际香水协会(IFRA)等组织也曾试着推出过一些诸如「气味词汇表」等标准,试图对「嗅觉术语」进行统一,但这些框架仍难以囊括嗅觉体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同一种味道,一些人认为是「木质调」,而另一些人可能认为是「泥土味」。
更不用提对气味复杂层次的描述,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借助其它感官的感觉甚至过往经历来对气味进行描述。
比如「香甜的味道」、「刺鼻的味道」、「爷爷泡的茶」等等。
这些跨感官的比喻虽然让我们对气味的描述更具感情色彩,却也降低了我们所表述的精度。
就像是,你问题中提到的「清新的皂味」,你所表述的,和大家所理解的,我敢说,一定不是同一种味道。
最后,回到这个问题。
每个人的记忆中,一定都有「特别的味道」。
它或许是童年厨房腾起的水汽,或许是雨后泥土的呼吸,或许是爱人衣领间残留的晚风。
然而,纵使我们把世间所有温柔的词汇都铺陈开来,也无法精确描述这种味道的体验。
我们讲述味道,实际是在讲述我们自己如何被这些味道塑造,讲述第一次离家时舌尖尝到的孤独;讲述重逢时糖炒栗子炸裂的雀跃;讲述记忆尚不存在于我们脑海中时,母亲抱起我们轻轻爱抚的温柔。
味道,终究只是借口。
我们真正想捧给世界的,是那些被味道悄悄吻过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