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很经典的对联有哪些?

汪惟,何事惊慌!!!!!!!!!!!!!!!!!!

「姑姑筵」 在四川话里的意思,是「 过家家」的意思。也是一家饭店的名字。

由清末的一代宗师黃敬临主理。黃敬临是成都本地人,出身书香门第饮食世家。清末在清廷光禄寺( 光禄寺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馐 )任职,所以很多人会说他是御厨(实际不是)。

民国时期,辞官在成都创办高档餐厅「 姑姑筵」,有点类似于现今北京的「 厉家菜」的模式。吃饭要预约,预约要介绍人,吃什么不能选,不吃什么要提前说,席间要给黃敬临留座位(来不来不一定)。

张学良蒋介石都是其座上客。别人称其佳肴为「 仙品」,开水白菜,鸡豆花,樟茶鸭据说都是他所创。堪称宗师。

菜好, 「 姑姑筵」 店门口的对联,更有意思。活广告。

↑ 姑姑筵,包家巷旧照。

这张是成都博物馆里的姑姑筵复原布景,有内联和外联。

图上对联是

内联

提起菜刀,拿起锅铲,自命炉边镇守使 碗有佳肴,壶有美酒,休嫌路隔通惠门(地名)

外联

叹老夫无命作官,才租这大花园承包酒席 替买主下厨弄菜,恰象那巧媳妇侍奉公婆

随着时间不同,姑姑筵门前的对联会更换。

内联

学问不如人,才德不如人,只有煎菜熬汤,才算我的真本事 亲戚休笑我,朋友休笑我,安于操刀弄铲,正是文人下梢头

外联

右手拿菜刀,左手拿锅铲,急急忙忙干起来,做出些鱼翅燕窝,供你们老爷太太 前头烤柴灶,后头烤炭炉,烘烘烈烈闹一阵,落得些残汤剩饭,养我家大人娃娃

后来店从包家巷搬到公安局门口,对联又改了

内联

流落在贵码头,装一个忸忸怩怩新嫁娘,杀鸡为黍 公安局大门口,来几多漂漂亮亮高贵客,下马闻香

外联

营业税,印花税,席桌捐,红锅捐,这起去了那起来,弄不清楚 蒸公鸡,炒母鸡,炖牛肉,烤猪肉,肥的精而瘦的嫩,都要整齐

随着时节的变化,姑姑筵的内外联也会应景变化。这是花会季节的内外联。

内联:

统领伙夫数十名,攻打甑子场,月月还要说铜板 可怜老汉六四岁,揭开锅儿盖,天天都在闻油香

外联:

由锅边镇守使加封炖煨将军,这个好官衔,硬比他们阔气 有太上李老君保佑饮食菩萨,今年开花会,该要显点神通

成都才子刘师亮(也是个李伯清一般的人物),看了上篇姑姑筵的花会对联,赠了竹枝词十二首《赠姑姑筵》相合。

看会欣逢二月天,姑姑筵外贴双联。君休误认姑姑美,名借姑姑好卖钱。 姑姑筵里宴姑姑,究问姑姑有与无?老朽若蒙姑错爱,自惭白了闹腮胡。
镇守锅边已有年,巍然大使骇全川。天天都在闻油香,联语何堪叫可怜。 威字将军有炖煨,将军武事在盐梅。若言打仗冲锋去,只见堂倌跑几回。
统领伙夫几十名,天天攻打面巴城。若将甑子场先下,饭碗何须向内争。 伙夫锐气猛难当,一鼓攻开甑子场。饭碗铺前清下脚,许多铜板要遭殃。
边使头衔镇守锅,问他声势果如何?自将资本求微利,硬必赃官阔得多。 再拜威严李老君,诚心顶礼把香焚。但求食客常来往,只管开钱不拌筋。
饮食菩萨请起来,边来边吃不捱台。而今好吃神都变,不等锅儿盖揭开。 菩萨果真显神通,花会今年大不同。卖笔好钱都不说,更当多少野家公。
大书寿考在门前,八八君今六四年。三十六宫春色好,添成百岁好开筵。 借开玩笑莫张巴,游戏文章共一家。君既抬花人不管,何妨我又再抬花。

最后留一个黃敬臨的自题联。

可怜我六十年读书,还是当厨子; 能做得廿二省味道,也要些工夫。

庖厨和商人,在传统的儒家看来都不上台面的。

但黄大师不卑不亢,那种自嘲又自傲的感觉,特别真实又接地气。成都人那种撇脱,酸唧唧又假打的气质,真是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