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防守一方为何要出城打?

古代打仗,防守一方为何要出城打?

知乎用户B5ONeL
  • 一场合格的攻城战,在围城之初就建立工程器械,约三个月完成。
始修车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 同时派出细作,探知城中虚实。
故兵向城,必先使谍者求知城中之粮数。
  • 分兵断粮道,在敌军退路设下埋伏,阻断敌军与外界的联系。
断其粮道而守其归路,使外交不得相救也。
  • 根据城内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人多粮少则围之,人少粮多则攻之。
计人为费,粮多而人少,则攻而勿围;粮少而人多,则围而勿攻也。此所谓或攻或围者。
  • 根据自身及外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我强彼弱则缓图;彼我均势,外有强援,当以急攻。
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虑腹背之患者,须急攻之,以速其利。如我强彼弱,外无寇援,力足以制者,当羁縻守之,以待其弊。
  • 围城时,离城三百步开外,敌人箭矢无法命中。
围兵必去城三百步外,则弓矢不及,奸伪不通,贼出突围,势力已困。
  • 想从一方面攻城,则先四面同时骚扰,让敌人无法做出充足准备。
欲攻其一面,则四面挠之,使敌不知所备。
  • 攻城时,上云梯察看城内情况。
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大轮,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中施转轴。车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以窥城中,故曰云梯。
  • 用火车,焚烧城门。
火车,以车轮车中为炉,上施镬,满盛以油,炽炭火爨,令沸,仍四面积薪,推至城门楼下,纵火而去。敌必下水沃之,油得水,则焰益高,则楼可燔也。
  • 用头车,百步之内矢石进攻守城兵。
先于百步内,以矢石击当面守城人,使不能立,乃自壕外进车。
  • 头车抵达城门,便开始挖地道。
凡攻城者,使头车抵城,凿城为地道。每开至尺余,便施横地伏,立排沙柱,架罨梁,防城土下摧。
  • 在地道中放入易燃物,焚烧。
火叉,以铁为两歧。凡攻城将透,积薪草、松明、麻迅(音诜)于地道中,加以膏油,纵火焚城,续之令不灭,则施四物以备用。烧之三日,其城自摧。

  • 守城不在于防御设施和粮草充足,而在于运筹帷幄,让敌人无法下手。
故善守者,敌不知所攻,非独为城高池深、卒强粮足而已,必在乎智虑周密,计谋百变。
  • 守城方出城打野战是常事,兵形式无常,出奇方可制胜。(孙权:MMP)
或彼不来攻而我守,或彼不挑战而我击,或多方以谋彼师,或屡出以疲彼师,或彼求斗而我不出,或彼欲去而惧我袭。

建安二十年八月(215 年),孙权号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在还未形成包围圈的时候。魏方张辽率军打突袭战,野战,大胜。此战最重要的目的是“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属于出奇制胜。随后孙权撤退时,张辽率军追击,也同属于出奇制胜。

(参考资料:《武经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