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喜欢音乐?能否从进化论上解释?

人类为什么喜欢音乐?能否从进化论上解释?

半保留复制,游荡在阐述学周边的初级法师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学术圈里争议非常大,尤其在音乐心理学里。

观点 1 音乐不具备生存优势

1-1 曾经具备生存优势

达尔文是这个观点

按照达尔文的看法,这是语言的残留物。曾经的音乐是具备生存优势的,但现在不具有了。

曾经具备一种,古老的、类语言的、类似歌声的信息交流系统,但这套东西被更高效的语言系统替代了,音乐就作为残留物存在。

而这种交流系统的生存优势可能类似于鸟类通过叫声来求偶一样,在早期人类历史上具备类似的生殖优势 (Brown, 2000b; Mithen, 2005; Richman, 1993)。

可为啥曾经会有生殖优势啊?请下拉到 2-1.

1-2 一种中性、无害的偶然

音乐不过是其他功能的 by-product 罢了,你的动作控制功能,你的语言功能,你的情感交流功能,都具有大量的重叠部分。

举个例子,人类对节奏和旋律变化极为敏感,你听歌的时候,会下意识预测音乐下一拍的音高 / 和弦时,当这一拍符合处在比较符合你的预测但又没那么符合的时候,你对音乐的快感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太符合你的预期整个旋律会变得无聊,完全不符合预期会让你觉着不适。

而这时候,你大量动用了你的前运动区(premotor area)还有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premotor area),脑子里这部分是用来支配你下一个动作该做什么,或者对他人的动作做模仿或预期。

脑子只是把这种充满规律的动态的声音感知与人的运动感知给搅合在一起。

再补充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有人做实验,把音盲症(无法对音乐产生快感)的人叫过来听音乐,和非音盲症的人进行对比(Loui et al. 2009),发现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的连接 ----- 弓状束(arcuate fasciculus),被减弱了。连接被减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两者的配合将被减弱:

而颞上回是听觉性语言中枢(auditory cortex)的所在地,负责处理听觉信息,

额下回是布罗卡氏区(Broca's area)的所在地,负责说话,

也就是说,事实上是我们负责听觉处理的结构和说话结构共同运作下,人才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

这也间接表明了,音乐欣赏可能真的跟语言诞生有关。

总之吧,这是我最认可的答案, @赵泠 的那个高赞已经答得极其完美了,我就不画蛇添足了。

就像史迪芬平克说过类似的话:人为啥会喜欢喝酒,人为啥会喜欢嗑药,其实和音乐一个道理,只是正好喜欢,没啥原因。

但有一点在于,尽管很多人认为,音乐的起源可能是其他具备选择优势的功能的副产品,但可能在早期并不是很普遍,而是音乐诞生之后,让音乐具备了足够的生存优势,才被更广泛的扩散出去(个人不是很同意)。

-----------------------------------------------------------------------------

观点 2 音乐其实具备生存优势(可能曾经具有,也可能作为其他功能的副产品而诞生后,过一阵子才具有,也可能直到文明初步建立前仍具有)

2-1 具有社会学优势

音乐尽管诞生于其他功能的副产品,但可能传播的广泛性是由于具备一定生存优势。

有实验表明,一起随着音乐节奏做运动,可以让一群陌生人以极快的速度变得默契起来。然后让族群更加具备情感交流团结默契的集体氛围,有助于聚落生存 (Clayton, 2009).。

有研究人员说,大量成年人进行同步合唱(synchronous chorusing)是一种群体性示威,体现了群体力量,故而可以吸引异性加入其中 (Merker, 2000)。

还有研究人员表示音乐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更有利于聚落中个人的生存条件 (Huron, 2001; McNeill, 1995; Roederer, 1984)。

总之吧,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就是挺好的,利于生存的。但更多都是说明了群体合作的音乐的生存优势。

不过吧,社会心理学家的玩意儿我一般最多信一半。

2-2 运动优势

这类研究较少,但有人说可以促进人的 motor control,所以增强了生存率。哎,有时候我觉着这些都比较牵强附会,懒得写,我就不细说了。

Ref:

Huron, D. (2001). Is music an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930, 43−61

Merker, B. (2000). Synchronous chorusing and human origins. In N. L. Wallin, B. Merker, & S. Brown (Eds.), The origins of music (pp. 315−327).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Clayton, M. (2009). The social and personal functions of music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In S. Hallam, I. Cross, & M. Thaut (Eds.),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 (pp. 35−44).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 S. (2000b). The “musilanguage” model of music evolution. In N. L. Wallin, B. Merker, & S. Brown (Eds.), The origins of music (pp. 271−300).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Loui, Psyche. (2009). Tone Deafness: A New Disconnection Syndrome?.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ugust 19, 2009 • 29(33):10215–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