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处?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处?

OwlLite,CDA I级持证人

当承受精神压力时候,模式生物的社交行(与其他不熟悉个体的亲近 / 交互)为会大幅减少,这一点在数十年前就被观察到. 并被称为 Stress-induced social avoidance[1](压致社交回避). 压致社交回避的个体会有更高的社交焦虑感(Social Anxiety), 也就是,跟其它个体在一起时会更紧张[2].

受到压力性刺激的小鼠会回避跟陌生小鼠的接触

对于人类为代表的灵长类哺乳动物来说,其(面对面)社交行为的需求、倾向和频次比其他生物要高的多。但在受到精神压力的影响时,个体的社交行为倾向也会被显著削减。并且压力性的事件会立即且长期(>2 个月)的产生显著的社交回避效果[3]. 典型压力性事件包括社交挫败(公共场合丢脸)、竞争性失败(考试、绩效不理想)、生存压力(买不起或者无资格购买想要的东西,特别是吃穿住行的基础物品)。

当然,压致社交回避的影响不限于削减 面对面的社交行为,而且会大幅提升非面对面的社交需求。压致社交回避个体具有更高的网络联系倾向,更高的网络倾诉需求[4][5]. 让孤独变成一个人的狂欢。

压致社交回避的人具有更高的电话联系需求

从神经科学原理上来看,人脑中存在一个网络状的物理性和生理性连接,构成 Social Brain(社交子脑), 处理个体关于社交方面的信息和社交倾向 / 形态[6], 以及探索性的行为。实际上这也是人类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一[7].

Human Social Brain

从微观层面看,当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并且状态持续时,社交子脑的海马体(Hippocampus)中,nectin 3(连接蛋白细胞粘附分子 3)的水平会降低[8],并附带性的对记忆形成产生负面影响[9],因此当压力大时,一些人的记忆力会出现显著的下降甚至失忆。具体在社交行为中,nectin 3 的下降会促进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的水解作用[10][11],从而打破神经元中神经连接蛋白(Neuroligins)的功能平衡,降低神经元的兴奋信息向下一级神经元传递的可能性, 也就是降低对应神经系统区域的兴奋水平[12]. 持续性的压力感会让人变得精神萎靡,探索性倾向以及(面向陌生人的)社交倾向大幅降低[13][14].

持续性大压力导致神经抑制状态

从宏观层面看,当社会经济状态走低时候,处于其中的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会随之增加[15]. 这种压力来自于失业风险,也来自于雇主和受雇者议价能力的变化以及债务压力[16]. 因此每当社会经济形势变差,生存压力增加时候,社会中个体的社交倾向就会降低,并且精神性疾病的发生率随着增加[17]. 横向比较地,低收入国家中的人民相比于更高收入国家的人民具有更高的精神性疾病发生率[18].

经济形势差导致个体生活压力增加

扩展性地讲,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当一国经济形势走低,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社交行为倾向的降低,社会的生育率也会随之降低[19][20]. 即生育率具有顺周期性[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