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猜测是对的!大部分钙质确实来源于蛋壳。
说一个亲身经历,2015 年时,我孵化了一批鸡蛋,等到小鸡出壳时,我偶然发现,出壳时的鸡蛋壳似乎变薄也变脆了,甚至仅剩 2 层 A4 纸的厚度,比入孵时的蛋壳要薄得多。
当时我就猜想:
1.这是不是偶然现象?
2.会不会在孵化过程中蛋壳中的钙质被胚胎吸收转换为骨头了了?
带着这 2 个疑问,我观察了鹅蛋、鹌鹑蛋甚至鸵鸟蛋的孵化过程,发现孵化的所有蛋类,无论是鸡蛋、鹅蛋还是鹌鹑蛋、鸵鸟蛋,通过与未孵化(或者是中途孵化失败)的同种鸟蛋进行对比,出壳时都存在着蛋壳变薄的现象。
鸵鸟蛋尤其明显,未孵化的蛋壳厚度通常能超过 2 毫米,且蛋壳细腻坚硬,但孵化出小鸵鸟后,蛋壳仅有 1.5 毫米厚,蛋壳质地也会显得“疏松”一些。

我由此大胆推测,蛋壳中富含钙和磷(通常为无机形式,如碳酸钙、磷酸钙),会在孵化过程中逐步被胚胎吸收一部分,作为鸟类胚胎骨骼发育的钙质。
通过资料可查:鸡蛋中钙含量尽管相对其他食物较为丰富,但钙含量总体仅约60mg/100g,且集中在蛋黄中,一枚 60g 的鸡蛋,蛋黄和蛋清中钙总量也仅 30mg 而已,这点钙量,对于出生时约 35g 的雏鸡来说,别说形成小鸡整体骨骼了,怕是形成小鸡一条腿都不够用。
鸡蛋孵化过程中与外界仅有温度和气体交换,化学元素不可能凭空而来,因此,胚胎中“钙”主要来自于蛋清和蛋黄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
而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量大约为 83~85%,磷酸钙约 3-5%,蛋白质15~17%,并含有锌、铜、锰、铁、硒等微量元素,蛋壳重量约为 5.2-5.4g,厚度为 0.3-0.4mm,每枚蛋壳的含钙量为 2-2.5 克,也就是 2000—2500mg 的钙质,这样的钙量对于孵化中的胚胎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在孵化过程中,我也观察到,蛋壳膜上密密麻麻分着血管,这些血管可以逐步吸收蛋壳内的矿物质。

后来,通过孵化经验和查找文献,终于找到了比较确切的信息:鸡胚发育过程中,蛋白和蛋黄能提供 21.76%的钙,其余约 80%的钙质均来自于蛋壳,用于形成骨头等含钙器官。随着蛋壳中钙质被吸收,蛋壳自然也会变薄、变脆。
不仅鸡这样的鸟类如此,就连爬行动物中的乌龟,孵化过程中的钙质也大部分靠蛋壳来“补充”。
因此,占蛋总重约 12%的蛋壳,对于鸟蛋来说,除了具有一定强度来抵抗外界的冲击、压力,保持水分蒸发、气体交换、阻止细菌污染,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外,还具有为发育中的胚胎发育提供钙质的作用。
当然,蛋壳在孵化后期变薄,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胚胎后期代谢程度更强,呼吸作用加剧,变“薄”的蛋壳更具透气性,可以满足胚胎氧气供应;
2.变薄的蛋壳更有利于雏鸟“破壳”。

相似文章推荐:
3.鹅孵蛋孵出小鹅需要人工助产,那么在人类助产之前小鹅是怎么出来的?
6.蜜蜂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在人造的蜂箱中筑巢?蜂箱的形状和蜜蜂圆形的窝一点不一样啊?
参考文献:
1.孵化期间鸡蛋内物质转移及利用的规律性研究,杨海明论文,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