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就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题干链接已经失效,先上图,这是 2012 年的卫星影像↓

这造型……
如果配上两份「撒哈拉之眼」[1],就得到了一个非洲版的柠檬头表情包。

这本是一座无名山丘(坐标:12°22'13.3"N 23°19'20.2"E),位于非洲大陆的地理中心,苏丹西南部的达尔富尔州,距离苏丹与乍得的边界以东约 95 公里。

从高空俯瞰,这座山丘像个嘴唇,被网友称为「landlocked lips」,国内将其译作「地球之吻」。
可以直接在谷歌地球上搜索这个位置:12.370771816, 23.322227802

不过,2025 年的卫星影像是这样的↓

「出圈」和「走红」是因为 2012 年粉色的「啵啵唇」非常形象,又引人遐想。
如果是 2025 年这种,多了些植被、农田和村庄,这种暗色调的造型,恐怕就无人关注了。
题干中说道:
「地球之吻」走红!苏丹神秘山丘卫星照突然火了:仿佛在向太空飞吻
这有点标题党,这条新闻在国内根本没有什么动静,更谈不上走红。
在我写这个帖子的时候,该问题已经发布 2 个月有余,仅仅 18 条浏览,0 回答,0 关注。

查了下信息源,最早是国外科普网站Live Science上 2025 年 6 月 3 日的一篇文章[2],缘起于 2012 年一张卫星图像[3],由Harry Baker撰稿↓
同时间发布在 Facebook 上的帖子也没多少人关注。

国内媒体也很快将这这篇文章搬运了过来,内容差不多,反响不大。
地球长嘴巴,苏丹神秘山丘卫星照突然火了:仿佛在向太空飞吻_腾讯新闻
文中提供了俄勒冈州大学地貌学家 Josh Roering[4]的分析,他根据有限的资料和卫星图,做出简单推测:
"It looks like there's a dike or narrow unit of resistant rock running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at ridgeline that erodes more slowly tha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us sticks out."
他注意到山脊中央有一条狭窄且突出的岩石单元,可能是岩墙或其他抗侵蚀岩石单元,其风化速度较周围岩石缓慢,从而形成这种特殊地貌。
其实这很接近该问题的答案了,但还需做些细节上的补充。
由于没有实地观察,以及很难搜到更多的资料,Josh Roering 也表示这些只是猜测。
他更倾向于岩脉与围岩的差异侵蚀作用,导致了地形差异。
确实如此,中间的狭窄地质单元是突破的关键。

Live Science文章中也借用了美国新墨西哥州岩墙的照片,用来说明大型岩墙周围可能会形成小山丘。

这里就是著名的 Ship Rock(船山)。
看到「landlocked lips」,我的第一反应也差不多,这里可能是 Ship Rock[5](船山)和 Sheep Mountain[6](羊山)的结合体,即岩墙侵入褶皱轴部后差异侵蚀的结果。
这两个地质明星是地质类教材的常客。

船山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Navajo Volcanic Field),其主体是个古火山口。
如今,三千万年前喷发形成的火山,及其周围的岩石大多被风化殆尽,只留下抗风化强的火山颈,以及与它相连的三条巨型煌斑岩墙[7]。

刀刃般的岩墙,高出地面 20 余米,绵延数公里,劈开戈壁。

对了,忘了说一下什么是「岩墙」,也可称岩脉,就是下面这个叫 Dike 的东西。

其实就是地下岩浆沿不同的方式侵入岩层中,这些脉状的侵入体统称为岩脉,并且习惯上将直立或近直立的板状岩体称为岩墙[8]。
上对比图↓

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羊山是典型的倾伏褶皱,褶皱枢纽并不水平,而是斜插入地下。

「landlocked lips」小山包弧型的边缘,如果对应的是地层走向,那么它极有可能是个类似于羊山的倾伏背形构造。


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一道岩墙沿褶皱轴面侵入,经过差异风化后,很可能会形成「landlocked lips」这样的地貌景观。

但是,截止到目前,以上全都是猜的。
没有太多根据,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
我们至此都不知道「landlocked lips」的岩性和地质年代,连岩墙的解释都是猜测。
仔细查阅资料后,发现上述「岩墙侵入褶皱轴部后差异侵蚀的结果」的推测,应该是错的。
这里能查到的资料非常有限。
苏丹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landlocked lips」所在的达尔富尔地区,如今仍然笼罩在硝烟之中[9]。

虽然中国在苏丹有不少地质项目,但大多关系石油和矿产,且多位于东部和南部,不怎么涉及到这里。西部的资料非常难找,不过借助互联网上能找到的地质图和周围地区的文献,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通过查看苏丹地质图[10][11],基本能确定这里是前寒武纪的岩石。

经过一番对照,「landlocked lips」所在的达尔富尔 - 努巴山隆起,是非洲撒哈拉元克拉通[12](Saharan MetaCraton)的一部分。

非洲是几个古老克拉通拼凑而成的大陆。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早形成、且仍然保留至今的那一批大陆岩石圈,几十亿年来未经过太大的地质变动,是非常稳定的硬块块。
但与一般古老克拉通不太一样的是,撒哈拉元克拉通是经历过后期造山活动改造活化的克拉通,因此被称为元克拉通(MetaCraton)或变克拉通或准克拉通。
在一篇发表于 1984 年的文献中,我获得了更多关于这里岩石组成和构造演化的地质信息[13]。
作者是阿尔及利亚奥兰大学的地质学者 Amin R. Gindy,他曾在苏丹喀土穆大学地质系工作过一段时间,并且在扎林盖地区做了不少基础地质工作。

这里的岩石单元主要是前寒武纪的变质岩,纯净的石英岩和含变砂岩的片岩遍及西达尔富尔及其邻近国家,这些岩石本是撒哈拉元克拉通上稳定的沉积物——互层产出的砂岩和泥岩,大概形成于 25 亿年前的太古宙。

大概五、六亿年前,泛非造山运动破坏了克拉通的稳定性,岩石发生褶皱变形,泥岩和砂岩经过变质成为变泥质岩和变砂岩(石英岩)。

虽然经历了后期的构造和岩浆事件,但是改造不大。
构造变形使得这些岩层高角度倾斜,甚至近乎直立。
如此,「landlocked lips」的主体岩性大致清晰了,那中间那道的岩墙是什么?
Amin R. Gindy 通过地质填图发现有少量的辉长岩侵入体。这些基性岩墙,已经随着围岩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成为了顺面理展布的狭长条带(如下图图例 5)。

它们本应是山丘中间凸起「岩墙」的有力候选者,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参照文献中的地质图,在 Google Earth 上仔细核对了半天,发现这些已经发生变质的古老的基性岩墙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正地形。
而且岩石的颜色也不符合,基性岩墙的颜色通常更深,多以黑色、墨绿色、深灰色为主,风化蚀变后会略有些发黄、发绿。

而在 Google Earth 上,这些岩墙更多显灰白色,更像是长英质岩石。

文献中也指出,这里的早期基性岩墙数量很少。
而从 Google Earth 上,我们可以找出非常多与「landlocked lips」类似的地貌。
它们特征相似,一连串红褐色的小山包,断续展布,不同山包间有连续性和相关性。
山丘中间,是凸起的鳍状山脊,与山体走向平行。


从 Google Earth 用户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醒目的鳍状山脊,如一道屏障,遥遥在望。

这些山脊看起来相似,其实岩石组成不同。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它们要么是长英质岩脉,要么是前寒武纪岩石中的变砂岩(石英岩)层。
但仅从 Google Earth 上,很难分辨出它们的岩性差别。好在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演化,具有完全不同的产状特征。
变砂岩(石英岩)层,是当地前寒武纪岩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经历了泛非期构造变形,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在 Google Earth 上直观醒目。
大多表现为宽缓的开阔褶皱↓

也有一些较为紧闭的褶皱↓

这些褶皱的轴向较为一致,基本都是北东东 - 南西西或近东西向。
长英质岩脉,多表现为伟晶岩脉、花岗质细晶岩脉和石英脉等。
就是下图中红色条带的部分,走向非常一致,呈北西 - 南东走向,形态平直且切割褶皱地层(即下图黄色条带)。

放大来看,它们之间有非常明显的截切关系。

晚期形成的长英质岩脉,多沿断裂侵入,因此切割前寒武纪的地层。
因此,通过产状特征和切割关系很容易判断,构成「landlocked lips」鳍状山脊的岩石,应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的变砂岩或石英岩。

最后是山丘形态的问题。
区域内遍布这种鳍状山脊,它们大多呈下图这种断续相连的香肠状山丘,而像「landlocked lips」这种纺锤状的流线型结构较为少见,很可能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landlocked lips」坐落于一个向西开口的山间谷地内,阿祖姆河(Azoum)上游的支流穿境而过。

这座残丘的长轴平行于水流方向,一束束水流从上游汇入干流,都要流经这里,其流线型的形态应该是河流和风力经年累月顺岩层走向侵蚀的结果。
最后总结一下:
「landlocked lips」其实是山脉演化进入老年期的低山、残丘地貌。
岩石为 25 亿年前的砂泥岩沉积物,它们经历距今约五、六亿年前的泛非造山运动,使原本在撒哈拉元克拉通上稳定的泥岩砂岩,发生变质和褶皱变形,使岩层变陡、甚至直立。
差异风化作用,导致抗风化风力强的变砂岩或石英砂岩形成正地形,构成突出的鳍状山脊;抗风化能力较弱的变泥质岩,易被风化侵蚀,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泥质岩石逐渐风蚀成碎屑,自然滑落成为山坡。
「landlocked lips」位于汇水谷地内,顺岩层走向的流水侵蚀加上风蚀作用,造就了残丘流线型的外观,与山脊凸起的变砂岩一起,构成了嘴唇的形态。

以上仅为个人愚见,欢迎广大知友们一起探讨和补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