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士兵真的像兵马俑一样平均身高 1.8 米吗?

秦朝的士兵真的像兵马俑一样平均身高 1.8 米吗?

秦朝的士兵真的像兵马俑一样平均身高1.8吗?

linyi812,考古工作者

兵马俑身高并不代表当时人的平均身高,即便忽略其中的艺术成分,那也是选拔出来的一部分男性身高。(详后)

1.从出土遗骸推断古人身高

考古学上更普遍的证据是考古遗址中出土的人类遗骸,一般是测量长骨(如肱骨、股骨、胫骨等)数据,再代入经验公式计算身高,两性会分开计算,不同年龄段也会有差异(因身高与年龄有关系,一般认为 30 岁以后身高每年可能降低 0.06 cm,而成年后 20 岁以前还存在增高的可能性)。这样算出的身高值虽然只是近似值,但是代表性还是比只看兵马俑好很多,而且更方便与之前、之后的时代进行对比。

个人印象,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身高变化不大。如果用数据说明问题,可参考以下几篇论文中的对比表格

原海兵等.天津蓟县桃花园明清家族墓地人骨的推算 (I)[J].人类学学报 , 2008, 27(4): 318-324

因为以往人体骨骼考古学更注重前段,该文发表时间较早,缺少汉代以后的数据

孙蕾;朱泓. 郑州地区汉唐宋成年居民的身高研究[J]. 人类学学报, 2015, 34(03): 377-389.

王一如:陕西西安马腾空遗址东周时期墓葬出土人骨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9 年(按:马腾空遗址发现有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晚期秦墓 270 余座,墓主平均死亡年龄 38.14 岁,可能从事农耕劳作,男性身高在先秦时期人群中处于高水平)

不同学者提出身高推算公式有别,所以计算结果不同,但从该表看差异并不太大

注意以上表格数据都是平均值,

其他现代参考数据如《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18-44 岁中国男性平均身高 169.7 厘米,中国女性平均身高 158.0 厘米。《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显示,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 167.1 厘米,成年女性是 155.8 厘米。再往前追溯的话:

出自 图解: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

另有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显示,1985 年到 2019 年间,中国 19 岁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近 8 厘米,达到 175.7 厘米;19 岁女性的平均身高增加近 6 厘米,达到 163.5 厘米。(doi: 10.1016/S0140-6736(20)31859-6

总而言之,考虑到 21 世纪初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也不过一米六几,而推算的东周时期居民身高也并不更高,我觉得说秦代男性平均身高一米八过于离谱,甚至一米七可能也高估了(假设马腾空代表秦关中平均水平,同时代低纬度地区居民身高理应更低)。

这不是说当时没有个高的人,有些时代接近的个案,比如身高 171.33 的东周时期的西亚斯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 新郑西亚斯东周墓地[M]. 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2.05.)。位于韩王陵附近的李马墓地的一部分,虽然墓葬规模不大,由于被盗严重也没有显示有很高等级的随葬品,但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墓主吃肉较多,从骨骼和牙齿痕迹看,没有关节炎和外伤(并未从事高强度劳作或危险活动),生前应当比较富裕,其中一部分可能从事手工业生产,总之他们的营养水平应当高于当时的平均水平,所以身高才相对比较高。

如果只看数据,郑州汉、唐、宋男女两性平均身高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致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孙蕾等 2015 也进行了 T 检验,明确指出“男性和女性的身高时代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意义”。另外该文研究的人骨标本量不够多(汉代 55 例,唐代 22 例,宋代 39 例),时间上的分辨率比较粗(汉约 400 年、唐约 300 年、宋约 300 年,然而营养情况短时间剧变的话,身高代际差异就很明显了),同时因为不区分墓主身份所以不知道比较对象是否随机无偏。总之,现在并没有足够证据说明秦汉以来的历史时期存在年代越晚身高越低的发展趋势。

一些个案研究注意到某个时间段内女性身高降低的趋势。如:何嘉宁等对河南邓州八里岗仰韶(距今 6000-5000 年)居民体质变迁的研究,男性身高几乎没有时代上的变化,但女性平均身高却从仰韶早期的 160.3 cm 下降为中晚期的 157.8 cm,女性身高的下降反映了来自营养状况、社会分工上的压力的增加,指示女性在社会或家庭中地位可能出现下降。Pechenkina 对河南新郑西亚斯东周墓地人骨两性身高进行了推算和研究,并依据身高和股骨最大长的性二型性理论研究,认为该地区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于河南史前人群可能有所下降。

墓葬人骨出土量很大,而体质人类学研究中身高几乎已经是必备项目,所以身高历时性变化的问题将来总是可以弄清楚的。

2.兵马俑所反映的秦军身高

首先要区分通高和身高的概念,“通高”是该器物垂直于平面的最大距离,对陶俑来说是包括脚下垫高和头顶之上发髻或冠饰高度的,不反映身高,网传平均身高 180 或更多应该是算错了(我没见到具体计算方法)。发掘报告附表中的“足至顶高”才接近身高,因为兵马俑并非赤足,所以这里测量的应该是含鞋高度:

发掘报告附录四的一部分,可见“足至顶高”比通高能少 10cm 左右

关于兵马俑的身高问题,早年就有相关研究:John Komlos. 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兵马俑尺寸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 2002(5):3. 他的统计结果是兵马俑平均身高 177.7cm:

然后作者以 秦制一尺=23cm 换算成当时的度量单位:

作者基于以下三点:1.人口身高呈正态分布;2.人口身高分布的标准差非常接近于 6.85cm;3.十九世纪以前大多数军队对身高做出了最低要求。对当时人的身高进行推断

首先,根据兵马俑的尺寸分布对当时的“最低身高要求”推断为 7.65 尺(175.95cm),因为这是样本显著背离正态分布的始点。约 17.9%的样本低于最低身高要求说明它并没有十分严格地执行。

其次,根据这些抽选士兵对当时中国总体人口身高做出估计,认为秦代中国人口平均估计身高在 162.3cm-171.2cm 之间。并与 19 世纪 60 年代美军尺寸进行了比较,发现脚长、肩宽、臂长, 以及 身高与臂长的比例上都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