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 5 公里竟然和步行 5 公里消耗热量差不多,这科学吗?

跑步 5 公里竟然和步行 5 公里消耗热量差不多,这科学吗?

瞻云,科普人,B站/微博/公众号全平台同名

更多是一种数据上的巧合。

相同的距离,跑步时肌肉的热量消耗是显著高于行走的。

以下是详细分析过程:

这是跑步时,不同速度(8km/h~18km/h)的新陈代谢情况[1]

红框中的为新陈代谢功率,主要通过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测量

从这个图表,我们易得:

这群人类跑步者的基础代谢功率为 108.5W。

配速从 8km/h 提升到 18km/h,代谢功率也从 591.1w 提升到了 1366W。

总热功率的提升,的确相当的显著。

然而,当我们分别除以他们的秒速,得到的单位跑步距离(/m)的消耗能量,的确没有多大的变化幅度。

不同跑步配速,单位距离的热量消耗,总体在 244.3~273.2 的幅度变化,相当接近了。

我们再来看看步行时情况。

步行时,不同速度单位体表面积的新陈代谢率 M(单位 w/m^2)如下[2]

  • 要得到人总新陈代谢功率,这个表格的数据还需要乘以人体的体表面积。

第一份数据来源的人类跑步者平均体重为 63.8kg。

易得,他们的体表面积为 1.7m^2。

体表面积可由许文生氏公式求得:
S(m2)=0.0061×L(cm)+0.0128×M(kg)-0.1529

当这些人类跑步者行走时,可以通过上表,求得他们的新陈代谢功率。

再除以秒速,可得单位步行距离(/m)消耗的能量。

从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步行配速,单位距离的热量消耗总体在 192.5~257.8 的幅度变化,的确和跑步时的数据变化,并没有十分巨大的差距。

建立折线图,会更加直观:

从图表可以看出:

从步行到跑步,单位距离的能量消耗整体在 200~270J/m 的速度变化,果然变化幅度不大。

看起来,步行和跑步的确存在题主观察到的规律?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我还说是数据上的巧合呢?

因为:总热量消耗≠肌肉热量消耗。

总能量消耗是包括基础代谢在内的,基础代谢主要由大脑、肝脏等器官提供,而快走和跑步运动时,主要消耗的热量来自肌肉。

步行和跑步依靠的是肌肉。

我们排除基础新陈代谢后,便可以得到肌肉的热量消耗(最后一排数据)。

为了直观一点,我们建立肌肉代谢的折线图:

从图表可以看出:

步行时,单位距离的最小热量消耗为 99.8J/m,跑步时,单位距离的最小热量消耗为 211.4/m。

后者比前者的 2 倍还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常情况,跑步时单位距离的肌肉热量消耗是远远大于步行的。

实际上随着跑步速度的提升,这个差距也会拉得更大。如果是短跑,单位距离的热量消耗,甚至可以达到步行的好几倍以上。

当然,从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

当步行配速低于 1.3m/s 时,拥有比较高的步行肌肉效率;当跑步配速低于 4.4m/s 时,拥有比较高的跑步肌肉效率。当然,在 3.3m/s 速度附近,会存在一个明显的舒适区。

为什么步行比起跑步时肌肉效率更高呢?

主要通过两方面来看待:

1、前进过程的能量转化。

人体前进时,脚步的交叉起落,存在一个势能到动能的不断转化过程。

在比较完美的步态过程,也会是比较完美的圆:

在进行中,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损耗也能降到足够的低。

研究表明,负重不超过体重 5-10%时的低速行走,并不比空载时热量消耗更多,非洲妇女可以在头上负重体重 20%而不额外增加热量消耗[3]

虽然在跑步的过程,同样涉及到势能和动能的互相转化,但跑步前进更加的依赖触地的瞬间爆发力。这个爆发过程,会降低肌肉效率。再加上跑步过程中,风阻变得更大,会显著增加肌肉的负担。

这些综合原因,都会降低肌肉的运动效率。

2、具体的肌肉群活动的不同。

当从步行改为跑步时[4]

膝关节伸肌活动下降了 68%

髋关节伸肌活动增加了 18%

踝关节伸肌活动增加了 23%

步行时,人脚上的踝关节伸肌和大腿上的膝关节伸肌变化幅度都很小,这两部分对能量回收的贡献是很低的。变化幅度大的膝关节伸肌,则贡献主要的能量转化。

而在跑步时,因为爆发力的需要,髋关节伸肌和踝关节伸肌的活动都明显增加。为了提高跑步时的稳定性,膝关节伸肌的活动大大降低。这个变化过程,会导致能量回收效率的降低。

从膝关节的弯曲幅度来说,行走支撑时膝关节伸展 154~176 度,跑步支撑时伸展 134-164 度,跑步的度数明显更小。这导致,相比起站立时的股四头肌冲力,跑步时直接增加了 5.2 倍。

无论髋关节还是踝关节更大的幅度变化,以及更大的冲击力,都导致了额外能量的消耗。

虽然快走时,步态并没有从行走变为奔跑,但肌肉效率降低的逻辑,其实和跑步并没有什么两样。快走时更大的冲击力,更多肌肉群、步态细节上的变化,都会降低肌肉的运动效率。

最后,关于题主的步行和跑步数据,其实也并不科学:

题主的步行数据,是 app 通过跑步逻辑计算出来的,它自然会明显高于真正的步行步态的结果。

如果按照行走步态的逻辑,计算出来,5 公里热量消耗应该在 300 千卡附近。

可以看出,即便是包括基础代谢在内,题主跑这 5 公里的热量消耗,也是明显大于步行的。

最关键的是,跑步节约下来的时间,题主可能也处于慢步步行状态,或者静息状态。

如果是慢步步行状态,还会额外消耗约 200 千卡。

那么在原本用来步行的 1 个小时内,题主先跑后慢步,会额外消耗约 300 千卡。

如果是完全休息状态,后面也大约消耗 50 千卡,此时额外消耗约 100~200 千卡。

也就是说,从总能量消耗的角度,比起单纯的步行,相同跑步距离带来的最终减热效益还是大 50%~100%的。

总之,以距离来探讨不同配速的的总热量消耗,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假设一个人的基础代谢超过 300W,那么计算出的结果会显示,他步行时单位距离的热量消耗,将会显著大于跑步时的消耗。

如果你得出跑步时的热量消耗低于步行,就会显得十分的荒谬。

这个荒谬结果,就是因为忽视了非跑步期间的基础代谢。

虽然探讨肌肉效率时,需要排除基础代谢来计算;但探讨总消耗时,反而要注意,不能忽视掉基础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