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会出名,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Michael,我是个粗人

跟所有大师作品一样,《最后的晚餐》当时不出名,几百年后才出名。

怎么知道的呢?这副画跟其他宗教绘画不一样,不是画在画布上,而是画在墙上,叫壁画。

这副画不在教堂的墙上,而是教会食堂的墙上。还挺应景。

因为不出名,后来教堂改造,这里成了柴房,这副画的地方堆着柴,放着杂物,导致画面毁坏严重,颜料脱落。

1796 年,拿破仑占领意大利时曾在这个教堂驻军,餐厅一度变成了马厩。闲暇时,士兵们把壁画中的人物的脑袋当作靶子,比赛抛掷石块的准确度,将这幅画糟蹋得面目全非。可见这时候,这副画仍然不出名。

PS:拿破仑是炮兵出身,最擅长打炮。

二战的时候该画已经出名了,该教堂在轰炸中大部分墙壁都倒塌了。为了保护这幅画,神父们把用沙袋把它围堵得密不透风,虽然该画保护住了,但也长霉了。

网上所有的清晰图,都属于二创,原创早就破败不堪了。

这副画也有几个特色:

1,该画在食堂的墙上,僧侣和修女吃饭的时候就看见他们,有种“耶稣跟大家一起吃饭”的感觉。

2,正常人聚餐都是坐桌子两边。

这个耶稣就是侧面给观众,徒弟背对观众。

这个是圆桌聚餐。

但《最后的晚餐》为了有一起吃饭的感觉,画面的所有人都坐在桌子的一边,全都面向观众。假如坐两边,就有 6 个人背对观众。耶稣说了:必须保证我的正面形象给观众

在这方面,达芬奇比较有创造性,他是第一次这么干的,让所有人坐一边,就是有点怪。难道你就不能重新想个场景,让所有人坐一边?比如,耶稣说,我刚下了一部岛国片,然后所有人都凑上去看。

这样,所有人就都坐一边了,全都面向观众。

3,耶稣桌子下面黑乎乎的,还有两根柱子,那是啥呢?那是食堂的门。就是说,这副画就在门的上面。现在此门已经封上了。

网上流传的版本,都看不到这个门。

4,耶稣背后的柱子和窗户,透视感非常强,营造出空间延伸感,让人感觉房间变大了。这个透视感,就是当时绘画的最新技术。

而且耶稣头上的窗户,巧妙的给耶稣增加了光环。

5,耶稣有 12 个徒弟,再加上耶稣自己,共 13 人一起吃饭,吃完就被捕,然后处死了,所以西方人绝不会 13 人一起吃饭。发展到后来,他们认为 13 不吉利,任何带 13 的都不好。


这副画符合实际情况吗?应该不符合历史情况。

1,2000 年前的耶稣吃饭不坐椅子,直接盘地上吃。《圣经》里记载,耶稣吃饭前要给徒弟洗脚,估计是汗脚。只有盘地上吃饭才会有洗脚的习俗。

2,耶稣当时吃的不是这种小面包,而是一块大饼,撕开分给各人。

“分饼”这件事反复提及,具有宗教意义,后来演化出很多单词。


著名的《达芬奇密码》跟这副画有关,看起来故事很复杂,其实非常简单,核心就一件事:耶稣有孩子吗

耶稣 30 岁被钉死,也有说 33 岁的,还有说 36 岁的。这个岁数在 21 世纪都属于大龄青年,在 2000 年前更是如此。耶稣乃人中龙凤,他会成为单身狗吗?当然不会!

所以,耶稣其实早就秘密的结婚了,还有孩子,有血脉传下来。这属于顶级秘密,耶稣死后就只有徒弟知道,这个秘密就只在徒弟里心口相传。

后代一部分虔诚的教徒认为,耶稣是神,如果有了孩子,那就影响了他的神性,所以他的后代必须杀死。他们专门成立了顶级暗杀组织。

另一部分虔诚的教徒认为,那孩子就是耶稣的血脉,是神的延续,必须加以保护。他们也成立了一个组织,发誓保护耶稣后人,就是欧洲各种骑士团的前身。达芬奇和牛顿都是这个组织的人,他通过绘画,把这个秘密传给地下党的其他成员。

这两派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只是观点不同,他们相互厮杀了 2000 年,历史上所有重大事件,一战,二战,鸦片战争,十字军东征,发现美洲,美国独立,拿破仑打埃及,新冠病毒,亚太金融危机…都是他们策划的。

耶稣后人的秘密就藏在这副画里,无数人对它进行研究,研究透了这幅画,就可以找到耶稣的血脉。

李连杰拍《霍元甲》,说霍元甲的后人全死了,遭到霍元甲后人的起诉。《达芬奇密码》说耶稣有后人,结果遭到了教皇的封杀。


中国人看不懂《达芬奇秘密》,是因为有些话只有自己人能懂,比如你跟我说“皇军托我给您代个话”,我马上会心一笑,但外国人就一脸懵逼。字他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我们说什么。

西方几乎人人信教,对圣经耳熟能详,所以《达芬奇密码》非常火,大量引用圣经故事,里面的哏他们都懂,但中国人就不懂,导致电影也很难理解。

其实电影很简单,就是围绕耶稣后人展开的,所有的凶杀和阴谋都跟这个有关,再把时间线拉长,再增加历史和战争,屠杀和征服,营造大片场面。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符号学专家,他通过分析,在电影最后,他找到了耶稣后人和耶稣老婆埋葬的地方。

最后 5 分钟的情节本来平平无奇,但汉斯季末配的背景音乐拯救了它,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画面就是男主到处寻找,音乐由低到高,慢慢升起,充满了神圣感和仪式感,一波一波的往上推,逐渐高尚起来。当男主走到耶稣老婆埋葬位置的时候,音乐里增加教堂的合唱。

镜头穿过层层迷雾和尘埃,进入黑暗地下室,正中央一个石棺,一束光正好打在棺材上,镜头逐渐拉近,一个女人的雕像,穿着中世纪的衣服。这时候音乐充满了圣洁,达到高潮。

地面上,男主单膝跪下,双手按在剑柄上,表明他已经成为骑士,发誓保卫耶稣后人。

这时候音乐戛然而止,电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