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翅膀不会飞的多得很啊……
对于野生动物而言,有翅膀但不会飞基本就两个原因:
- 翅膀太短,体重太大,实在带不动啊……
- 我们的翅膀虽然不短,但另有用途!
(人类饲养的动物还可能是因为育种时有意使其向飞行能力减弱的方向发展,或是拔去飞羽使其飞不起来)
对于鸟类来说,飞不起来基本都是因为身体太重翅膀太短,例如企鹅、几维鸟和鸵鸟:



再看看角雕的翅膀和身体比例,差距显而易见:

昆虫中“有翅膀但飞不起来”的就更多了。大家最熟悉的蝈蝈儿(优雅蝈螽),看看那大肚子,再看那小翅膀,就知道它肯定飞不起来:

但还有许多螽斯尽管翅膀够长,却也没有飞行能力。我猜测这可能与它们的翅膀已经承担了其他功能有关,因此其结构和控制翅膀的肌肉都不再适于飞行(根据:同样需要翅膀摩擦发声的螽斯和蟋蟀几乎没有能飞的,但不靠翅膀发声的蝉就很能飞)。例如翅膀长得多体型小得多的条螽、翡螽,一样飞不起来:


蟋蟀几乎也都飞不起来,记忆中只见过多伊棺头蟋飞起来过,但距离并不远,也就四五米:

至于双斑大蟋、油葫芦等,从未见它们飞起来过:

蝗虫里,有一部分擅长飞行的,例如东亚飞蝗。但也有许多种类仅有雄虫能够飞行(求偶需要),雌虫因为身躯比较笨重都飞不起来。典型如日本黄脊蝗,雄虫能短距离飞行而雌虫不能:

另一个长了翅膀却不会飞的是螳螂目。大部分螳螂只有雄虫能飞,且只能进行 3~4 米内的短距离飞行,而雌虫体型比雄虫粗壮,通常是不能飞的(除非是小丝螳这样的纤细身材 + 修长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