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制糖业?古代与现代吃到的糖有什么区别?

古代有没有制糖业?古代与现代吃到的糖有什么区别?

开尔文,用最通俗的语言说最好玩的食品营养学

有。

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看,最早的制糖更像是「采糖」,以采集、浓缩的风味糖浆为主,后续才慢慢发展为「制糖」。

不过这个「制」也有不同的含义,一个是精制,一个是制作。

来源:Pexels

一、古代的「采糖」

这里虽说是「采糖」,但主角不是我们人类。

我们最熟悉的是蜂蜜。

蜜蜂在花朵里采集甜汁,然后存在自己的蜜囊里运回蜂巢。

——当然,这里的甜汁只是蜂蜜的原材料,离蜂蜜还差得远,从甜汁到蜂蜜的加工是在蜂巢这个大工厂里完成的。

来源:Pexels

首先是浓缩,蜜蜂会用体温把甜汁浓缩到 40-50%左右,然后均匀地涂抹在六边形的巢室里。

然后是熟成,这个和蜜蜂蜜囊中的酵素有关。

它可以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并形成葡萄糖酸、过氧化物等一系列的物质。

同时,精密的蜂巢也像是一个干燥器

——蜜蜂挥动着翅膀,让空气不停地吹过蜂蜜表面,带走水分,把蜂蜜进一步浓缩到 70-80%的浓度。

这也是蜂蜜比较耐放的原因

高糖形成的高渗透压、葡萄糖酸增加的酸度,加上过氧化物的防腐作用,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防腐体系。

从食品加工的角度来评估,蜜蜂的加工技术堪比我们的现代工艺:

无污染、低排放的浓缩过程,酶催化的蔗糖水解,以及 0 防腐剂下的天然防腐

——在食物的存储方面,聪明的蜜蜂把我们的祖先甩出了八条街。

相比之下,同时期人类的加工技术就有点捉急了。

比如从枫树这类植物里面采集树汁 (含糖量在 2-3%左右)。

(当然,古代没有金属时,是把树凿出裂缝,插上木片、木管来采集的)

枫树树汁的采集

采集好树汁以后,我们用木柴加热,高温蒸发掉树汁中多余的水分。

这个过程是比较费时的,扣掉损耗,大概要把 40 碗的树汁熬干才能得到 1 碗的枫糖浆~

枫树树汁的浓缩

当然,后续我们发现了含糖量更高的甘蔗(15%糖含量),浓缩起来更简单了。

但从本质上来讲,上面几种获取糖的途径还是「采集」

——我们有不同的糖来源,蜂蜜、树汁、甘蔗汁等等,但我们的加工更多是为了把糖保存好,对糖的品质并没有太多的改善。

相反,糖的口味在加工时甚至可能会变差。

比如植物的糖汁里有很多杂质,蛋白、多糖、鞣酸、色素等等,它们在高温浓缩时反应,会生成味道奇怪的物质,影响到糖的风味和口感

所以,糖加工的下一步是精制——把粗糖里的杂质部分或者全部去除,得到品质更好的糖。

二、真正的「制糖」

在唐代,蔗糖的精制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在去除杂质和色素两方面。

  • 杂质沉淀:蔗糖的浓缩液用石灰或草木灰中和或沉淀游离酸,同时沉淀里面的杂质;
  • 色素脱除:往糖浆中添加黄泥浆,脱除蔗糖液中部分的色素。

这两种精制手段一直沿用到今天的白砂糖加工中,甚至成为了白砂糖精制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二。

(没找到古代的照片,用现代的白砂糖加工过程来举例吧,过程是一样的)

这个就是用石灰沉淀杂质的过程,整个过程大概要 4-6 小时:

制糖厂用石灰中和糖液的酸性,沉淀除去杂质

处理完、浓缩之后的蔗糖液是下图左边的褐色糖浆。

这时蔗糖液的浓度和纯度都已经比较高了,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开始结晶。

右图是结晶过程中,工人在结晶罐里取样、涂板,查看结晶的效果

右图是已经结晶的,呈现砂状的蔗糖。

虽然看上去是褐色的,其实糖和大部分的色素已经分离开了,用水稍微一冲,就能把表面的色素冲掉。

得到微黄色的原糖。

这就是蔗糖的精制。

除了精制以外,还有制作,这个制作指的是麦芽糖(饴糖)

这也是我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制糖」

——从食物中制作出来甜味的糖,而前面举的例子,更多是采集和提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作。

制糖的原理也不复杂。

把玉米、大麦等谷物发芽以后,利用外界的微生物和发芽谷物自身的酶系,把谷物里的淀粉发酵水解成麦芽糖、糊精等混合的糖。

就如同植物发芽时,分解自身的淀粉来给根芽提供能量一样。

发芽的大麦

但是,第一代制作的糖还不够完美。

作为甜味剂来说,饴糖有一个小缺点,就是不够甜。

——麦芽糖的甜度只有蔗糖的 40%,糊精是几乎没有甜味的。

所以在现代,食品工程师们研发出了第二代的糖。

他们在饴糖的基础上,把里面的一部分的糖转化成比蔗糖甜 1.6 倍的果糖,把整体的甜度提了上来。

这种糖就是我们食品中常见的「果葡糖浆」

果糖、葡萄糖混合的糖浆,也是目前食品工业的主流用糖之一。

最后

几千年以来,我们制糖的技术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次次地迭代和进步。

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已经可以看到一点端倪了,那就是糖功能的定制化:

糖的特性有那么多,我能不能只要其中的一两种呢?

  • 比如只要甜味,不要热量,对应着部分的代糖类。
  • 比如只要甜味,不要蛀牙,对应着部分的糖醇类。
  • 比如只要糖提供的质感、口感,不想要甜味,对应着部分的糊精类。
  • 等等

回到问题上,古代有制糖业:

从采集大自然的馈赠,蜂蜜、枫糖浆、粗蔗糖等,到糖的精制,最后到糖的制作,这就是几千年以来,我们人类「甜蜜」的历史~

——谢谢阅读!

资料:

  1. vermontvacation.com/lan
  2. youtube.com/watch?
  3. 哈洛德. 马基. (2019).食物与厨艺.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4. craftbeerclub.com/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