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饿不死的都是撑死的,这句话是真的吗?

鱼是饿不死的都是撑死的,这句话是真的吗?

风逝的忧伤,立志做一条不被吃的咸鱼干。

假的,这句话最早是养金鱼人常说的。

金鱼在解剖结构上是没有胃这个器官的,吃下去的食物经过咽喉齿研磨后就直接进入肠道与消化液混合。这就造成了金鱼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很低,每天必须进食大量的食物才能吸收到足够多的营养。所以家养金鱼每天不是在吃,就是在找吃的路上。吃得多,加上消化率较低所以金鱼的粪便自然很多。家养环境的鱼只密度远大于自然水体,所以养金鱼的水质很容易快速恶化。不仅是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的会快速堆积,而且还会滋生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造成水体缺氧和毒害。最终到整个养殖水体走向不可逆的崩溃,鱼也就跟着死了。

金鱼饿不死这个事情,实际上也和解剖学是有关系的。金鱼食性很杂,大到能入嘴的小泥鳅,小到有机残渣碎屑都是金鱼的食物。金鱼的鱼鳃也有一定的滤食功能,虽然不如鲢、鳙功能那么强大,但还是可以过滤水中有机碎屑、菌团,这些被过滤下来的食物也就顺理成章进入了肠道。特别是老一辈喜欢的古法养鱼,缸壁上长满绿藻,这都是金鱼天然的饵料。

中国观赏鱼行业的入门门槛实际上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比如龙鱼常见的配鱼“魟鱼”,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从业者读作“gang 鱼”。观赏鱼行业如果从学术角度来看,实际上一个多学科的交叉性行业,这里杂糅了材料学、机械学、微生物学、鱼类学、饲料学、化学、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但是过低的行业门槛使得整个行业从技术理论到硬件设备全方面落后于国外。更造就了巨大的信息差和利润差。

很现实的一个例子便是生化过滤。生化过滤说到底就是在通过人工手段创造一个型高密度微生物生长区域,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分解或者降解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从而保证水体的洁净。生化过滤真正被国内养鱼人接受实际上不超过 20 年的时间,在这之前养鱼的秘诀全在于勤换水、低密度、少喂食。养一缸鱼要同时再准备两缸水,只有每天定量更换水体才能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

当生化过滤这个概念刚刚传入国内,很多人是不能接受这个事物的。毕竟水溶性氨氮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到,硝化细菌更是不明所以。在过滤系统多放几块黑色聚氨酯海绵、珊瑚骨就能让水体清亮,实现少换水和高密度养殖对他们来说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一样神奇。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商家仍在不同渠道宣传硝化细菌可以分解鱼便。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只能处理水溶性的营养物质,鱼类粪便是固体颗粒物,只能通过物理过滤的方式去除,硝化细菌对其影响微乎其微。

低门槛和多学科的交叉性造就了中国观赏鱼行业巨大的信息差,利润差。比如我刚提到的聚氨酯海绵,这东西在工业上以平米计价,到了观赏鱼行业就被改名为“黑棉”或者“生化棉”按块计价;在工业领域和黑色聚氨酯海绵有相似用途的中效空气过滤聚氨酯纤维过滤棉,到了观赏鱼行业被改名为“绿白棉”以块计价;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常用的活性炭也被改叫“磁力宝”,衡量活性炭品质高低的“碘值”被省略,商家改用原料来源进行高低品质划分;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常用的 D301 阴离子交换树脂改头换面成“蛋白棉”,很多厂家售卖的还不是全新料树脂,全新料颜色是乳白色的均匀颗粒,回收料颜色是浅黄色。这种颜色是回收再生过程中无法去掉的呈色物质带来的;水泵更是重灾区,同规格的 70 瓦 3.5 米扬程 3500L/H 的“底吸泵”用在玉石雕刻只需要 40-50 元,水族产品的价格至少要 80 元,品牌货甚至要加价到百元以上。这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轴承”,雕刻机用的是不锈钢材质,养鱼用是噪音更低的耐磨陶瓷。同规格不同材质轴承价差不到 1 元,更换轴承只需要一把螺丝刀。玉石雕刻的水中含有大量石粉,很容易造成陶瓷轴承过度磨损甚至是断裂,所以会选择不锈钢材质。

金鱼吃配合饲料容易涨肚而亡,实际上也是和技术落后有关。鱼类饲料根据工艺不同可以划分成膨化饲料和挤压颗粒饲料。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有没有经过高温膨化。根据鱼饲料在水中的状态,可以简单地划分成浮料和沉料。浮料一定是膨化饲料,但是沉料不一定是挤压颗粒饲料。

实际上只要不是挤压颗粒饲料,鱼基本不会因为吃过多的膨化饲料导致涨肚而亡。因为膨化工艺决定了其在生产过程中会在饲料内部形成大小不等的均匀空腔可以快速吸水,同时膨化使得饲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结构被破坏,更易于鱼消化吸收。膨化过程中会破坏很多毒素的结构,使其毒性减弱或者消失。挤压颗粒饲料只是经过造粒机简单地机械挤压,其内部不存在空腔结构,吸水速度也较慢。鱼摄食后,很容易在肠道内吸水后膨胀,最终涨肚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