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操作界面所用文字都是中文,这样做有哪些重要意义?

中国空间站操作界面所用文字都是中文,这样做有哪些重要意义?

太空僧,和尚洗头用飘柔

以前俄语是让 NASA 的宇航员最头痛的训练部分,比“呕吐彗星”的失重训练头痛的多。每个 NASA 宇航员在上空间站前,为了能熟练掌握逃生用的联盟号的操控以及与俄罗斯宇航员交流,都要在俄罗斯大妈的家里住上半年以上,以磨练俄语听力。

现在轮到中文上场了。

外国宇航员学中文有多难?

美国国务院外事部有一个量表,衡量英文母语的人学习另一种语言的难度[1]

级别学习时长语言
第一类(简单级)
与英语密切相关的语言
23-24 周(575-600 小时) 南非语、荷兰语、丹麦语、法语、意大利语、挪威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瑞典语
第二类(中等级)
与英语相似的语言
30 周(750 小时) 德语
第三类(困难级)
与英语有差异的语言
36 周(900 小时) 印尼语、马来语、斯瓦希里语
第四类(噩梦级)
与英语有显著差异的语言
44 周(1100 小时) 俄语、克罗地亚语、捷克语、芬兰语、希腊语、老挝语、蒙古语、波斯语、波兰语、泰语、土耳其语、乌克兰语、越南语
第五类(地狱级)
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异常困难的语言
88 周(2200 小时) 阿拉伯语、日语、韩语、粤语、普通话

看到了么?俄语也只是排到第四类噩梦级而已,而中文是放在第五类地狱级(当然,这个噩梦和地狱级是我加的。。)

等等,为什么 NASA 宇航员要学俄语呢?自 2011 年 NASA 航天飞机计划结束直到 2021 年 SpaceX 飞船成功前,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是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唯一途径。由于所有的控制装置都是俄语的,所以每个宇航员都必须学习俄语。

易趣上可以买到苏联人的各种东西,包括和平号空间站的导航训练设备

丹麦首位宇航员安德烈亚斯·莫根森(Andreas Mogensen)就曾经在媒体采访时吐槽说,学习俄语是他为国际空间站任务接受训练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没有“之一”。NASA 宇航员邦妮·邓巴也曾讲过学习俄语的困难,她说在前六个月的训练中虽然“知道答案,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俄语说。在大约六个月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像个小孩子。“[2]

现在,她应该庆幸自己生的早了。

世界变化太快。曾经是太空探索标杆的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在 2028 年左右耗尽资金并结束运行。中国作为一个后起之秀的强大航天大国,在未来还可能会成为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天局的重要合作伙伴,世界各国现在都在谈论中国的空间站,想着怎样才能又体面又能占到足够多的便宜。

问题是,宇航员学中文不仅仅是把按键上的汉字背下来就行了的,还得看懂密密麻麻的中文操作手册(NASA 宇航员背 100 多页的俄语指令手册已经要疯了),还得与中国的说中文的地面人员通信,如果说英文,会导致与地面人员的多次重复通信,或者依赖翻译而传达不准确甚至错误信息,导致效率低下和事故发生。

中文界面

为什么不做双语的操作系统呢?嗯,如果你是领导,你会选用中英文么?那俄罗斯那边怎么办?(这可能演变成棘手的政治问题)那中英俄?按钮本来就不大,写三个语言的话彻底看不清了。

和平号同款俄文操作按钮

中文为先

在民航界,就曾发生过因为语言障碍而导致事故和死亡的事件。为了提高安全和效率,国际民航组织(ICAO)建议使用英语作为统一的“航空语言”。从空中管制人员到飞行员,都说同一种语言,能提高他们的沟通效率。

在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上,主要语言是英语,辅助语言是俄语。即使现在让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语言政策也不太可能有大的变化,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些安全原因。要知道,NASA 宇航员要会俄语这不是俄罗斯的要求,而是美国宇航局的要求。

但是,现在情况有了本质的变化。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汉语当然是首选语言。在中国领导的空间站任务(甚至是未来的火星任务)中,其他国家参与项目的宇航员一定要会说普通话。当然,在实际操作上,由于目前英语在航天领域已经是主导语言,英语作为辅助语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俄语就不一定了。

随着裸猿在太阳系中越走越远,宇航员会感到更加孤独,语言也会变得更加重要。在一个团队中,如果你不能充分沟通时,你就被孤立了。在中国的飞船上,尤其是时间很长的火星任务中,如果一个外国宇航员无法领会一个中文笑话,他的挫败感将会很强烈(虽然在我们看来这很可笑)。另外,离地球越远,返回地面的通信延迟就越长,这使得与地面控制中心尽可能高效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重要。

空间站 or 空间战

国际空间站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科研产物。它是冷战的结果。

国际空间站是美国在 1991 年底决定和叶利钦合作的。那时,已经分家的俄罗斯被迫为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的大量前苏联发射设施支付昂贵的租金,剩下的预算只够维持和平号空间站,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只能被放弃。美国人趁虚而入,NASA 表面上与俄罗斯航天局大谈共同开发,开启航空圈共存共荣的新秩序(小日本说“大东亚共荣”这个提法我熟),实际上一直在琢磨如何在俄罗斯短暂的休克期利用其寡头资金和 20 年来之不易的宝贵航天经验为美国“自由号“空间站(就是后来改名的国际空间站)提供廉价的服务,并且节约国会的开支。

要知道,美国人还在研究航天飞机的时候,苏联人已经学会如何在空间站生活了。战斗民族早在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创了长时间在轨飞行记录,美国人为了追上苏联人,已经追了 20 年。

现在的美国人终于觉得可以叉会儿腰骄傲一下的时候,中国人闷声不响的追了上来。中国人从一开始就不奢望美国人在航天上的帮助,所以点的都是苏联人的技术树,连空间站都是苏式的模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在空间站上用英文界面,那是极端 zz 不正确的,就好比美国大兵打苏联基地时用的是 AK47、或者中国大侠不用大宝剑而改用东洋刀一样不现实。

于是,美国开始大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发表《太空安全挑战》报告,称中国(和俄罗斯)发展太空技术对美国的太空安全构成“挑战”。还是冷战那一套。

新的联盟,拭目以待

随着人类登陆火星的可能性越来越近,新的联盟将形成。宇航员无法独自在太空生存,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成功。未来,可能全世界的预备宇航员不用再去星城基地训练,而改去中国的某个基地。模拟机上的通讯从只使用俄语,变成了只能使用中文。中国人,用实力去抢占太空开发和治理的国际话语权。

如果中文真的最终成为了“太空语言”,那么未来的 NASA 宇航员很可能会羡慕他们的前辈,他们只有学习俄语的“轻松”任务。

无论宇宙有没有尽头,人类的梦想永无止境。而我们的私心是,这梦想应该有一部分用美丽的中文去书写。

一更

谢谢大家的点赞,看致大家对语言分级感兴趣,我就来更新一个槽点吧。

如果对方说的话听不懂,

英国人会说:It’s Greek to me! (直译: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希腊语!)

瑞典人会说:Det är rena grekiskan!(这是希腊语!)

讲超难拉丁语的老古董会说:Graecum est!(这是希腊语!)

而希腊人会说:φαίνεται κινέζικα!(这是中文!原来拼写错了,经评论区改正)

阿拉伯人也有谚语叫:yataḥaddaṯ bil-luġah aṣ-Ṣīnīyah (中文!为什么知乎打不出阿拉伯语?我只能打发音了)

连俄国人都有一句谚语,来自契可夫:для меня это 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对我来说这都是汉字!)

而中国人只能说:这是什么鸟语 / 火星文 / 鬼画符!

二更

不知道能不能上万赞呢?期待你的点赞哦!

我来盲猜一下第一个上中国空间站的外国人吧。

我猜就是下面这位,意大利宇航员 Samantha Christoforetti(人们称她 Sam):

身穿中国训练服的 Sam

看不清?来个官方照

她是欧洲航天局中单次太空飞行最久的宇航员,做过联盟 TMA-15M 载人飞船的飞行工程师,上过国际空间站,之后还会上 SpaceX 飞船。2017 年,她与欧空局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一起参加了中国在烟台(黄海)组织的宇航员海上生存演习。这是中国和非中国航天员首次联合训练。事实上,欧空局和中国早在 2013 年和 2016 年就已经分别进行了模拟器训练和 CAVES 培训。

之所以猜是她,因为她在大学里就学过中文。2012 年,她和她的法国宇航员同事托马斯·佩斯奎特开始正式学习航天用汉语,是目前仅有的三名正在学习汉语的欧洲宇航员。她的中文听力很好,说的也不错,就是读起来有点慢(就像我刚开始读阿拉伯文一样。。。)

另外,她还是欧空局与中国航天联络工作组的成员。

按照她的说法,欧空局是希望中国采用像 ATV(自动货运飞船)一样的双语程序,即每个程序页面中英语和俄语都在相同的位置。我想在软件上这完全不难,但从国际政治角度考虑,嗯,反正你中文已经那么好了,记几个按键应该也不难吧,加油。

好了,先写到这儿吧,有问题请留言哦。

客官,点我头像加个关注呗!我保证会写很多无用的知识给你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