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发明者——杰克·基尔比早已回答过这个问题,
在其总结的工程师方法论中,将发明家与画家进行对比,对今日之科学、艺术界人士,当有启迪。
发明创造与艺术创造,本质上,是两种创造性。

1947 年,24 岁的基尔比拿到 Centralab 公司的 offer,
这是一家生产电子部件的公司,产品用于助听器、收音机和电视电路,
在 Centralab 公司期间,基尔比白天工作,晚上学习,
他不放过任何感兴趣的讲座,他拼命摄取各个领域的信息。
1947 到 1957,基尔比在 Centralab 度过职业生涯黄金年龄,从 24 岁的新人,成长为拥有十多项美国专利的资深工程师,
更重要的是,这 10 年间,基尔比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工程师方法论:广角镜头 + 显微聚焦,
何为广角镜头?
即,工程师必须用广角镜头审视一切,搜寻本领域、相邻领域乃至陌生领域的海量信息,
唯一的途径是大量阅读,不限于技术文献,包括各种出版物——书籍、传单、报纸、杂志、演讲、目录……任何进入视野的东西,
基尔比每天阅读两三份报纸,每周阅读十几本杂志,以及大量书籍。
作为发明家,基尔比尤其关注专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会花时间阅读美国政府颁发的每一项新专利,
从《电解槽的阳极螺栓涂层》,到《燃气陶瓷辐射家禽育雏器》,甚至《吉他放大系统》,
无论与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多远距离,基尔比都抱有浓烈的好奇心,
他的目标很明确——日复一日地积累零散信息,也许未来某天,其中某一片段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何为显微聚焦?
工程师需要将目光对准极其狭窄、极其专精的焦点,屏蔽其他一切,聚集问题本身。
无数失败的解决方案,肇因于瞄准错误的问题,
创新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义问题,而定义问题的前提,则是理解围绕问题的自然约束条件,
发明家的核心工作,便是通过创造性的 idea,绕过自然力量的限制,
但发明不同于艺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造性,
画家面对空白的画布,作家面对空白的纸张,
创作者选择一个意象,自由使用任何手法或技巧,还原某一现实或虚拟的场景。
而发明家面对现实世界的原材料,从导体,到绝缘体,以及半导体,
自然法则的约束,使你不能随心所欲,你必须在自然规律的限定范围内,尝试巧妙而出人意料的组合,以实现预期效果。
此间关键,在于丢掉所有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
人类的思维永远倾向于跳到那些显而易见的答案,这些答案往往毫无用处,
要相信前人的智慧,如果一个问题足够重要,所有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一定都被尝试过,
“非显而易见”(nonobvious),这是基尔比参悟的工程师方法论中,至关重要的概念。

发现区别了吗?
艺术家面对画布或纸张,可以肆意挥洒想象力,创造出具备美感的作品,
但科学家、发明家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必须在自然法则的约束之下,进行创新,
而创新的目的,是突破某一认知边界or解决某一实际问题。
前者,是向内心求表达,
后者,是向外界求答案,
这是两座不同的高山,都是人类创造力之巅峰体现。
关注 @晏北 ,理解芯片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