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猫」这个字的读音最初是不是取自猫的叫声?

汉语中「猫」这个字的读音最初是不是取自猫的叫声?

先说结论:「猫」/*m(ˤ)raw/ 这个词汇最初(西周)有可能取自亚洲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 云豹Neofelis nebulosa 的叫声,此时二等 /3B 标记 -r- 或许是模拟亚洲金猫“喵喵”叫时夹带的显著咕噜声。但在战汉时期,该原始含义已经转移或丢失,时人可能又根据豹猫或家猫的叫声,把这个字词二次利用,拟声编派到了豹猫 / 家猫头上。

所以题主可能没意识到的是,这个问题的前提比问题本身更加棘手:

「猫」最初究竟指什么动物?


传世文献中「猫」字用例最初可追溯到西周时期,那么这个词最初可能指家猫Felis catus么?

绝无可能。

不谈地位存在争议的欧林猫Felis silvestris 和荒漠猫Felis bieti[1],家猫所在的狭义物种「亚非野猫」Felis lybica 至少有三个支持良好的亚种[2][3],分别是:

  • 分布在非洲中北部和西亚局部的指名亚种Felis lybica lybica
  • 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南非亚种Felis lybica cafra
  • 分布在中、西、南亚一直延伸到长城沿线干旱区的亚洲亚种Felis lybica ornata

以上所有“野猫”在古典中国核心区均缺少自然分布——中国野生之亚非野猫和荒漠猫都更偏爱干旱开阔的草原 / 戈壁地貌。

亚非野猫三亚种分布(西亚分界不完全准确);哪怕算上欧林猫和荒漠猫,这些“猫”也没一种与中国核心农耕区分布重合

现存 / 历史已知的所有家猫均单源驯化自亚非野猫指名亚种Felis lybica lybica[4],这一过程发生在距今约 9500[5]-6000 年前[3]近东地区;中国的家猫也不例外[2][1][6]。家猫在战国时期可能经贸易路线已零星传入中国,但大规模输入流行明确晚至汉代凿通西域之后[7]

(中国 - 全球)家猫,亚洲野猫和荒漠猫的遗传树形拟合,明确支持了家猫的单一起源。本文采用的是将欧林猫、荒漠猫和亚非野猫一并归入同一物种 Felis silvestris 的命名方案

总之,先秦「猫」字用例主体绝无可能指家猫(亚非野猫),所以该字最初不会取自家猫的叫声。(猫叫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放了)


那么「猫」字最初会不会指中国核心区最常见的野生猫科动物——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呢?

豹猫外形及其分布

如果只看战汉文献,会有这种想法也是自然而然的:

《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战国 - 西汉)
《说文》:猫,狸属。(东汉,2 世纪初)
孔丛子》:向见猫方取鼠,欲其得之。(东汉 - 南北朝)

其中东汉后两例很可能已经指向家猫,但至少能提取出两个关键性息:「猫」类似「狸」,两者均主要捕食鼠类;《礼记》一条则偏强调「猫」是一种食鼠的野生动物。战国文献中「狸」字所指没有任何疑问,正是中国核心区原生小型猫类的唯一代表,豹猫P. bengalensis。文献中对其描述集中于:夜行,伏击扑跃,捕食鼠类,行动灵活,头部有花斑等等。由于豹猫和家猫在外形、习性上均高度相似,汉代以来「猫」「狸」二字常常混指家猫(「狸奴」),进一步佐证了汉人看来「猫」字和豹猫、家猫等小型猫类的之间的亲密关联。

不止如此,与近东人驯化家猫的历程类似,东亚人也从最晚 5300 年前也开始有意无意对豹猫进行饲喂,最初可能也是出于控制鼠害的考量。2014 年,陕西泉护遗址出土两具豹猫骨骼,骨胶原蛋白同位素分析显示,其中一只曾大量以粟类为食——这些豹猫可能长期从人类手中获取谷物熟食[8][9]

泉护遗址出土“家养”豹猫骨骼

但同样有研究指出,这些豹猫仅仅是与人类共栖而已[10],大致对应近东 9000 多年前家猫驯化的起步阶段。这种共栖 / 饲喂行为可能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时期,虽然尚没有直接考古证据,但战国文献里部分在人类住宅中活动的“捕鼠之狸”可能就是这些生活在人类社区中的豹猫[11]。但或许因为豹猫人工繁殖相对困难,只能依赖不断引诱、捕捉野外个体补充,东亚人最终也没能建立起稳定的家养豹猫种群,更遑论驯化了。所有这些尝试在家猫传入后便被彻底淡忘。

豹猫叫声示例

豹猫的喵叫声大致类似烟嗓版家猫,相对低沉嘶哑。战国时期的「猫」字如果指向豹猫,确实存在模取叫声的可能性……那么这个问题到此结束?——当然没有,因为年代最早的两例西周材料中,「猫」根本不是指豹猫!


《诗·大雅·韩奕》:孔乐韩土、川泽吁吁……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逸周书·世俘(周书·武成?)》: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麋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

虽然我们尚未发现一手的两周金简「猫」字形,但并非孤例的传世文本多少让人心里不再那么没底(虽说逸周书文本可靠性也强不到哪去)。从文本本身我们能提取出两条关键信息:

  • 西周「猫」是一种与熊虎并举的(大中型)猛兽。
  • 西周「猫」非常稀有,捕获几率甚至远低于熊虎犀。

这两条足以直接将豹猫排除:豹猫体型娇小且极常见,属传统大宗毛皮猎物,与赤狐并称(「狐狸」),上世纪中期中国每年豹猫猎捕量以十万计,哪怕是中国猫科动物种群全面崩盘的今天,都不乏市民把豹猫捡回家的新闻。更重要的是,对于《韩奕》毛传给出了一条关键注释:

貓,似虎而浅毛者。

该条注释将我们的视线引导向了战汉字书中另一种动物:

《尔雅》:虎窃毛谓之虦猫
《说文》:虦,虎窃毛谓之虦苗。从虎戋声。窃,浅也。

如果采信这些记录的话,西周的「猫」最初可能指向战汉时被称作「虦猫 / 虦苗」的一类动物,基本特点是“长得像虎,毛色浅,稀有”。所以「虦猫」又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中国现存 12 种猫科动物

事已至此,我们不得不请出那个禁忌的大杀器——穷举法

中国现存野生猫科动物一共 12 种,我们首先排除掉仅分布于三北 - 青藏“高寒旱”区域荒漠猫,亚非野猫,兔狲,猞猁雪豹,以及仅分布在西南边境丛林中的云猫,从林猫;然后再排除掉正主大哥、不太可能混淆的二哥,以及前文已被否决的豹猫。(体型过小者可二次排除)

至此只剩下两名候选猫,亚洲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 云豹Neofelis nebulosa

亚洲金猫外形(红色型)及其分布
云豹外形及其分布

两者的体型都在一米出头,体重 15kg 左右;分布范围也高度重合(境内以秦岭淮河以南为主,但历史上尤其是金猫在华北也有记录),都是历史上华北稀有的中型猫科动物;以及最重要的,两者都会“喵喵”叫。不论谁是正确答案,「猫」最初均有可能是对其叫声的描摹,但我们也确实没办法证明这一点。

亚洲金猫叫声示例 https://www.zhihu.com/video/1657945069461078016 云豹叫声示例

相比之下只能说,由于亚洲金猫的潜在历史分布边界显著更北,且更偏好在地面 / 开阔地带活动,再考虑中古以来的文献中留下了不少以「山彪」「黄虎」为名的对照材料(「似虎而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云云),它的嫌疑更大一些[12]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猫」拟自亚洲金猫叫声的假说还能解释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猫」是二等 / 三等 B 类字。此时对应 -r- 标记或许是模拟亚洲金猫“喵喵”叫时夹带的显著咕噜声(见上方「亚洲金猫叫声示例」视频 30s 后部分)。

清代官服补子图案采用的「彪」(亚洲金猫)形象

总结一下:

  • 西周时期词汇「猫」指向亚洲金猫(或云豹),可能直接来自其叫声。
  • 战国时该含义被新兴词汇「虦猫」取代,「猫」字疑似被挪用为豹猫「狸」之异名,可能还是因为该词发音与小型猫类叫声类似。
  • 汉代后「猫」词汇被明确挪用于进口物种「家猫」头上,除了豹猫与家猫诸多相似性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该词发音与家猫叫声类似。
  • 我们无法证实上述可能性。

不过「猫」这个字在疑似反复丢失所指对象的情况下,还能不断找回到“某种中小型猫科动物”头上,本身就在暗示「该词(发音)在人类眼中与喵星人有某种主观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