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周行长,打工届孔明|中层牛马|老规矩123呗

一个职场真相:

能让“比自己强的人”愿意跟着干,你才叫真正胜任管理岗。

就像《亮剑》里的李云龙,论武力不如张大彪,论文化不如赵刚,但他能让这些“强将”服服帖帖 —— 靠的不是“我比你强”,而是“我能让你们打胜仗”。

很多管理者,常常有 2 个误区吧:

1)把“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搞混

最典型的焦虑是:

“小王技术比我强,客户只认他,我这个经理还有啥用?”

这就像“将军非要和士兵比谁能扛枪”—— 将军的价值是定战略、分任务、保后勤,而不是 自己冲在最前面。

《理想之城》里的汪炀,论造价专业不如苏筱,但他能当总经理,靠的是知道公司要赚什么钱、该保哪些人、能扛多大风险。

苏筱再厉害,也需要汪炀在她得罪人时兜底、在她缺资源时协调。

那些你不如下属的“专业细节”,恰恰是你该放手让下属发挥的地方—— 你管方向,他填细节,这才是团队的最优组合。

2)把权威立在“我比你强”上

很多人觉得下属比我强,自己就没权威了。

但权威同样分两种:

1)专业权威(我比你懂行):下属比你强时,这招完全没用;

2)管理权威(我能帮你做成你想做的事):这才是管强下属的核心。

这其实就像放风筝:

你不用比风筝飞得高,但你手里的线能帮风筝借风飞得更高,风筝自然不会挣脱。

《令人心动的 offer》里的带教律师徐灵菱,论辩论技巧未必比实习生强,但她能点出实习生没注意的法律风险、帮他们对接关键资源—— 实习生再厉害,也服她。

好,破除以上 2 个误区后,你就别再信“要专业上压过下属”的鬼话了。

真正的管理,其实是用你的优势补他的短板,用你的资源托他的长板

具体怎么干?

1-2-3-4 呗,上车,跟我来。

1、先“认怂”再“立威”

最傻的是硬撑:下属说这方案有漏洞,你嘴硬“我觉得没问题”(结果被客户骂)。

聪明的做法是:主动认怂,但藏着管理

“小王,你刚说的那个技术漏洞(具体点出他的专业点),我确实没考虑到(示弱)。

你对这块熟,能不能给我讲讲为什么这样不行?(请教)以后这种技术细节,还得靠你多把关(放权)。”

这话的妙处:

1)承认他的强(让他舒服);

2)明确他的责任(让他知道你需要他);

3)悄悄建立“你主导、他配合”的关系(你定方向,他填细节)。

《亮剑》里的李云龙,就常对赵刚说“你有学问,这事儿你帮我琢磨琢磨”——他从不装啥都懂,但赵刚反而更愿意帮他。

独立团的黄金搭档

2、用“定目标”替代“下命令”

能力强的下属,最烦被指手画脚(比如你让他必须用 A 方法,不能用 B 方法)。

其实你要做的,应该是定目标、给边界,剩下的让他自己折腾。

比如你想让他做客户方案,别说“你要写 30 页,重点放功能介绍”,可以说:

“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下周就要上线,预算不能超 10 万(目标)。你用什么技术、写多少页,全听你的(放权)。

但有两个底线:不能留安全隐患(边界 1),周五必须给我初稿(边界 2)。”

我有个前领导,就是这么管技术大牛的,对齐目标后,放手让大牛负责,自己只协调资源,大牛觉得被信任、有空间,反而更拼 —— 因为方案是他自己想的,成果里有他的骄傲。

3、做他的“防火墙”

强下属容易恃才傲物,可能得罪人(比如怼客户需求不合理),可能只顾专业忽略人情。

你的价值,就应该是:

“在他前面挡枪,在他后面鼓掌”。

他怼了客户,你去打圆场:

“小王说话直,但技术确实牛,他是怕做不到耽误您事(护他),我让他按您的意思改,保证让您满意(担责)”;

他搞定了难搞的项目,汇报时你说:

“这个项目能成,全靠小王熬夜改了 3 版技术方案(提他的功劳),我主要帮着协调了下测试资源(说自己的辅助)”。

这就是管理者的本分:

下属往前冲,你在后面补位、兜底、分功,他们会更感激你,更愿意为你拼命。

4、帮他“搭梯子”

强下属最在意自己能不能更厉害,而不是“你是不是比他厉害”。

所以你要做的是给他“搭梯子”:

比如把客户的高端需求推给他:

“这个项目涉及很多前沿技术,你去对接,能学到不少干货。”

比如带他见更厉害的人:

“下周跟我去见技术总监,你把方案讲给他听,他能给你提提建议。”

这就像园丁给花施肥:

你不用比花美,但你能让它开得更艳。

下属会觉得跟着你,不仅能做事,还能长本事—— 这比单纯给多少钱更能留住他。

最后想说:

刘邦,打仗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但他能让这些强将为他所用,最后当皇帝的是他。

你之所以当领导,不是因为你是最强的,而是因为你能让团队里的强者都发挥作用

所以,自信点,你可以的。

关注 @周行长
每天分享更多【职场妙招】&【管理之道】

为什么一个从不发脾气的领导带不出优秀的团队?上级突然给急活,明显规定交付时间内无法完成,团队成员直接「开摆」,作为 leader 该怎么办?为什么大多数中层管理人员看似没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