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需要像人类到什么程度才能减轻恐怖谷效应?

赵泠,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不需要。

“恐怖谷”或“恐怖谷效应”是被严重滥用的假说,所谓“低谷”的位置因人而异[1],同一个人对不同事物的“低谷”可以不一致,自闭症患者的“低谷”程度往往低于常人、自闭症儿童可以不表现出“低谷”[2]——无论如何,“低谷”根本不像该假说宣称的那样出现在特定的相似程度上。下面这张图是真空中的球形恐怖谷:

https://doi.org/10.1167/jov.21.4.1.

“机器人”可以通过明显不像人来避免一些人听信“恐怖谷效应”、对它们胡说八道。

近年来,一些实验显示人对非人生物和非生物实体有类似“恐怖谷”的现象[3],这能够排除许多关于“恐怖谷”的旧假说。扭曲的建筑物令人不安,在厨房里放马桶、在画面上配置一些光线昏暗的区域、在不正常的起居室里添加看起来正常的人之类操作可加剧不安程度——比起谈论“这些明显非人且变形后也不像人的实体以偏离日常的方式触发了恐怖谷效应”,受试者对建筑物坍塌·起火或有危险动物躲在黑暗中的担忧、受试者对可能患有传染病的动物的反感、受试者对能够长期住在这种建筑物里的精神病患者的回避大概都更直接一些。

可以想起:如何估算《鏖战百万蟑螂大军(非虚数)》视频中房间内的蟑螂数量?

不限于此,文化和个人经历能够改变人们对各种东西的看法。

过去一百多年间,恐怖电影的实践显示,异常的面部比例、类似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表情模式、类似恐怖电影里“恶魔附体”的巨大深色虹膜与瞳孔可以让相对多的观众感到不安——喜欢的话,读者可以将其概括为“病态”或“偏离日常”。

那么,读者可以想想,经常接触外观病态但友善的实体、经历偏离日常但温馨无害的现象的人对这类电影里让一般观众恐惧的形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也可以看看非人动物的表现。

  • 在网络上,你既能找到狗躲避机器狗的情报,又能找到狗对机器狗感兴趣的情报。这类行为与个体的遗传倾向、性格、生活经历有关,没必要解释为“恐怖谷效应”。

2018 年 7 月,在索尼公司资助的实验中,Tadaaki Imaizumi 等测试了 13 只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狗对索尼机器狗 Aibo 的反应:

  • 初次见到机器狗时,9 只狗凑近机器狗嗅了嗅,6 只狗嗅了机器狗的屁股。
  • 从嗅了机器狗的狗里选出 3 只与机器狗一起生活 3 星期,一只半岁的雄性玩具贵宾犬对机器狗相当放松、翻身向机器狗展示自己的腹部,一只三岁的雄性杰克罗素㹴犬会模仿机器狗的动作、在机器狗翻倒时尝试用肢体语言安抚机器狗。
  • 让机器狗和几只狗一起生活,发现一只五岁的雌性柴犬试图驱离靠近机器狗的其他狗,这是狗之间常见的互动。
  • 看起来,大半的狗将机器狗识别为狗,尽管机器狗缺乏狗的气味。

历史上,一些人为恐怖谷假说先射箭后画靶地找过进化生物学理由:

  • 动物若有回避“看起来患有疾病、畸形或已死的同类”的可遗传性状,可以降低自己被病原体沾染的概率并避免跟有明显遗传病的同类交配,有利于增加动物产生的较为正常的可育后代的数量。于是。这样的可遗传性状会被自然选择青睐,在种群中普及这类性状并逐步优化。
  • 看起来像人但有非人特征的东西或许可以触发相关机制,让人回避。
  • 检测对象可能是外观与行动的不一致[4]

小样本研究在猴子身上观察到可以用恐怖谷假说解释的实验现象[5]。但是,许多实验显示恐怖谷假说描述的现象在人群中并不普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是稳定的,所谓“低谷”可以出现在任意相似度上。那就更别提非人生物了。

  • 猫狗看到突然出现的疑似动物的物体就有概率回避,你可以将这简单归因于它们在自然界已经被其他动物杀伤了数百万年。
  • 猫被黄瓜吓得上蹿下跳并不是因为黄瓜像猫。
  • 猫狗可以后天习得有特定模式的东西(例如毛绒玩具)并不危险。
  • 对 9 个月大的少量猫狗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狗从若干图像里选中训导员的脸的概率约 88.2%、选出一起生活的狗的脸的概率约 85.1%、选出熟悉的场景的概率约 89.0%,猫选中训导员的脸的概率约 54.5%、选出一起生活的猫的脸的概率约 90.7%、选出熟悉的场景的概率约 85.8%[6]

这是应然与实然的区别。演化支持这种机制存在,不代表这种机制总是可以被“看起来像同类但有非同类特征”所触发。

此外,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的超短恐怖故事里出现过“恐怖谷意味着过去人类曾经必须躲避一种看起来十分像人的捕食者”的点子。通常,作者希望将这引导至作者熟悉的吸血鬼之类恐怖形象,但这并不容易成功——原始人互相攻击的烈度比过去两百年间绝大部分吸血鬼小说描写的吸血鬼袭击人要高不少。若演化能塑造恐怖谷来让人回避吸血鬼,人应该首先回避陌生人。

最早将人的恐怖谷归因于“与人相似的捕食者”的似乎是 reddit 上的小故事,基础版本于 2020 年 6 月由用户 u/LaoSh 发布在“浴中奇思(r/Showerthoughts)”板块[7],一些变体出现在“两句话恐怖故事”等板块。一些人将他人复制粘贴来娱乐的小故事当成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