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是狗的「社会化 Socialization」比猫更强,会产生更多的「动物社会行为 Animal Social Behavior」。
当然,这也意味着狗比猫更聪明(看了一眼自家蠢猫)[1]。
猫不止不喜欢和狗玩,对谁都社恐;
狗不止喜欢撵着猫,和谁都能称兄道弟。
混迹互联网这么多年,狗子结交点啥动物朋友回家我都不奇怪了...
什么一步三回头把牛羊牵回家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然后,就是些离谱的东西...
比如和狮子兄弟握爪结拜:

抚摸野生海豚顺便打个啵:

比如在丛林里捡到熊崽子:

鹿好像对狗狗情有独钟:

与大象为伍:

猪猪骑士:

换个常规坐骑:

比起见啥都先躲三分的猫猫,狗狗非常乐于试探不同种的生物,并且与他们尽可能地尝试沟通与互动。
这是因为,狗的社会化比猫强了太多。
「社会化 Socialization」,指的是动物融入同类集体或其他生物的能力,社会化好的动物能够更加以一种愉快的方式去接触可能遇到的各种类型的生物以及事件,通常也有更丰富的语言系统和表情[2]。
比如相比狼,狗就有了更多的眼部肌肉,能让其作出皱眉等令人怜爱的表情:

反之,社会化差的生物,更容易表现出侵略(Aggression)和恐惧(Fear),这也是猫猫们更难适应新环境并躲藏起来的原因[3][4]。

为什么狗的社会化比猫更好呢?
社会智力假说认为,越聪明的动物社会化能力越强,也更爱群居。
牛津大学的 Susanne Shultz 博士分析了过去 6000 万年超过 500 种哺乳动物,发现智力与社交能力有关[5][6][7]。群居动物如狗,就拥有较大的大脑。而独居动物如猫,大脑的发育就要相对缓慢。
经常与人类互动的黑猩猩、海豚、虎鲸、大象、马等,都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也都酷爱群居。
发现没,前面说到狗狗勾搭上的动物,大多也是这类。
在一项计算动物智力的实验中,斑鬣狗超过了所有受测猫科动物,而猫科下偏爱群居的狮子表现也优于喜好独居的花豹和老虎。

食性同样决定了这种不同。
体格较小且纯肉食的动物,获得食物的难度更大,通常拥有更强的领地意识,对于它们而言,任何其它的生物都是潜在的竞争对象,因此培养出独居的习惯。
家猫依然是严格的纯肉食动物,在饮食结构上与猎豹高度一致[8][9][10],这也决定了它们是离群居所的谨慎猎手。
结果就是,猫猫的智商还不如猪...

而灰狼等选择群居的肉食性动物选择了新的策略,靠森严的等级制度保护资源供给、自身安全与繁衍,狗狗沿袭了灰狼的等级制度,敬畏强者、照顾弱者。
反过来,合作狩猎需要明确的分工和有机的配合,更需要聪明的大脑或者说锻炼出了聪明的大脑[11]。
比较有趣的是,有学者发现,等级制度被狗狗延伸到了其他物种上,表现为顺从人类,以及抚养其他生物的幼体。
这一跨物种母爱属性被应用到了动物园应激抚幼当中:



或许与驯养历程有关。
早在 23000 年前,人类就用食物驯化了本身就有一定社会化的灰狼,一代代演变为狗[12]。
而 13000 年后,猫咪才被人类谷仓周围的啮齿类吸引而来,主动搭上人类一起生活[13][14]。

比起被动驯化的狗狗,猫咪主动驯化了自己,所以至今仍在驯化、半驯化和野生状态下游走,对人也更像是室友之间的关系,服从性和社会化没什么大的长进。
Susanne Shultz 就发现,当下狗狗的智商与猫的差距正越来越大,两个物种间社交能力差距也越来越大。
所以啊,如果你的猫咪是个社牛,对谁都自来熟。
开心点,放猫群里,这智力高低是个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