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极具美学特色的科幻电影?它如何影响电影科幻世界观的传达?

娃娃鱼,微信公众号:鱼说水浒

牛蛙(维伦纽瓦)是绕不过的,这个问题下,他的《降临》、《银翼杀手 2046》、《沙丘》都被提到了。

尤其《沙丘 1》,个人认为是将古典美学风格与现代科幻场景结合到极致的作品,绝佳地诠释了“太空歌剧”的概念。

先拿一张海报镇楼,这一幕充分表现了人类面对“BDO”(巨大沉默物体 Big Dumb Object)时的惊心动魄。

作为科幻文学的一个分支,“太空歌剧(Space Opera)”指那些把史诗叙事和科幻世界观结合在一起的小说,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就是其中之一。

“史诗感”的特点是宏大、庄严、凝重、肃穆,为了构建这种美学特质,维伦纽瓦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1、宏大·渺小

人物被压缩到画面的一角,意在从人类的视角展现沙漠的广袤。

哪怕在室内,人物也常处于画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下大面积的阴影,带来很重的压迫感。

建筑物的线条和光影把空间切割成几何形,逐级而上的阶梯有现代极简风格,又符合古典建筑的"崇高和庄严"。

黑暗和风雨在叙事中常用来预示阴谋,姐妹会的成员在黑夜中走进暴风雨,这个场景提示了接下来将有不祥的事发生。

2、仪式·巫术

萨多卡军团在滂沱大雨中誓师,悬浮飞船的阴影笼罩着地面部队。远处,巫师在高台上神秘地吟唱,近处,是活人献祭的血腥场面。

原始祭祀和科技暴力,诡异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3、色彩·隐喻

厄崔迪家族的力量源于天空和海洋,服装上体现为蓝、灰、绿色系,受封仪式以山谷自然景观为背景,由植被和远山作为衬托。

可一到阿拉里斯星球,杰西卡的服装马上就转成和沙漠接近的明黄色,蒙面造型参考了中东女性的装束。

服装色彩的切换也反映出主题上的转移:蓝色象征深沉、睿智,黄色则代表了坚韧和忠诚。

4、舞台·宗教

《沙丘》的场景中有不少对称构图,或中心对称,或左右对称,摄影机处于中轴位,观众就如同在看一部舞台剧。

比如保罗接受圣母海伦测试的一幕,人物分居两侧,一站一座,互相对视,背景是一间具有浓厚复古色彩的书房。

海伦从头到脚一身黑,还以黑色面纱遮脸,这身造型让人想起马赛塔罗牌中的女教皇。

哈克南男爵的家则借鉴了教堂的样式,光线从顶部垂直射下,向上升起的男爵仿佛十字架上肥胖版的耶稣。

宗教元素的使用体现了古典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权威感。

5、逆光·剪影

先看两张群像,画面中人物众多但不显杂乱。他们即将向光线照来的地方走去,那里是未知的命运。

再看下面两张。

第一张,人物被压缩在直线和斜面组成的切角之间,拉在一起的手构成了一条斜线。

下方是沙虫张开的圆形大嘴,单腿跪地的保罗居于画面正中,那里恰好也是圆心的位置。这逃出升天的一瞬,暗示他是“天命之子”。

第二张,屋顶和地面构成一组平行线,依然是用斜面和斜线分割空间,保罗还是位于画面正中,但另一个人物背向他而立。

这两张剪影都采用了极简的几何美学,人物的主次一望可知,他们彼此的关系则通过“拉手”和“背向而立”两个动作表达出来。

6、站位·布局

多人站位:唯一的女性杰西卡位于正中,左右各有 5 人,左密而右松。只有雷托公爵和保罗负手站立,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

多人战斗:邓肯一对七的搏杀,他手持双刀处在中心位置,对手中有倒地者(躺)、摔倒者(半躺)和进攻者(站),画中的人物分出了低、中、高三个空间层次。

7、英雄·悲剧

“雷托公爵之死”已经被拆解了无数次,这一幕是《沙丘》对古典美学的极致运用,构图致敬了米开朗基罗的《圣殇》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以雕塑和油画般的凝重展现了一个英雄的悲剧性死亡。

另一方面,“沉默巨物 BDO”美学也得到了充分运用,人物在超大的桌子两端显得非常渺小,桌子的造型又和雷托公爵倒在椅子上的姿势构成了呼应关系。

8、文明·荒漠

贴两张电影海报。

一边是代表文明的人类建筑,高大、空旷,笔直的线条把画面切割成三部分,两个人物以静态的站姿背对观众,眺望着远方。上方是大面积的黑色色块,沉重而压抑。

另一边是废土一般的荒芜沙漠,人物同样居于画面下方的三分之一处,但蜿蜒的山脉和脚下的丘陵勾勒出起伏多变的曲线,人物呈动态的前行状,他们头顶是苍茫的宇宙。

两张海报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文明的强大表象之下,覆盖的是冰冷和坚硬,而看似不毛之地的沙漠,却蕴藏着生机和可能。

导演对故事内涵的思考已经巧妙融入在这两个场景的美学构图当中。

9、肢体·动作

我一向以为,“下蹲”这个姿势很难拍得好看,然而《沙丘》的很多角色都有这个动作,而且分别蹲出了“狠、帅、酷、痞”等等不同的感觉,实在太强了~

2025.9.30

之前还有一篇对《沙丘》细节的分析,可以对照起来看:

《沙丘》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