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些地狱笑话的假设: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萤火虫全部走向灭绝,那么萤火虫最后的避难所,很可能在朝鲜…

↑2024 年最新的全球光污染地图

↑亚洲东部特写

↑图中的不同颜色代表夜间人造光相对于自然夜空亮度的比例,越往左的颜色代表夜间人造光亮度越低,越往右的颜色代表夜间人造光亮度越高
比如蓝色(左 5)代表人造光亮度相当于自然夜空亮度的 0.19-0.33 倍;黄绿色(左 9)代表人造光亮度相当于自然夜空亮度的 1.73-3.00 倍;大红色(右 3)代表人造光亮度相当于自然夜空亮度的 15.59-27.00 倍

↑北京周边特写,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地区的夜间人造光亮度超过自然夜空亮度的 46.77 倍

↑上海周边特写,同样可以看出这片区域的繁华

↑然后是朝鲜地区特写,除了平壤周边一带,剩下的大片深灰色(左 2)和浅灰色(左 3)地区代表人造光亮度相当于自然夜空亮度的 0.01-0.06 倍和 0.06-0.11 倍

↑朝鲜 2014-2021 年间的夜间卫星实景画面
怎么说呢 emmmmm…
至少在将军的治理下,朝鲜的萤火虫们应该过上了好日子吧
咸因!
说回正题,首先,国内如今的萤火虫,确实不如早几十年,比如我小时候,那般常见了
不过与标题里提到的不同,截止到 2021 年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目前并没有萤火虫被收入其中,换句话说,并没有萤火虫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但另外一方面,参考 2023 年版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萤科(Lampyridae)下共有 11 种萤火虫被收录三有名录中,受到法律保护,禁止未经许可的猎捕、杀害、买卖和破坏栖息地等

与此同时,中国境内,主要是香港和两广沿海的部分地区,至少有 6 种萤火虫处于受威胁的状况,包括:
香港拟屈翅萤(Medeopteryx hongkongensis),当前缺乏数据(DD);莫氏凹眼萤(Rhagophthalmus motschulskyi),近危(NT);香港曲翅萤 (Pteroptyx maipo),濒危(EN);郑凯甄怪眼萤 (Oculogryphus chenghoiyanae),极危(CR);瘤胸熠萤(Luciola tuberculata),极危(CR);寒冬凹眼萤(Rhagophthalmus hiemalis),极危(CR)


↑近危的莫氏凹眼萤,图 1 应该是雌虫(或者幼虫,萤火虫常见成年雌虫的形态与幼虫相近),图 2 是成年雄虫和成年雌虫

↑极危的瘤胸熠萤


↑极危的寒冬凹眼萤,图 1 是雌虫,图 2 是成年雄虫和成年雌虫
香港的多种萤火虫是近些年来才被定种的,比如寒冬凹眼萤(Rhagophthalmus hiemalis)是 2017 年时候定种的;郑凯甄怪眼萤 (Oculogryphus chenghoiyanae)是 2018 年才定种的
这些物种一经定种,便处于极危(CR)状态,可以说完全值得一个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地位。目前它们尚未名列国家级保护动物名录,更多是因为名录更新没跟上,而不是因为它们不值得

↑以寒冬凹眼萤为例,寒冬凹眼萤的分布图如上,仅在香港寥寥几个点有零星分布,可以说一经定种,便已经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了
而香港多种濒危、极危萤火虫的情况,正是全球萤火虫受威胁现状的缩影——2018 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启动了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物种生存委员会萤火虫专家组
专家组对 150 种不同的萤火虫(约占全球萤火虫物种的 7%)的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估,确认其中已有约 20%的物种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
而全球萤火虫面临的主要威胁,普遍包括但不仅限于:栖息地丧失(habitat loss)、夜间光污染(light pollution)、杀虫剂的使用(pesticide use)、水污染(water pollution)、过度采集(overcollecting)、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干旱、高温、风暴和洪水等

↑不同地区萤火虫面临的四大主要威胁情况,包括栖息地丧失(habitat loss)、夜间光污染(light pollution)、杀虫剂的使用(pesticide use)、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萤火虫是萤科 Lampyridae 科超过 2000 种昆虫的通称,它们在生态、行为和灭绝风险因素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a) Photinus pyralis 的成虫雌雄皆能飞行,但尽管如此,在美国东部各地的种群之间仍存在基因交流受限的情况; (b) 另一些萤火虫的扩散能力甚至更弱,比如Lampyris noctiluca雌虫(右)无翅,无法飞行; (c) 所有萤火虫幼虫均为捕食性,且许多为食性专一型;图为L. noctiluca攻击小灰蜗牛(Helix aspersa); (d) 大规模的求偶聚集与同步闪光行为吸引生态旅游,但这也可能导致栖息地退化(图为泰国的Pteroptyx malaccae)
在中国,萤火虫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夜间光污染、杀虫剂的使用、水污染、游客活动和过度采集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和我类似的经历,我出生在福州郊区的一个小镇,在我小的时候,我家周围有着许多的小池塘,小池塘周边都是一簇又一簇的草;那个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小池塘边玩,白天可以在池塘边捞蝌蚪、抓蜻蜓,晚上可以在池塘边逮萤火虫——有大量的萤火虫物种几乎只生活在湿地周边

↑一些受威胁的萤火虫及它们的典型生境:(A)佛罗里达潮间带的Micronaspis floridana雌虫;(B)美国佛罗里达州红树林栖息地的Micronaspis floridana;(C)泰国红树林中Pteroptyx malaccae的求偶闪光行为;(D)位于香港的郑凯甄怪眼萤(Oculogryphus chenghoiyanae)的发光雌虫; (E)光污染影响下的郑凯甄怪眼萤模式产地,香港大屿山;(F)新加坡红色名录 2023 年版中被列为极危(CR)的新加坡丽萤(Luciola singapura)雄虫;(G)美国西南亚利桑那州的Bicellonycha wickershamorum雄虫;(H)美国新墨西哥州Bicellonycha wickershamorum 的持续流水栖息地
某种程度上,只要有干净的溪水、池塘和湿地,就会有萤火虫;而一旦没了干净的湿地,萤火虫便没了
而正如我记忆中的那样,伴随着我的长大,在我上初中之前,我家附近的小池塘便几乎全部被填平建了房子,而萤火虫,便也悄无声息地从我家周边消失了
与此同时,城市也越来越亮,即使我家那种郊区小镇,如今到了夜间,也不再如我小时候那边暗了——我小时候家周边一旦入夜外边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家家户户常备使用 1 号大电池的手臂粗细的手电筒,出门必须打手电筒,不然啥也看不到;而到了我高中时候,躺床上看流星时,夜空已经带着朦胧的光亮了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备的老式手电筒
栖息地丧失和夜间光污染可以说是国内萤火虫的两大头号威胁,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代价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监管,很多地方还存在杀虫剂滥用的现象,许多农户使用远超过标准的杀虫剂剂量,而过量使用的杀虫剂进一步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同样使得萤火虫的数量减少

↑2020 年时各国农业中杀虫剂使用量(单位:有效成分吨数),中国、美国和巴西都是杀虫剂使用大户
而游客活动和过度采集的压力,更是使得萤火虫的状况雪上加霜
在这多种负面因素的共同驱动下,近些年间,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萤火虫确实是越来越少见了
但萤火虫的减少并不是无法逆转的——假如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逐渐减少的萤火虫完全有可能卷土重来
比起我小的时候,如今国内的科技和基建条件已经好太多了,而我们也应该有更多的余力,在国家发展之余,对于包括萤火虫在内的野生动物类群们进行适当的保护
保护萤火虫的第一步,便是提高公众的意识——就像是这个问题和我的这个回答,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公众意识到“我们身边的萤火虫为什么减少了?”,以及“如何把萤火虫重新带回我们身边”
与此同时,对于水源和湿地的保护,不仅有利于人们自身的健康,还能顺便给萤火虫提供合适的栖息地
在重点地区,比如生态保护区里,减少光污染能够显著提高萤火虫的繁衍成功率——比如我多次去过的杭州天目山保护区这点就做得很好,小溪边几乎没有路灯,萤火虫也非常多
而避免过度使用杀虫剂及在生态重点区域附近限制或禁止使用杀虫剂,严禁对于萤火虫的商业性采集,抵制萤火虫表演等,都能对于萤火虫种群的恢复,带来巨大的助益



漫天飞舞的萤火虫真的好美
和家人、朋友、喜欢的人一起看萤火虫,也真的是又美又浪漫
我由衷地希望,不仅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也能在身边欣赏到更多更美的萤火虫
谢谢大家!
©犬君拌汪酱 知乎认证生物学、动物学、昆虫学优秀答主,快来关注这条人畜无害的生态狗吧!!!
喜欢这篇回答的话给个点赞分享喜欢关注四连吧谢谢!!!
参考文献: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 年版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 年版
- IUCN
- Rhagophthalmidae Olivier, 1907 (Coleoptera, Elateroidea): described genera and species, curr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the bioluminescent and … R Kundrata, J Hoffmannova, KR Hinson, O Keller… - ZooKeys, 2022
- Oculogryphus chenghoiyanae sp. n.(Coleoptera, Lampyridae): a new ototretine firefly from Hong Kong with descriptions of its bioluminescent behavior and ultraviolet … V Yiu, ML Jeng - ZooKeys, 2018
-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firefly extinction threats SM Lewis, CH Wong, ACS Owens, C Fallon, S Jepsen, A Thancharoen, C Wu, R De Cock… BioScience, 2020
- Illuminating firefly diversity: trends, threat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SM Lewis, WFA Jusoh, AC Walker, CE Fallon, R Joyce, V Yiu Insects,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