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这个问题应该连看的人都没几个,所以肥答就只有我一个了~
唉~(我如何才能蹭到流量?~)
中国古代船只种类很多,但从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大分支,泛沙船类和泛福船类。
沙船在唐宋时期经已成型,主要使用于长江流域与北方沿海。其名称来自其航行的北方海域多为沙岸地形,因其船底平、方艏方艉、吃水浅,因此能直接驶上沙岸坐滩,适用于有较小风浪且地形为沙岸之地区,所以在明清时期始称作沙船,也作“防沙平底船”,但由于沙船吃水过浅,不会作远海航行之用。该类船只多见于北方海域,广泛使用于大运河淤浅时运粮至北方

福船出现在宋元时期,是一种单龙骨尖底船。多见于东南海域,特征为艏艉两端高翘,一般吃水 3-4 米。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多用于海上贸易与交通往来。明代水师主要以福船组成,船首高翘,带有坚强的冲击装置



根据以上的模型计算结果如下图


可以看出沙船和钓艚不适合高速航行,实际的船速各类古代帆船差异不大,大约 4-5 节左右
至于逆风问题,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帆船,完全逆风是没法跑的,这个区域叫做 In Iron 或者叫 No Go Zone

不像现代帆船,古代帆船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迎风(也就是大约 45-90 度范围)的利用都不是十分有效。大约只能支持 60 度到 90 度这三十度角的迎风角能勉强航行。所以船速基本上就谈不上,能有 3-4 节就已经很不错了
好啦,就到这里吧,研究中国古代帆船船速与稳定性问题的论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