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游记》中孙悟空自己是妖怪,却杀妖怪杀得最狠?

八葉一刀,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西游记》倾向于以行为而不是族类来定义“妖”这一概念。

人们长期以来有一种印象,那就是动物、植物或者其他非人类的物种得道后修成人形则为妖怪,而人类得道则会成为神仙。《西游记》里明显不是以原形来定义妖怪,典型的例子就是沙和尚。沙和尚的原形是人,书里有明确说明——

沙和尚合掌道:“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轮回访道,云游海角,浪荡天涯。常得衣钵随身,每炼心神在舍。因此虔诚,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工满三千,合和四相。超天界,拜玄穹,官授卷帘大将,侍御凤辇龙车,封号将军。也为蟠桃会上,失手打破玻璃盏,贬在流沙河,改头换面,造孽伤生。幸喜菩萨远游东土,劝我皈依,等候唐朝佛子,往西天求经果正。从立自新,复修大觉,指河为姓。法讳悟净,称名沙僧。”

但沙和尚沦落到流沙河吃人度日的时候,书中则称沙和尚为“妖精”、“怪物”。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定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 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径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那八戒放下担子,掣出铁钯,望妖精便筑,那怪使宝杖架住。

《西游记》中“妖”这个概念,跟是不是由动物修炼成精无关。天庭就有不少神仙,如二十八星宿,其原形本为兽类。

那么妖和仙该如何区别?网络上近年来流传着一种说法,有编制的是仙没编制的是妖。西游记中的妖怪大多数也确实没编制,而大多数神仙是有编制的,于是“妖怪和神仙的区别是有无编制”这一印象开始影响很多人。

所谓有编制的是仙无编制的是妖这一说法最早是吴闲云提出来的,他在《煮酒探西游》中有这么一段话: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十分明确的“妖”、“仙”认定标准:就是“编制”,没有别的。
所以,“妖”与“仙”之间,仅仅只存在“身份”上的区别。除了身份不同之外,其他的都是一样的。

然而这种说法有着诸多明显的硬伤。一个例子就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偷偷下界吃人作恶的时候,天庭从来没撤销过他的编制,而书里则以“妖魔”称呼之:

那妖魔他的灵性着实是强大,撑开着一双金睛鬼眼,叫声:“小的们,你看门外是甚么人!”
此时两个狠和尚,一个泼妖魔,在云端里,这一场好杀

另一个更加明显的例子就是孙悟空:

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时就受了天录:

众天丁知他受了仙录,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后来被封为齐天大圣,得到了更高级别的仙籍:

正是:仙名永注长生录,不堕轮回万古传。毕竟不知向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仙名永注长生录”这句话出自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结尾。然而第五回开头就来了一句: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

前一句还说“仙名永注长生录”,紧接着就来了句“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所以说,是不是妖跟有没有仙籍没必然的关系。

准确来讲,孙悟空在被授予天录之前他就已经是仙:

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
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首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届,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在孙悟空未上天之时,千里眼顺风耳称孙悟空【修炼成仙】,太白金星也说孙悟空已经【修成仙道】,并建议【宣来上届,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也就是说,仙是修炼而成的,不是给了你仙籍你才能是仙。

孙悟空和唐僧在讨论黑熊成精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对话:

行者道:“这伙和尚没甚妖气,他一个个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但比老孙肥胖长大些儿,非妖精也。你看那帖儿上写着侍生熊罴,此物必定是个黑熊成精。”三藏道:“我闻得古人云,熊与猩猩相类,都是兽类,他却怎么成精?”行者笑道:“老孙是兽类,见做了齐天大圣,与他何异?大抵世间之物,凡有九窍者,皆可以修行成仙。”

唐僧问黑熊是兽类怎么会成为妖精,孙悟空回答“凡有九窍者,皆可以修行成仙”。可见,妖精本身就是仙。仙指的是修炼得道,拥有一定程度长生不老的能力,同时拥有法力的一类超凡体,西游记中的妖是符合仙这一特征的。

既然“妖”和“仙”并不是互斥的概念,那么“妖”到底指的是一类什么样的存在?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连旁白都称其为妖猴:

妖猴大胆反天宫,却被如来伏手降。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 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

从作者旁白赞诗来看,孙悟空大闹天宫是逞强弄能、恶贯满盈,而知错能改保唐僧取经则是善根不绝:

伏逞豪强大事兴,降龙伏虎弄乖能。偷桃偷酒游天府,受录承恩在玉京。 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升。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

自从被观音点化愿意皈依后,书中再没称呼过孙悟空为妖猴。

观音菩萨又提到过,菩萨妖精只在一念之间。

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同时如来又叮嘱过观音,遇到神通广大的妖魔,须劝他【学好】: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

也就是说,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邪念或者有恶行。

妖虽然是仙的真子集,但单独提及“仙”的时候,往往不把妖包含在内。

妖意味着是坏的,邪恶的。妖本身就是个贬义词,哪怕是妖怪本人,听到别人称呼他们为妖,一样会感到冒犯:

呆子走近前叫声妖怪,那怪闻言大怒,两人互相说道:“这和尚惫懒!我们又不与他相识,平时又没有调得嘴惯,他怎么叫我们做妖怪!”那怪恼了,轮起抬水的杠子,劈头就打。这呆子手无兵器,遮架不得,被他捞了几下,侮着头跑上山来道:“哥啊,回去罢!妖怪凶!”行者道:“怎么凶?”八戒道:“山凹里两个女妖精在井上打水,我只叫了他一声,就被他打了我三四杠子!”行者道:“你叫他做甚么的?”八戒道:“我叫他做妖怪。”行者笑道:“打得还少。”八戒道:“谢你照顾!头都打肿了,还说少哩!”行者道:“‘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移’。他们是此地之怪,我们是远来之僧,你一身都是手,也要略温存。你就去叫他做妖怪,他不打你,打我?人将礼乐为先。”

这就相当于你称呼一个坏蛋为坏蛋,哪怕他真是个坏蛋,被人这么称呼一样会发怒。

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中,二郎神因调戏传言玉女,被玉帝断了香火。南海佛祖(即观音)让他来镇守灌口山,成了一尊菩萨。二郎神心情不爽时就抓个人来吃。于是二郎神就成了妖怪:

[齐天亥,白]前面一片黑云,妖怪来是实。师父且退,待我进前视过。
[三藏亥,下]
[二郎上,亥]
[齐天拦住亥,白]我不知是谁,都是开镜匣的朋友。[介]二郎神。
[二郎白]齐哥你立边,我摄一个和尚分你食。

在旧时,妖和邪是绑定在一起的。而当代一些仙侠、神怪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塑造善良的妖怪,用来反衬人性的丑恶,这些作者解构了“妖”原本被的意思,把“妖”单单当成了物种。

综上,仙的关键词是“得道,超凡,长生”,妖的关键词是“邪恶”,妖本身也属于仙。两者是真包含的关系。哪怕是有编制的天仙,只要有恶行有邪念,书里毫不犹豫称之为妖。哪怕是人得道成仙,一旦作恶,一样会成为妖魔。所以孙悟空除妖并不是同族残杀同族的悲剧,而是攘除邪恶的正义之举。

西游记明面上写孙悟空保唐僧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隐恶扬善,其实西游记还有暗线,那就是讲述的一种修行的历程。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孙悟空在书中被称作“心猿”“心君”“心主”“本心”,书中用孙悟空借喻修行者的心。例如章回标题“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本章讲述银角变成了受伤的老道迷惑唐僧,从而有机会暗算孙悟空用三座大山压了孙悟空,而山神土地与五方揭谛神众又把山移走助孙悟空脱身,标题中外道、真性、元神、本心,分别代指银角、唐山、山神土地、孙悟空。章回标题“心主遭魔幸破光”,本章讲述孙悟空被蜈蚣精金光阵所困,脱身后来找来毗蓝婆菩萨破了金光阵,“心主”即孙悟空的代称。赞诗“推倒旁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背景剧情是孙悟空把如意真仙推倒在地上,打了水欢喜离去,这里旁门指如意真仙,心君则是指孙悟空。

红孩儿篇章中的一首赞诗更是通过隐喻,把此时几人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道德高隆魔障高,禅机本静静生妖。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躧外趫。意马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客邪得志空欢喜,毕竟还从正处消

其中心君、木母、意马、黄婆,分别指孙悟空、猪八戒、白马、沙和尚。而【心君正直行中道】,又跟孙悟空太乙金仙的忠正之性相呼应。

从以上寓意性质的诗句中不难发现,孙悟空即修行者的心。

而西游路上的妖怪,隐喻修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一念才生动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但凭洗涤无尘垢,也用收拴有琢磨。扫退万缘归寂灭,荡除千怪莫蹉跎。管教跳出樊笼套,行满飞升上大罗

章回标题“盘丝洞七情迷本”,七个蜘蛛精寓意是七情,孙悟空打死了七个蜘蛛精意味着斩断七情。

章回标题“尸魔三戏弄唐三藏”,白骨精被称为尸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寓意是斩三尸。

章回标题“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在这一章中,孙悟空打死了六个拦路抢劫的毛贼——古人把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意识称为“六贼”,孙悟空杀死六贼寓意是祛退六贼。

章回标题“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蝎子精自然代表色邪。

同样,“二心搅斗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孙悟空是心,六耳的寓意自然是二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寓意和剧情又是相对独立的,代表七情的蜘蛛精、代表色邪的蝎子精、代表二心的六耳、代表三尸的白骨精等妖怪从剧情上来讲都是真实存在的妖魔。

也就是说西游记明线写的取经之路降妖释厄,暗线则是隐喻修行者内心战胜各种魔障最终功行圆满的故事。

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书中有诗这么形容道:

不二门中法奥玄,诸魔战退识人天。本来面目今方见,一体原因始得全

这些象征修行中遇到的各种魔障的妖怪,从设定上来讲即为奸邪之物,所以被代表心君的孙悟空攘除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