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么乱为什么没有其他国家来侵略呢?

三国那么乱为什么没有其他国家来侵略呢?

FFF团长,Dark Flame Master

虽说大家回答的大都是三国君主们摁着异族暴打,但这样说容易让人误以为异族对汉人政权没有威胁,这里可以列出两例丢失领土的案例(这里的丢失领土指的是政权长期未能收回,被占领不久又打回来的不算在内)。

一例是曹操在建安二十年(215)撤销了并州五个郡的编制。当然这锅不能直接扣曹操头上,东汉中后期河套地区的人口就在不断流失,逐渐被匈奴人和鲜卑人掌控,汉末大乱又加剧了这一过程,到曹操掌权后只能接受这一事实。

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

另一例是赤乌十一年(248),吴国丢失了日南郡郡治西卷县(即区粟),被林邑国所占领,这个地方在今天的越南广治省东河市。同年交州爆发了赵国达和赵妪兄妹的起义,林邑国应当是趁吴国平叛无暇外顾之机攻占西卷,而吴国在镇压了赵氏兄妹的起义后也一时也没有余力跑到几百公里外去收服西卷。

吴赤乌十一年,魏正始九年,交州与林邑于湾大战,初失区粟也。

此外,一些保持着编制的郡实际上早在东汉时期就失去了掌控,只能设置个空头政府管理流民。像北地和安定这种边郡在东汉时期因为羌乱而徙治,前者把治所按在冯翊,后者把治所安在扶风,本为一时权宜之计,到了曹魏时期干脆划出实土,而原先的领土自然是被异族所掌控了,这样的郡在西北有很多个。

类似的情况在蜀汉也有发生,叟夷造反杀害越巂太守,使得新上任的太守跑到八百里开外的地方遥控指挥,可以想见大片地区事实上都是不受控制的。而这还发生在诸葛亮平蛮之后。

建安十八年,省并州入冀州,其时以上郡别属雍州,冀州兼得太原、上党、西河、定襄、雁门、云中、五原、朔方等郡,其地实皆荒废,有名而已。
黄初元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并弃之。
雍州统五郡,然曹魏雍州实统十郡,陇西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安定、广魏)皆属雍州,汉兴入魏已省,新平及北地侨郡错居冯翊、扶风、安定界中,《晋志》皆属雍州,合之三辅,恰得十郡。
初,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上县,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

或许有人奇怪为什么边境那几个郡上百年都收不回,根据后汉书记载,为了镇压羌乱,东汉朝廷二十多年花去军费三百多亿。桓谭《新论》里记载西汉时地方政府每年上交中央的赋税收入是四十多亿,其中一半还要拿来给官员发工资,而东汉巅峰时期人口比西汉还差点,这仗确实没法再打下去,再打下去国家不破产百姓都要造反了。

汉宣以来,百姓赋钱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万藏于都內,为禁钱。
伏计永初中,诸羌反叛,十有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之末,复经七年,用八十余亿。费耗若此,犹不诛尽,余孽复起,于兹作害。

就算是内地,也存在偏远地区无法控制的情形,例如襄阳一带有被称为夷王的梅敷兄弟坐拥部曲万家。曹丕时期梅敷投奔孙权,到了曹叡时期又有孙权讨伐梅敷的记载,并且前面的记载里将梅敷称为“魏将”。一个人又是夷王,又是魏将,一会和孙权哥俩好,一会又和孙权翻脸,让人想起了东北的某个大忽悠——我说的是公孙渊。

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部曲万余家屯此,分布在中卢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土地平敞, 宜桑麻,有水陆良田,沔南之膏腴沃壤,谓之柤中。
秋,魏将梅敷使张俭求见抚纳,南阳阴、酂、筑阳、山都、中庐五县民五千家来附。
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

这种情形和羌族的姚柯回,氐族的苻健等人相似,所以这位梅敷很可能也是被曹魏封了将军名号的蛮王之一,平时就是根墙头草,谁对自己有利就支持谁。

按照宋书记载,比三国晚两百年的刘宋时期,光就江汉以北,庐江以南的深山里就住着数百万计的异族。司马昭封晋公时,曹奂所下的诏书里说他招纳异族 870 余万口。

自元嘉将半,寇慝弥广,遂盘结数州,摇乱邦邑。于是命将出师,恣行诛讨,自江汉以北,庐江以南,搜山荡谷,穷兵罄武,系颈囚俘,盖以数百万计。
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海隅幽裔,无思不服;虽西旅远贡,越裳九译,义无以逾。

如果是吹牛那还好,如果是真实的那就太可怕了,因为同年曹魏统计出魏蜀两国百姓的户籍人口是 537 万。这不禁让人觉得,江统在徙戎论里说关中的百万人口里异族占了大约一半真是太保守了。

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景元四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

总而言之,异族问题从东汉以来就一直是困扰着着当局者的老大难问题,魏蜀吴都在给东汉擦屁股。东汉在丢领土,三国也在丢,只是丢得没东汉那么多,顺带还收服了一点。除吴国外,魏蜀对异民族都是招降安抚为主,蜀国是因为重心放在北伐,魏国则是因为所面对的异族实力最强大而且还要抵御南边两个邻居的进攻,倒是吴国对山越的态度是虽近必诛(掳)。

异族问题在东汉时期变得如此难解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气温下降导致异族纷纷内迁,二是豪族崛起和朝廷争夺人口。朝廷收不上税,政府运转不周,就只好收更多的税,导致更多百姓寻求豪族庇护或者跑去当异族,朝廷就更加收不上税,进入恶性循环,自然也没精力去解决异族问题。

三国时期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从晋武帝继位到完成统一这十几年时间,全国人口增长 849 万,两年后又增长 860 万,二十年不到从 767 万变成 2476 万,稍有常识的人也不会觉得新增的一千七百万人是刚生出来的吧?也就是说,魏蜀吴三个国家几乎只控制着约实际人口仅三分之一的户籍,前提还是这 2476 万人就是全部数字,而许多史学家倾向于认为西晋时期实际人口为至少 3500 万。在这样的前提下,曹操只能认可五郡的丢失,曹丕放弃夺回凉州故土,蜀国的越巂太守要隔着八百里搞遥控指挥,孙权被一个襄阳的山大王忽悠,因为大家都没有解决异族的人力和物力。

而当西晋统一全国之际,无论是黑户的庞大规模,还是异族的武装力量,都达到了远超东汉的地步。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八王之乱把神州大地搅得一团糟,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三百年的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乐观地认为东汉不灭亡或者司马家没上台就能把异族摁在地上揍是不现实的,羌乱几乎掏空了东汉财政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三国更是拉近两者力量对比的助推器。要我来说,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个问题已经无法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更不是哪一国哪一个政权就有办法做到的。

唯一的出路是重新从豪族手中夺回人口,重塑一个强大的集权帝国,但我认为魏蜀吴三国都不具备相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