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GPS的时代,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没有GPS的时代,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invalid s,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乔布斯

说起来简单,但也没那么简单……

其实就三招,一是辨认方向,二是记路,三是问路(认路牌、看地图)。


辨认方向是一切的基础。

那时候, 小孩子两三岁就开始学着认方向;走个亲戚,出个远门,路上歇息时,家长就会问:“哪边是东?”“哪边是北?”“现在刮的是什么风?东风还是西风?”

有的小孩子就会犹豫着,指一个方向。指对了,大人就乐呵呵的;指错了,只好从头教。

方向感必须从小训练,练到到哪都不迷向,家长才能放心。不然农村地大,小孩野,稍微大点就跟着别的孩子到处乱跑;万一在哪耽误了、或者一时走岔了,别的小孩子往往也还没学会操心,有人丢了,他们也不知道找,直接就回家了——那么,这时候,你如果能辨别方向,就可以想办法自己走回家;不然小孩子迷失在田野中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夭折的并不罕见。

其实辨认方向也有诀窍。

比如,房子大多面南背北;尤其是修的比较讲究的老房子,上房必然门朝南。只有路边店铺或者田边看护庄稼的临时房不讲究。

再比如,北方的树,枝叶偏南方往往比偏北方茂盛;路上见了向日葵,花盘可以向东向西向南,但绝不会有朝北的。

墙根北侧满是青苔,而面南、向东、向西的墙根、崖根是干的。

离本地不太远、且地势比较平、空气能见度较为理想的话,记住周围的山。远远看一眼地平线上熟悉的山的轮廓,大概就能知道方向了。

还有太阳的位置,早上在东方,晚上在西方,中午在南方。

晚上,天空有两个“七星勺”,比较大的那个就是“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自底部到勺沿)的连线指向的就是“北极星”,它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总之,我们小时候都会经过这样的训练,其中方向感好的,嗯嗯,比如在下,哪怕才五六岁、在父母怀抱中睡了一觉,醒来,到了个陌生的地方——问“哪里是北”,俺都能毫不含糊的指出来。甚至都很难说是怎么认出的方向,总之脑子里有个感觉,绝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出错。

当然,方向感有时候也会出错,而且往往非常的“个性化”。比如深圳西丽一带就比较怪,我知道哪边是北,但总觉得那边是东,别人就没这个问题;而到了西安雁塔区,我们都能说对方向,我爸就总把东当北……

遇到这种情况,及时发现并想办法纠正就很重要了。此时有个指南针之类就会好一些,但指南针在多铁矿的山区并不靠谱。

在当时,不“迷向”的人才有资格独自出远门。否则……

反正,有的人一辈子没到过离自家十几里地的小镇,过去也就那么过了。


学会辨认方向的同时,我们也从小被教着“记路”。

那时去亲戚家,一路走,家长就一路问:“如果去你舅家,该走哪条路?去表舅爷家呢?”

去了陌生的地方,去的时候不知道路;该回家了,家长就假装迷路了:“咱回家该走哪条路啊?我咋不记得了?”

我五六岁时,去舅家走的是一条老路;后来修了桥,就不从那边走了。

过了十几年,我上高中了,忘了去做什么,又走了一次老路。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我还是一下子认出来了:“这地方,我来过……以前去舅家就走这里,前面上了坡应该往南拐……”

记路,在当年也是重要的生存技能。

路都记不住,那当然是一辈子都别出远门了。太危险。

记路也有技巧。这个技巧就是记路口、记“地标”。

路口就是每次重新选择方向的“节点”,不到路口沿着路走就是了,没必要记;而“地标”是地面上的一些固定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用来辅助记忆“路口”。

注意,“地标”必须固定。你不能说“啊,我知道,这里有棵很大的青草,过了青草的下一个路口右拐”,拐过去没多远有片瓜地——这至多能管一年;甚至,运气不够好的话,一个月、一个星期后,草就没了、瓜罢园了……

好的地标必须是固定的、有辨识度的。比如,村头历史悠久形状独特的老槐树、路边长在一起的三棵大树、一座石桥、路边的商店、河流、山脉,等等。

如果找不到地标,一连若干个十字路口看起来一模一样,那这地方就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迷路了。

但只要有地标,借助地标、辨认路口,然后沿着路走,想迷路,很难;尤其公路上有路标、路牌、里程碑,比乡间小路好认的多。


在学会认方向、记路之后,下一个问题来了:第一次去陌生地方,怎么办?

答案是:问去过的人怎么走,或者,看地图。

注意,问路或者看地图和记路是一样的,并不是说你要巨细靡遗的都记下来——没必要,也做不到。

你应该做的,仍然是记住每一个需要选择的岔路口、找到识别岔路口的“地标”。

比如,沿着某某路走 1 公里,经过两个十字路口,在下一个三岔路口右转……

问路也有技巧。

一般来说,找自己认识的、可靠的人问路,不要找陌生人;迫不得已必须找陌生人问路,不要找年轻的、尤其是看上去有点痞气的人问路。他或者不知道路,或者会恶作剧整你——出门在外,被整了,后果可大可小。最轻让你走错路、浪费体力、耽误时间;最重……小命丢掉都有可能。

你可以找路边的小店问路,最好先随便买点东西,这样被人坑的可能最小——但要注意,财不露白,拿零钱买点不值钱的就行,别掏百元大钞出来,人心叵测……

另一个就是,因为安全问题,男人到处乱闯的多,女生一般不敢乱跑;加上当时出远门也是一项技能,并不是人人都会。所以问路也要判断一下,找看起来精明的、经常在外的人问路,太老实巴交的要么浪费时间、要么信息是道听途说来的,可能并不可靠。

但精明人心眼多,注意别被“套话”,留心人身安全。

我外公讲过个故事,解放前,有人(本家亲戚,但早好几辈了)做生意赚了点钱,搞到十几两银子,藏包袱里带回家;结果半道遇到个人,那人看他走路姿势不对,脚底带土——据说是当时贼人的专业技能,带金银的人体态步态和正常人不一样,盗贼 / 土匪眼光毒,能看出来——就悄悄跟上了。

幸好这人机灵,走没多远发现有人跟,便怀疑自己不小心钱财露白了;于是马上拐去附近的村子,说自己是工匠,来做活的。贼人看这情形,也知道自己露了行藏,对方有了准备,怕栽在村子里,就放弃了。

当时各村都有防贼的防御工事,叫做“寨子”,青壮年都有组织起来保卫家园的心理准备;贼子踩点被发现后果严重;当然他也不敢让村民知道自己带了银子,万一勾起歹心就完了。说白了就是借势吓一下而已,还不能被村民看出贼是跟自己来的……也算是踩着钢丝跳舞了。

这些,都是当时必知必会的生存技能;现在当然没过去那么可怕,但出门在外还是得小心。

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一般来说,能看懂地图的,最好先买一份当前城市的地图。这东西当时路边随便一个报刊亭就有卖,很容易得到。

然后,你要认准城市里的“地标性建筑”——前面讲过如何记路,这些建筑帮助很大。

最粗糙的,你可以记住市内主要公交换乘站。大部分城市就是火车站,更大的城市可能有两个甚至三个,比如深圳的上海宾馆和世界之窗,你一定要记住从那里到自己住处怎么走(可以坐哪几趟车、到哪下车、下车后怎么走)——真迷路了,路边很容易就能找到去这些地方的车,“重置”然后再来就是。

同样的,要去陌生地方了,看地图,市内找到该坐哪趟公交车、到哪换乘、到哪下车,然后经过什么路口、到哪条路哪个位置、附近的地标是什么(较大的建筑往往会在地图上标注);市外记住重要节点,比如顺哪条省道走多远、到哪换哪条路。

无论去哪,记住节点非常重要,不然问路成功概率很低——比如你在巩义问到北京帽儿胡同怎么走,问 10 年你都问不出个所以然。你只能问就近的“节点”,比如你知道从巩义去北京要走 G30 高速,那就问怎么 G30 高速路口在哪、离郑州还有多远,别乱问;瞎问一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其实,哪怕有 GPS,我仍然习惯这样看地图,而不是一味的听导航提示——开过车都知道,导航很坑的。尤其跑城郊,导航经常会把你“骗”上小路,好好的国道不让走,非让你走乡道、村道……

学会自己看路,就不需要替导航探路,跑到狭窄的、仅容一辆车的小道上去了。

最“可怕”的,我曾被导航骗走过山道,两侧几百米深的悬崖、路上某处水带着黄泥铺了厚厚一层稍微一快就打滑的那种,吓的一车人一个劲儿的“不行咱还是回去吧,太危险了”——问题是路太窄了,掉头都没法掉头;而且已经走大半个小时了,回去……也太亏了。

更坑的是,走着走着,附近地名成了“百家坟”“狼窝子”“撞鬼崖”之类,一副灵异事件爆发的样子……又是山区,山高林深,天昏地暗,一下子到了晚上六七点太阳要落山的架势,实在瘆人。

幸好又走了半小时,到了个大村子,才注意到其实天色并不晚,下午五六点的样子。之前一直在山坳,阳光照不到,这才给人一种天黑了的感觉。于是下车吃了饭、问过路,又开车晃了二十分钟才回到省道上。

从那之后,我就养成了先通览整条路线、粗略记住重要路口、自己识路为主导航为辅的习惯。

当然,城区道路还是导航方便。免得被立交桥、环行道绕晕,或者误入单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