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 · 孩子眼中的「丢失」

小事 · 孩子眼中的「丢失」

如果孩子把他最心爱的陪伴了几年的玩偶弄丢了,应该给他买个新的,还是让孩子长个记性?

左歪,早幼教从业者,家有创意陪玩达人奶爸和好奇娃~

我家孩子啾啾 4 岁多,截至目前为止,在他成长这 4 年多的小小人生里,有过两次对他来说算是重大的“丢失”事件。

一次是前两周,他丢了他最心爱的玩偶小鸡球球,和题主孩子的情况应该类似。那是曾经一套绘本送的限量布偶娃娃,买来时啾啾还很小,玩偶陪着他长大,被他视为“最好的朋友”,啾啾去哪儿都要带着它,包括上幼儿园。

其实我原来就挺担心啾啾在幼儿园里会把玩偶弄丢的,因为自己身处幼教行业,我了解小物件在幼儿园里“找不着”的概率还挺大的,有时可能会卷到被子里,有时可能滚到柜子角落里,有时可能会被某个小朋友误以为是自己的东西塞进书包带回去,总之想要快速找回并不容易。

但啾啾属于中午基本不午睡的孩子,让他在幼儿园午休时独自躺上两个多小时实在有点为难他,所以才同意他每天带着玩偶中午陪他。

上学期有一次他就“丢”过这玩偶,放学回家后发现没在书包里,我就赶紧给班主任老师留言,老师看到后马上帮我们找了,后来发现在他书包柜里,也就是玩偶没有真正“丢失”。

而前两周某个周五放学后,啾啾说玩偶不见了,据他自己说,早上带去的时候还有看到,但到了午休时去找,就已经找不着了,他也不好意思请老师帮忙找,所以晚上到家才说。

当时我没十足的把握能找回,可还是安慰着急哭闹的啾啾,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找回来的。

之后我马上给老师留言,麻烦老师帮我们再找一找,只是当时老师已经下班,得等过完周末再找。

随即我又上每个电商平台搜索,包括二手平台,看看哪儿还能买到那只限量的玩偶。遗憾的是,到处都找不到。为了了解哪里还有购买渠道,我还去问了熟识的绘本出版社编辑老师,编辑老师告诉我,因为是好几年前的限量版,所以现在哪儿也买不到了,但好在,她说可以帮我找找出版社的仓库里是不是还有。

就这样,我们在煎熬中度过了周末。在周一的下午,老师帮我们重新找回了玩偶,而编辑老师寄来的新玩偶也送到了。我相信啾啾对这次的事件一定印象深刻,经历过丢失后的百爪挠心,也感受到失而复得的惊喜。

之后啾啾自己做了决定,不再带这玩偶去幼儿园了,他害怕再次丢失。我也悄悄藏起了新玩偶,心里充满了对编辑老师的感激,同时也真心希望啾啾不要再有这样心爱之物丢失的经历了。

另一次是在啾啾 2 岁多时,他丢了他心爱的挖沙小桶,我确定说“心爱”,是因为哪怕到了现在,这事过去 2 年了,他想起他丢失的小桶,还是会哭。

那个小桶从他懂得玩水玩沙起,他就带着洗澡、出门挖沙,也几乎等于日日相伴了,同时那个小桶造型也很别致,明黄色的,比普通的那些挖沙小桶看起来都精致很多,说真的,当时弄丢了,连我都觉得很可惜。

那次我们一家去厦门度假,当天啾啾带着小桶和其他的挖沙工具跟我们在海边玩,临近晚餐时,被通知当晚海边的餐厅临时取消了预定,当时天色已晚,离市区又比较远,所以我们走得很匆忙,我走在前面打电话预定新的餐厅,啾啾和我先生老陈收拾挖沙玩具后赶了上来。

在我们离开沙滩时,我发现啾啾的小桶不见了,他也一下子哭了出来。

我们只好重新折返,在茫茫的沙滩上找了起来,可沙滩太大了,天又黑了下来,我们找了好久好久,都没找到。后来第二天清早,我们又去找了一遍,同样无果。

当天夜里啾啾是哭着睡着的,反复念叨着“我想让黄色小桶回来”。

我也在电商平台上翻找,企图买下一只一模一样的小桶给他,然而,再也找不到同样款式的小桶了。

第二天,我意识到啾啾已彻底失去那个小桶了,就连“替身”也买不到了。

于是我和老陈只好编故事了,告诉啾啾小桶只是去冒险了,它太喜欢厦门的大海了,在冒险故事里,它拥有了更多的好友,它甚至找到了它的爸爸妈妈,从此,它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尽管啾啾不太乐意,但也勉强接受了我们的说法,只是后来洗澡和玩沙时还是会常常想起那个小桶,有时哭,有时会问我:“妈妈,黄色小桶现在会在哪儿冒险呢?我好想它!它会想我吗?”

我也只好笑笑说,小桶现在一定过得很开心,将来如果有机会,你们还会见面的。

经过那次的丢失,我和老陈养成了给啾啾点数玩具的习惯,只要出门有带着玩具和绘本,我们都会数清楚,哪怕只是去啾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回来时我们也都要如数带回,而现在啾啾也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说回问题,在孩子丢失了心爱之物后,如果不做任何的补救——我不认为这是帮孩子“长记性”的好方法。

首先,父母若能确定丢失的东西是孩子的心爱之物,就能了解孩子肯定不是故意弄丢的,谁愿意把最喜欢的东西随便弄丢呢?

同时,既然这东西“陪伴孩子几年”了,它都不曾丢过,也足以说明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曾用心保管过它,那么这一次的丢失,也一定是孩子的无心之失。

既然不是故意的,又为何要“让孩子长记性”从而让他更伤心和懊悔呢?

其次,其实在我们的人生里,哪怕我们再怎么小心翼翼,也还是存在丢东西几率的,更别提孩子了。孩子的思维局限原本就可能让他们无法预判所有的结果,所以丢东西也不一定就是他们“爱丢三落四”造成的。

希望他们“吃一堑长一智”当然可以,但不是不做任何补救。

至于这个“补救”是不是“买个新的”,这就要看孩子真正的需求了,因为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对“心爱之物”那么熟悉了,“买个新的”,他们能认出它是“替身”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我个人比较倾向的做法步骤就是:

1. 安抚孩子的情绪。

大家应该都有丢失的经验吧,即使不是心爱之物,也可能是贵重之物,那种求而不得的心情,特别难受。孩子在他们小小的人生里,只会把“心爱之物”看得更重。

所以如果丢失,“失去”会让他们更加难过,这时就不要怪孩子“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了,谁都不想在伤口上再被多洒一把盐。

事情已经发生,好好安慰孩子很重要。

2. 想尽办法去寻找失物。

如果还有机会,就尽力去寻找吧,和孩子一起,去把它找回来。这个寻找的过程,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长记性”的教育了,肯定比说教更有用。

3. 买个新的替代,如果孩子接受最好,孩子不接受就据实相告。

前面我也说了,买个新的,孩子大概率会发现它是“假的”。除非是相似度极高的,比如像挖沙的小桶,如果不是用旧了或有特殊的记号,基本不太能看出来。这样在重新收到时给孩子惊喜,孩子在之前“失去”的那几天也已经“长记性”了,新的东西可以让他们重新开心起来,何乐不为?

而如果能确定孩子会发现真伪,那么就据实相告,比如我在买小鸡球球玩偶时,就是打算告诉啾啾“改编”的实情:球球离开他妈妈太久了,回到它的世界去找它妈妈了,它让它的弟弟来陪你了,你们也可以成为好朋友的。

不愿孩子太难受的话,就尽量把故事讲得有趣一点吧。

4. 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失去”。

失去和分离,一直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小到丢东西,大到失去亲人,我们总要学会面对。

所以“面对失去”,也是孩子需要逐渐学会的。只是孩子的承受能力还太弱,如果可以,我更愿意用柔和一点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面对”。

就比如用编故事的方法,让他知道失去不一定都代表着“痛苦”,他和他的“好朋友”也都会开启“新的生活”,让他的心态也积极乐观一点。

如果孩子愿意接受,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挑选一个类似的玩具,并和孩子约好以后的“保管规则”,尽量让他们不再丢失。

孩子丢了心爱之物,本就够着急了,我们也就别再想着教育他们“长记性”了,去帮助他们就好。

最后,也真心希望孩子们都能保护好自己的心爱物,丢了也能失而复得,无需承受“失去”的痛苦。

谢邀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