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什么不把首都设在长安(西安)?

北宋为什么不把首都设在长安(西安)?

丧心病狂刘老湿,会讲点儿故事,略懂点儿历史,稍有点儿意思。

头疼。

正是因为北宋没有幽云十六州,所以必须定都开封。

经济重心南移 + 近千年的气候变化,导致单靠北方尤其是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帝国在此定都了。而且安史之乱以后河北的物资供给很难被输送到长安,因此唐代中后期,江淮租赋是给朝廷续命的唯一法宝,那么江淮租赋要怎么运往长安?

漕运。

关辅汲汲,只缘兵粮。漕引潇、湘、洞庭,万里几日,沦波卦席,西指长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1]

所以说没有刘晏给大唐续命,李唐皇室早就完犊子了。宪宗为什么能中兴?因为他有脑子,听李泌的控制了徐州和汴州,这俩地方是控制漕运的关键节点。穆宗为啥不行?因为他瞎吉尔换人,张弘靖在汴州的时候知道把这群兵痞都喂饱了以确保漕运不乱,换了李愿这个愣头青之后封赏少了刑罚多了于是汴州军乱了——所以什么叫利益集团啊?一镇兵乱,一国瘫痪。

而且宝贝儿,此时的河北藩镇名义上还臣服中央呢,后来那个动不动就要饮马黄河的契丹此时气候未成,只不过是一些兵乱就能直接影响到巨唐命运,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换了是你,你还敢继续定都长安么?

唐天子非要定都长安,一是政治惯性使然,二是长安基础设施完备。然而在黄巢起义爆发之后,长安城已经不行了,正所谓是“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你要定都长安还要负责进行重建,对五代的军头来说这纯纯是脑子有病的行为。

所以整个五代,只有后唐迫于政治压力定都在了洛阳——好歹洛阳算是东都嘛。结果就因为定都在了洛阳,几代后唐天子没事就为吃饭发愁。

军士乏食,乃有鬻子去妻,老弱采拾于野,殍踣于行路者。州郡飞挽,旋给京师,租庸使孔谦日于上东门外伫望其来,算而给之。[2]
帝以军储不充,欲如汴州,谏官上言:“不如节俭以足用,自古无就食天子。今杨氏未灭,不宜示以虚实。”乃止。[3]

“租庸使孔谦日于上东门外伫望其来”你们感受一下:

看到了么,就算你定都洛阳,都要受制于漕运。而且在失去燕云的情况下,汴梁作为漕运中转的重要枢纽,一定要成为重兵把守的超大型城市,以此确保漕运的顺利进行。于是一境之内就会出现如下奇观:

这个国家的财政重心在江淮。

这个国家的边防重心在河北。

这个国家的漕运重心在汴梁。

这个国家的政治重心在关中。

这不出事还等啥啊??

通过定都汴梁,“虚外实内”、“强干弱支”,宋天子在汴梁一地控制住了军事重心、政治重心和漕运重心。对刚刚经历五代乱世的赵宋来说,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优解。而在经历了数代皇帝之后,人心思定,“虚外实内”的军事政策就可以有所松动,这就意味着军事重心的迁移——比如说北宋中晚期的西北地区就成为了新的军事重心,然而此时大家也并不是很担心西军造反:物资都是朝廷运过去的,你造反又有什么用啊?

顺便说一下,赵匡胤提出迁都洛阳的构想,主要原因之一是北宋早期开封城规模还小,对漕运的依赖程度还没有那么大,也就是所谓的“是时京师岁费有限,漕事尚简”——开宝五年,汴河蔡河漕运粮食才几十万石,所以他产生了一些错觉,觉得自己可以迁都。

请注意,这是开宝五年,公元 972 年。

等到了太平兴国年间,这才十年不到,漕运涨到了多少?

四百万石!

太平兴国六年始制,汴河岁运江淮粳米三百万石,豆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豆三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担,豆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或水旱蠲放民租,随减其数——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六之一

您还迁什么都啊……

帝(晋高祖)以大梁舟车所会,便于漕运,(天福三年十月)丙辰,建东京于汴州,复以汴州为开封府。——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
太祖皇帝……又修完西京宫内,盖有建都之意。然利于汴渠漕挽之便,因循重迁。——张方平·乐全集·卷二十七·论京师卫兵事
初西京(洛阳)父老恳祈驻跸。上因谓宰臣曰:“周公大圣人,建都据形胜,得天地正中,故数千载不可废。但今艰于馈运耳。”——续通鉴长编·卷六十五

以及南方运来的巨额物资并不是只供给汴梁一地的,而是运输到汴梁之后再转运到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的。如果北宋真的按照宋太祖的思路迁都洛阳甚至长安,在北方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 + 漕运带来更大的财政压力这双重压力之下,即使漕运平安无事,北宋也会提前几十年迎来财政崩溃的结局。而一旦汴梁军乱一类的旧事重演,那么整个北宋王朝就会瞬间分崩离析,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事情。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