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明朝遍布天下的王城?

怎么评价明朝遍布天下的王城?

Devils-沧浪,小恶魔的城市图书馆,古城复原探究者

2024.2.5,更新完成洪武王府

先更完明初十王府,后面的王府资料后续有空了随缘更新。


虽然这个问题很容易成为各种形态的对线,不过我还是想就题目描述所说的,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有点用处的资料呈现机会,所以就当回“傻子”把明朝所有王府的情况尽量列出来吧。

要做到这一点,肉眼可见的极为耗费精力,也害怕费了老半天劲搞出来的没人在意。所以就先把真正符合“王城”的,也就是明初王府的资料给列出来,后续的更新与否看情况,看心情,随时可能鸽掉,做好准备(但各处王府的名称和位置还是会列全),仅限亲王府,无特殊情况的郡王府就不考虑了,否则这么大一个坑都够整博论了吧(笑)

明朝王府在中国古代城市格局演变中是很有意思的元素,但其具体情况却少有人了解,也有许多以讹传讹的说法流传,甚至有的地方也会采用错误说法和复原(如大同新建的代王府和武冈新建的岷王府都有不小问题),首先不同时期甚至同一个父皇的不同藩王中,各个王府的规模差异不小。

总体上明初最先建造的一批王府,具体来说主要是从秦至湘的十座王府(可略称为洪武十王府,靖江王府也可算入),确实多有着真正的“王城”气派,不仅占地面积大,且有着完整的三大殿规制与一圈货真价实的城墙(甚至有护城河)和萧墙,但洪武后期王府的规模都达不到这些级别了,之后各朝皇帝所建的王府规模虽有所起伏,但完整的城墙和萧墙基本再也不见(多合并缩为一圈府墙),也因此更难留下显著的遗存,严格来说真正有资格称为王城的也就洪武前期这批。

当然,不管是真围合了一圈城墙的“王城”,还是只有府墙的“王府”,也不管其规模大小的差距,该有的定制总是要符合的,如东西南北四门及各自名称:南门端礼、北门广智、东门体仁、西门遵义(外萧墙南门为棂星门,后期王府哪怕没有萧墙,在端礼门外也会有此门以象征萧墙的存在),内部前朝后寝的规制,前朝部分仍是三大殿——承运殿、圜殿、存心殿,只是圜殿目前已知的情报多采用穿廊,也就是三大殿呈现出来是更类似早期风格的工字殿格局。

下文对王府(以前写过,给贴吧吞掉了)的介绍也就以后续其功能演变情况,尤其是现存的遗迹为主,以体现其建设情况对于城市的深远影响。

一、洪武

实封共 23+1 王,实建成王府(24+4)座。

1.2 西安秦王府

封 fe 太祖次子朱樉,建于陕西西安府城东北隅(现在的陕西省政府附近),与明初西安城的扩建工程同批建设,可以说西安府城的扩建与格局很大程度都是为了匹配王府(太原、武昌、青州、兖州等处也是如此),货真价实的顶配王城。

下图来自公众号:无用研究所之西安钟鼓楼,明初顶配王府规制可以从中参考。值得一提的是,秦王府三大殿中的“圜殿”可以确定就是穿廊(明中都也是如此,南京故宫则未知),西安端履门之地名则是端礼门的讹传。

明朝灭亡后,秦王府所在的西安城西北隅被圈为满城,王府则改为八旗校场也就是练兵场,王府内建筑皆拆毁,但完整的城墙一直保存至清朝灭亡后还长期保存,北门广智门甚至撑到了八十年代还被拆除……现在的秦王府还存有数段城墙夯土,部分恢复了包砖,前几年西安上新闻的城墙坍塌事件就发生于秦王府残存城墙(为此不少爱家乡的人还到处“辟谣”称坍塌的只是府墙不是城墙),在西安城市规划馆有一处四十年代手工制造的西安城区沙盘模型,还可以看到秦王府城墙大部分留存时的样子。

另外,现在仍存的西安都城隍庙大殿即为雍正年间用秦王府拆来的材料重建,看现状也有很强的明官风格,因此西安城隍庙大殿很可能是现在唯一的明初王府木构信息残余了……

此外,秦王府中出土的部分琉璃构件为蓝色,而西安城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城内高等级建筑大量采用蓝色琉璃瓦,除了都城隍,现存的几大清真寺大殿和明代府文庙大成殿均是如此,不知是否和秦王府有关。

西安秦王府留存城墙
四十年代秦王府遗址状况,鸿慈永祜摄
西安都城隍庙
秦王府残存鸱吻,存耀州窑博物馆。
西安秦王府端礼门老照片
秦王府旧照

1.2 太原晋王府

封太祖三子晋王朱棡,最初打算和新的太原城一起建于晋阳故城旧址内,甚至晋王府已经打了一部分基础,位于今晋源镇即太原古县城的北部,现有地名古城营,但最后还是放弃复活晋阳,而是接着沿用宋以后的太原城,并为了容纳王府而扩建,

晋王府建于太原府城东隅,清代被改成了兵营——精营,民国老地图还能勉强看出轮廓,旧址现已完全无踪,遗址也因修路等未经考古而破坏(中轴为五一路贯穿),琉璃瓦片等在拆迁工地中屡有发现,只保护了出土瓷片等;

晋王府旧址推测
晋府所用琉璃瓦(亦应用于崇善寺等)

但晋王府时期的建筑却有幸存的,正是明初由晋府出资大规模兴建的大崇善寺,可惜现在木构仅存二井亭和最后一进的大悲殿,从中可以想见明初王府建筑的具体细节形式,大悲殿前面的大部分旧寺清末改为府文庙,各殿宇亦基本继承地盘。

另外,现府文庙前一对铜狮子亦为崇善寺遗物,铸有“洪武辛未晋府造”铭文;现在大规模新建的太原皇庙完全不在晋府范围,不可能是王府宗庙,而是清代供奉皇帝牌位的万寿宫,因此被称为皇庙,扯上晋府和明朝皇室属于以讹传讹。

太原崇善寺全盛时复原图
太原崇善寺大悲殿

1.3 北平燕王府

封太祖四子燕王朱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燕王府在永乐朝以后就在北京城中彻底消失,全无踪迹。

1.4 开封周王府

封太祖五子周王朱橚,最初作为吴王封于杭州,十一年改封周王,遂建王府于开封府。无论吴王(朱元璋称帝前的封号)还是周王(封于宋代故都,且开封府为明初北京),分量都是相当重的了,可见此子地位不低。

周王府位于开封城中部,所在正是北宋大内旧址,王府范围与之差不多,毁于明末水淹开封城事件,王府主体现状基本就是当初淹出的潘杨二湖(原理就和黄泛区多个城池内淹出的大水塘差不多)。

周王府复原,无用研究社 - 禹涵制
周王府变迁图,无用研究社 - 禹涵制

地面唯一现存的实物为王府最后面的煤山(亦是当年淹城后暴露水面的制高点之一),清代改建为龙亭下的巨大台基,龙亭大殿则是清代供奉皇帝的万寿宫性质,大门的一对石狮子应也是王府遗物,现在这里作为景点被宣传为北宋皇宫,每天都有演员扮赵匡胤表演。

由于现状仍被水域淹没,周王府遗址不便发掘却也躲过开发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北宋皇宫发掘时亦有发现周王府遗存,主要发掘了萧墙北墙、王城北墙和部分宫殿建筑,发掘后均回填,考古证实周王府范围与北宋皇宫范围基本一致。

周王府城门遗址,所谓午门实为端礼门
周王府宫殿遗址
开封龙亭和周王府中轴线现状,无用研究社 - 禹涵摄

另外近年在开封城内还发掘了郡王府永宁王府遗址,发掘得出的中轴建筑远大于明会典记载的郡王府规制,还发现了多处水淹开封城时的遗迹包括遇难者尸骨,遗址现已回填,周边地皮计划开发地产楼盘。

开封永宁王府遗址
开封永宁王府遗址 2

1.5 武昌楚王府

封太祖六子楚王朱桢,王府建于武昌城南部,背依高观山,东西宽 2 里,南北长 4 里,占地 8 平方里,占去了武昌城中间不小的大块地盘。楚王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明末张献忠攻占沉楚王于江,一度以楚王府为大西王府,撤退时焚毁王府。唯有留下“王府口”、“楚望台”、“歌笛湖”、“广埠屯”、“老人桥”等地名,仅存八卦井、双眼井、梳妆台 3 处遗迹。

楚王府复原,曹杨绘制
明武昌城复原,大岳太和山人绘

1.6 青州齐王府 - 衡王府

封太祖七子齐王朱榑,规模本是明初王府里的佼佼者,但永乐年间齐王老哥就被废了,王府也彻底废弃,景泰二年失火烧毁;因为青州府城西部专门为王府开辟,长期都是空地,王府局部残基在清末仍存在(见地方志),到六七十年代可能还有留存,但现在已完全湮灭于楼盘了。

弘治年间青州又封宪宗七子衡王府朱祐楎,建衡王府,但并未利用齐府旧基,而是建于其东南方,规模较之小了不少,也没有城墙、萧墙、护城河这些东西。明朝灭亡后衡王府被清政府拆除,材料据说拆用于济南的山东巡抚衙门,但现在还留下了两个大门前的牌坊。

青州齐王府 - 衡王府复原,大岳太和山人绘
青州衡王府牌坊

1.7 长沙潭王府 - 谷王府 - 吉王府

初封太祖八子潭王朱梓,但洪武二十三年潭王即自焚;

永乐元年徙封宣化的谷王朱橞于此,潭王府废物利用,但永乐十五年谷王又被废了,王府再次废弃。

宣德年间又封仁宗五子襄王朱瞻墡于此,可能嫌克死了太祖两个儿子不吉利,襄王马上就跑了。

天顺年间又封英宗七子朱见浚为吉王,成化年间就藩,这次稳定传到明末了。

王府建于城中,为旧子城改建,旧称皇殿坪。据志书介绍,藩府坐北朝南,以紫金台为后户,藩府坪牌楼为前门,东西牌楼为左、右翼。紫金台即今紫荆街。整个王府几乎占去了全城的大半,南北东西交通都为之截断,清代王府旧址已完全打破为街道,但仍存部分路网格局,现仍为闹市区,本世纪考古发掘有多处遗址,但都没有原址保护下来。

根据考古发现,明初潭王府时也建了一圈城墙,规制与其它十王府同等,但到了后来吉王府废物利用时,虽然还沿用原本的规模,但城墙已被拆去改成了更薄更弱的府墙了,可见明初和后期王府规制的变化。

考古发掘的吉、潭王府遗址
清代长沙城路网显示的吉王府范围

1.8 兖州鲁王府

封太祖十子鲁王朱檀,位于兖州府城正北,为王府与城市布局中最像皇宫的一座了。鲁王府在明末被毁废弃后,一直到建国初都是空地,因此残基起码留到了六七十年代,但现在除了中轴路网可见,地表已经不见任何遗存,旧址也都盖了楼盘,考古基本没戏。

兖州鲁王府复原,大岳太和山人绘
兖州城旧航拍,大致可见鲁王府轮廓

1.9 成都蜀王府

封太祖十一子蜀王朱椿,占用了成都城的核心地带(即今天府广场一带),周长 2500 多米,面积 38 公顷多,明末被张献忠攻占作为大西王宫(据说还发现了王府一直保存的蓝玉人皮),也就是说蜀王府正是大西圣地了,撤离成都时自然也是一把火焚毁。

清代为贡院,一圈城墙和主要殿宇台基一直保存到建国初,老照片可以看到端礼门的三门洞形制与承运殿台基,也可看出顶配王府的高规格了,蜀王府还曾为四川大学校区(因此现在川大还仿建了王府大门作为老校区大门的纪念),后为修建现在的科技馆诸建筑拆毁,近年在东北角的体育场考古出了池苑等遗存,已经开放参观。

蜀王府承运殿台基
参考蜀王府所做的明朝王府复原(不完全),田向文制

1.10 荆州湘王府 - 惠王府

封太祖十二子湘王朱柏(因长子为太子,九子夭折,因此十王实际上算到老十二),从已有线索看湘王府也确实是明朝最后一个满规格的王府了,也是占在了荆州城中心区域,利用了当年南平国高氏的子城。

不过建文年间湘王就自焚,王府随之废弃,永乐内迁的辽王府也未使用湘府旧址,但王府城墙一直保存被称为湘城,袁宏道还写过诗,万历时封神宗六子惠王朱常润于荆,废弃的湘府才被利用改成了惠王府,明末惠王出逃(最终死于清军)后彻底废弃,清代于荆州城东建满城,王府被完全拆除,现无迹可寻。

湘王府复原,笔者自绘

1.00 桂林靖江王府

封太祖侄孙靖江王朱守谦(南昌王朱文正之子),因非太祖子孙故降封郡王,但实际上待遇基本可视同亲王,王府亦是亲王府之规模,也大体符合亲王府规制,只是局部细节有所缩减(如前朝的三大殿缩减为一座大殿,但大殿规格依然与亲王府一致)。

靖江王府在清代为贡院,民国曾为广西省政府,建国后为广西师范大学,现存一圈城墙包括各个城门、承运门与承运殿台基,是明朝王府里保存最好的一座。

靖江王府复原图,曹杨绘制

以上为十王府及特殊郡王府一座。


1.11 大同代王府

封太祖十三子代王朱桂,这个不多说了。总之明白现在耿彦波重建的代王府远远大于原本规模和形制就行,代府实际规模见下图,宽度只有 200 多米比十王府要窄小许多,现在因为新建的王府远比原物宽,西边又贴着马路,因此整个中轴线被迫东移,形成了新建的代王府与原物留存的九龙壁、广智门居然对不齐的奇葩景象。

代王府两路大概率也是没能力接着盖起来了。

代王府原本规制复原推测
新建的比原物大得多的代王府
代王府北门广智门

1.12 甘州 - 兰州 肃王府

封太祖十四子肃王朱楧,初封汉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肃王,二十八年就藩于甘州(今张掖),将甘州城由九里扩建至十二里以容王府,

甘州肃王府在肃王内迁后废弃,但仍属于肃王地盘,明代曾提议将其改为陕西行都司、钟鼓楼等,都遭到肃王反对,景泰朝时终于彻底拆除改为兵营,清代局部为张掖县衙,旧址现为甘州区第一幼儿园;

建文元年肃王主动要求内迁,从此以后各代肃王都驻兰州,肃王府建于兰州城北,北抵城墙及黄河,肃王府应该就没有修筑城墙了,清代改为陕甘总督衙门,现为甘肃省政府,三代都是中枢地位。

兰州肃王府旧址

1.13 广宁 - 荆州 辽王府

封太祖十五子辽王朱植,二十六年就藩广宁(今辽宁北镇),但到三十年宫室都没修成,在大凌河暂住,建文年间辽王又被召至京城,于是广宁的王府始终都没修成,规划的王府位置应在北镇城的西北隅,即万紫山烈士陵园一带。

北镇万紫山

靖难之后,辽王被内迁于荆州,但未利用先前自焚而死的湘府旧址,而是在其东边修建,不仅没有城墙,规模也小了许多(内迁王府基本都如此)。然后第八代辽王过于作死,还得罪张居正,隆庆二年又给废了,辽王府在荆州南门之北,大约在今荆州军分区附近。

辽王府示意,笔者自绘

1.14 韦州 - 宁夏 庆王府

封太祖十六子庆王朱栴,二十六年封于宁夏镇城(今银川),但因宁夏城还是初建,王府暂驻于韦州城(西夏时的旧州,明为宁夏群牧千户所,今为同心市韦州镇)。

韦州旧城遗址尚存,王府位于旧城正中,现在已湮灭为居民区,韦州就是几年前因建大型绿寺出名的地方

韦州古城

建文三年,迁于宁夏城,暂住宁夏卫署,永乐年间开始修庆王府,但庆王觉得宁夏“卑湿水臭”,到宣德年间还想回到韦州,一直不被允许,倒是成了唯一没内迁的塞王了(于是万历年间宁夏叛乱时也倒霉了)。

庆王府位于银川城西南部,鼓楼与玉皇阁之间的南部(今中山南街西、鼓楼南街东),现状看样子已经是商圈了,遗址自然全无。

1.15 大宁 - 南昌 宁王府

封太祖十七子宁王朱权,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西),建文元年被朱棣裹挟参与靖难,永乐时内迁南昌,原宁王府遂废(宣德缩边后大宁城也废了)

明代大宁卫城就是辽中京遗址,宁王府在其中部偏南(北墙与辽京内城南墙重叠),现在王府基遗址轮廓仍然可见,是除了靖江王府以外地盘最清晰的一座,理论上值得考古发掘。

大宁卫宁王府旧址

南昌宁王府位于江西城中,原江西布政司处(改为王府后,布政司西迁至现省歌艺术小区处,结果现在被南昌讹传成了宁府旧址),内迁的王府缩水了许多,规模和衙门差不多,琉璃瓦都没。清代又再度利用成了江西巡抚衙门,民国为江西省政府,建国后曾为南昌市政府,倒是一直保留了中心地位,现在前半截盖了酒店,后半截是一组老办公楼,旧址除了两个柱础全无旧踪。

明代南昌城与宁王府,河山长水绘制
南昌宁王府旧址

1.16 岷州 - 云南 - 武冈 岷王府

封太祖十八子岷王朱楩,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岷州(岷县),二十八年改封云南(今昆明),建文元年被废,永乐年又和沐晟交恶,云南也待不住,后又多次被罢免,洪熙元年又最终定于湖南的武冈州就藩。

岷王虽以岷州为名,但封在此处的时间实在短暂,王府都没盖好。在云南时又一直和沐家交恶,这两处王府暂时都查不到啥资料。

而武冈只是个苗人包围的湖南偏僻小城,就封地而言,岷王可以说是最不被待见的一位了,就藩初期还只能住在州署中,多年后才允许建王府,武冈城又扩建了外城,王府在内城中部,旧址现为市政府一带。

现在武冈又花了上亿新建了个岷王府(以建武冈市博物馆的名义),纯属规制乱七八糟的臆造工程。

岷王府旧址
新建岷王府

1.17 宣府 - 长沙 谷王府

封太祖十九子谷王朱橞,洪武二十八年建成就藩,为此又扩建宣府城,靖难后内迁改封长沙,永乐十五年被废。

宣化的谷王府基本城市正中,区位极佳,后成为皇帝行宫,威武大将军朱寿就曾光临过,旧址约在今皇城桥北十字路口西北角国税家苑小区位置,完全无踪,曾有石桥名为“皇城桥”。

长沙的谷王府未沿用潭王府旧址(说明永乐朝内迁王府的规制都要低于洪武王府),具体情况不明。

1.18 开原 - 平凉 韩王府

封太祖二十子韩王朱松,封于辽东的开原卫(今开原市老城镇),但一直未能就藩。永乐五年朱松就病逝于南京,其子继位,时弃大宁三卫地,开原逼塞不可居,二十二年改封平凉,洪熙年就藩,后韩王又嫌平凉不行,屡次想换地方都不许。

开原的韩王府未建成,旧址应该也在城北。

平凉的韩王府位于北门内之西(北抵城墙,崇文书院与府学之间),原为老二十二安王朱楹府邸,因其去世无子,就将原安王府就地利用改为韩王府。旧址现为崆峒区政府和人民广场,仅存古树与石狮一对。

1.19 沈阳 - 长治 沈王府

封太祖二十一子沈王朱模,初封沈阳,但王府未建成就靖难,永乐六年改封山西潞州(后升潞安府,今长治),王府位于长治子城(上党门)之南,明亡后成为废墟,建国后改为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现在的陵园范围基本就是当年的王府规模,留有西面一小段府墙遗址。

1.20 平凉安王府

详见洪武 - 韩王府部分

以上均为各个负责守边攘夷的塞王(后除庆王皆内迁,岷王封云南也是试图让他参与防御)


1.21 南阳唐王府

封太祖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但到永乐年间才建成王府就藩,因此王府规模远小于洪武时期建成的王府们(各个内迁王府同理),唐王府由南阳卫治改建,位于城西北隅,规模不比南阳府衙大多少,清代主体改为府学,旧址前部现为南阳府文庙大成殿与王府饭店,后部的王府山为唐王府假山原物。

唐王府假山,真是大而丑陋
南阳府文庙,唐王府旧址

1.22 安陆郢王府

详见成化 - 兴王府部分

1.23 洛阳伊王府

详见万历 - 福王府部分

二、永乐

2.1 乐安汉王府2.2 彰德赵王府三、洪熙3.1 怀庆郑王府3.2 长沙 - 襄阳 襄王府3.3 衡州 - 蕲州 荆王府3.4 饶州淮王府3.5 安陆梁王府

详见成化 - 兴王府部分

s

四、叫门

4.1 济南德王府

4.2 汝宁秀王府 - 崇王府

4.3 长沙吉王府

详见太祖 - 潭王府部分

4.4 钧州徽王府

五、成化

5.1 安陆(兴京)兴王府

5.2 德安岐王府

5.3 建昌益王府

5.4 青州衡王府

详见太祖 - 齐王府部分

5.5 衡州雍王府

5.6 保宁寿王府

5.7 卫辉汝王府

5.8 沂州泾王府

5.9 常德荣王府

六、嘉靖

6.1 德安景王府

七、隆庆

7.1 卫辉潞王府

八、万历

81 洛阳福王府

8.2 荆州惠王府

详见太祖 - 湘王府部分

8.3 汉中瑞王府

8.4 衡州桂王府

备注:兴宗、建文、宣德、景泰、弘治、正德、睿宗、泰昌、天启、崇祯诸子均无就藩和兴建王府者,连同弘光、隆武、永历、鲁王监国、明郑时期均只能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