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中间为啥是“玉”而不是“王”?
‘国’字本字是‘國’,里面是‘或’并不是‘玉’,我们现在用的简化字‘国’本只是一个俗字的变异,这个俗字是‘囯’,但这个俗字里也是‘玉’并不是‘王’。
因为上古时代‘王’字和‘玉’字比较接近,两者小篆如下图所示:

左边是‘玉’字,右边是‘王’字,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这 3 横是否均分,均分的是‘玉’,不均分的是‘王’,我们现在大部分所谓‘王’字旁的字其实都是‘玉’字旁,比如‘玫瑰’之类的都是玉字旁。
因为两者太过相近,所以后人用另一个字‘玉’(xiu)替代了原来的‘王’(yu),这个 xiu 字后来写成‘珛’
《说文解字》珛(玉),朽玉也

这个是原来无暇的玉上多了一点,表示有瑕疵的玉,为了区分玉和王,就用这个字代替了原来的玉。
而你问的‘国’里为什么不能是‘王’最主要的原因你可以考虑‘囚’和‘困’这类字,如果里面换成‘王’,君王们会同意吗?
以上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
下班后突然看到那么多点赞,吓我一跳,在此感谢大家的支持,不管如何我再加点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还是回到题目‘国’字中‘玉’的问题,为啥俗字用‘玉’呢?来源是什么?很简单,来源是这个‘卪 ’字
《说文解字》卪 ,瑞信也。守國邦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土邦者用人卪,澤邦者用龍卪,門關者用符卪,貨賄用璽卪,道路用旌卪。象相合之形。

这个‘卪 ’字是一种信物的标识,我们用的‘印’字的右半边就是这个,看着字形大家想到了什么?对‘如意’

其实这就是一种权利的象征,说明持有此物的人对该地有统治权,那么回过头我们再看‘卪 ’字中的解释‘守國者用玉卪’也就是说守国邦的人用的是‘玉印’,这就是为什么‘國’的俗字是‘国’,里面要加个‘玉’字了。
实际上‘國’这个字也是后造的,本字就是‘或’。
《说文解字》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
这个字解释很清楚,手持武器围着自己的土地转圈圈。囗=围(这个不是口腔的口字),‘國’实际上重复了里面的囗字。
和‘國’同类的还有一个‘邑’字
《说文解字》邑,國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
这个字其实就是一个‘囗’+‘卪’,有异曲同工之意。注意这字和‘巴’毫无关系,‘巴’小篆是这样滴:

哎,古人认字太难了,搞了很多错别字出来。
所以带‘邑’字旁,也就是我们俗称右耳旁‘阝’的字都是和城邦有关。
‘邑’和‘國’有啥区别呢?
古代封地有两种,一种是天子已经打下的基业,比如某某城池,给你一个信物并交由你打理,那么这样的地方就是带‘邑’字旁的,比如‘郑’‘都’‘郡’等,岗位类似太守这类的。而如果画一个大致方向或区域封给你,让你自己去打江山的,那就叫‘國’,通常是需要武力征服的地区,往往称‘國’的都有点实力的。
小知识:‘邑’字旁有一个被现代简化字合并的字‘邮’,其实古代是两个字
《说文解字》郵,境上行書舍。从邑、垂。垂,邊也。
这就是我们现在用邮递的邮,本意是国家边陲地区传信的地方,类似驿站。
《说文解字》邮,左馮翊高陵。
这是一个地名由左馮翊(官位)管辖的高陵县。
所以万一看古文的时候看到‘邮’字不要总想着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