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密西西比河基本是各州的界河,而长江基本不在省界上?

为什么密西西比河基本是各州的界河,而长江基本不在省界上?

秋原,盛朝慷慨传征事 瀚海峥嵘戍边兵

欸,这是个好问题。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清朝末年,大致是在光绪二十八年开始(1902 年)。朝廷中央和地方上,出现了一个争议数年的话题:是否有必要把江苏、安徽两省打散重组,依照长江、淮河的河道走势,分成江南省与江北省,或分成江苏省与江淮省。

这个话题前后讨论了讨好几年,没有结果,各方人士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原因就是争议太大:大家都觉得现在江苏、安徽这两省的省域和省界和划分不合理,都嚷嚷应该重新分,但是怎么分、分成什么样,实在是五花八门心思众多。

不仅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还有苏皖两省内部各方势力的斗争,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张,又都不能接受别人的主张,根本无法达成共识,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了。

于是,“散装江苏”、“安徽南北朝”的状态,一直保持到现在。

就在争论最激烈的光绪三十一年年初,祖籍江苏常州的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呈上一道奏折《敬陈苏淮分省四弊折》。这道奏折堪称是中国人文地理的经典教材。

他以江苏为例,总结了为什么江苏省难以拆分、为什么长江沿岸各省都不以长江作为省界、以及江苏为啥会成为“散装江苏”的原因之一。

恽毓鼎再奏折当中总结了“四弊”,其中第三条,讲述的就是题主的疑问。

奏为敬陈管见,公折仰祈圣鉴事。伏读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谕政务处奏议复裁改漕运总督一折。
江北地方辽阔,宜有重镇,顺治年间改设漕运总督,原兼管巡抚事。
现在河运全停,着即改为江淮巡抚,以符名实而资治理,即以原驻地方为行省,江宁布政司所属之江、淮、扬、徐四府,暨通、海两直隶州全归管理,乃着两江总督兼辖,各专责成。
馀依议。钦此。
仰见朝廷于裁汰员缺之中,仍寓慎固封守之意,钦悚奠名。唯臣等鳃鳃过虑,窃以为苏淮分省之举,事关建置,审慎为宜。请为我皇太后、皇上缕晰陈之:
江苏跨江为省,论富庶则以苏松为首,规形胜则以淮徐为先。一旦画江而治,则江淮无江苏,势必易富而为贫;江苏无江淮,亦必转强而为弱。况江苏为海疆要地,长江为舆图中心,江海各军全赖号令专一。分省而后,万一督抚拘于畛域,意见纷歧,必致贻误事机,动摇全局。此其宜审慎者一也。
江苏摊派之款计数百万,其由部指拨者日益加增,嗣后如视为两大省,则摊派之数加倍,视为两中省,则摊派之数加半。江淮瘠苦之区固不堪此,即以江苏而论,向来筹款之法,以淮盐为大宗,今既以盐务归于江淮,挹注之源立穷,摊派之累愈重,筹饷无计,养兵无资,竭泽而渔,揭竿可虑。此其宜审慎者二也。
沿江省份,若皖,若楚,若蜀,无不跨江而治。镇江、扬州两府夹江对峙,与汉阳、武昌对峙形势相同。诚以两省交界之区,往往为盗贼渊薮,事权归一,防范易周。今长江上下两游,枭匪出没无定,若苏淮画分两省,水陆诸营各分界限,互相诿卸,此拿彼窜,盗匪转得借以藏身。此其宜审慎者三也。
又况多设一省,各国多生一窥伺之端,江淮属在一隅,以江苏教堂既多,各国遂不复措意,今若别为省会,则设领事、建商埠、增教堂之举,势必纷至而沓来,徐海民所悍强,少见多怪,交涉棘手,事件将因之而日生。此其宜审慎者四也。
臣等籍隶江苏,粗知形势,熟思审计,不敢视为已成之局缄默不言,谨略举四端,用备采择,倘蒙饬下前署两江督臣张之洞,署督臣周馥,就臣等管窥所及,详加筹度,据实复陈,苏淮幸甚,大局幸甚。所有臣等公折缘由,是否有当,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三月十七日经政务处复奏,奉上谕:政务处奏复会议苏淮分立行省一折,苏淮分省于治理既多不便,着即毋庸分设,江淮巡抚即行裁撤,所有淮扬镇总兵着改为江北提督,以资镇慑。
馀依议。钦此。
——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初九

把恽毓鼎的奏疏中这段粗体字翻译成白话,核心思想就是两条:

1、沿江各省各地的自保、排外思想都非常浓重,长江作为天险,又成为天然的地理分界线,如果以长江作为边界,划江而治,会加重地域小集团意识。

2、各省的边界、或多个省的交界地带,往往是治安形势差、乱匪贼寇山大王出没的“三不管”地区,长江作为重要的水路交通航道,除了汛期水患,同样也不太平,时常有江贼水匪出没。

四川、湖北、安徽等等,他们省界都是跨江而治,而不是划江而治,就是把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切成数段,每个省都要承担本省内长江水运的治安巡防和交通管控责任。

如果各省以长江为界,那么如何缉捕江贼水匪?如何确保水运安全?

湖北的水师巡防营出动,江贼往湖南跑,湖北水师追不追?

同理,如果湖南籍的江洋大盗在江上杀人越货了,跑到湖北去,湖南水师巡防营能不能去湖北跨省执法?

如果划江而治,那么沿江各省普遍会采取“各扫门前雪”的姿态,谁都不愿意管的

因此,划江而治弊端很大,必须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