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为什么叫「商人」?和殷商有没有关系?

商人为什么叫「商人」?和殷商有没有关系?

商人为什么叫“商人”?和殷商有没有关系?

螺旋真理,文物考古博物馆的专业知识普及者

以下引用自唐际根《商王朝,为什么叫商?》原文参考:唐际根说|商王朝,为什么叫商?

甲骨学家唐兰说,从造字法则看,甲骨文字不外乎象形、会意、形声三种。三种造字法均离不开“形”。有人将造字对“形”的需求,概括为“取像”。绝大多数甲骨文应该都保留有“形”的痕迹。商字应该也不例外。

商字或商字的某一部分究竟“取像”于什么器物或现象呢?这种器物或现象还能观察得到吗?因为器物或现象有些能够保存,有些只是脆弱的遗迹,可能早已不在。如果消失了,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商字取像的秘密。

部分甲骨文的取像来自简单器物,如一件青铜器或玉器。这样的器物能够保存到今天,我们很容易对征。商字的取像,其实来自一种“复合器”。经过 3000 多年的埋藏,这种复合器只能保存一部分,另外的部分已经消失或接近消失。

2004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发现一座带墓道的商墓。发掘主持人岳洪彬在例行清理时,发现墓葬二层台排列着几个“十字架”。“十字架”共5个,边上还有1件石磬。

石磬与“十字架”的关系引起了他的注意:石磬竖立嵌于夯土之中,两旁 0.5 米处各发现一个“十字架”。“十字架”附近还有立柱,高至少 1 米,立柱的上部和横梁被盗墓贼扰毁。他量了一下磬的位置,发现磬底距二层台面仅有 0.45 米。

岳洪彬判断,磬与两个“十字架”很可能原属一体:两个“十字架”是悬挂磬架的底座,石磬应是悬挂在磬架上放置于二层台,墓主落葬时被直接夯填在墓葬的填土中。而另外一对“十字架”,则是另一副磬架遗迹。他推测单着的“十字架”则有可能是鼓座。这座墓中放置了两副石磬,并且还有一件鼓被拆下后放置在附近。

磬架和鼓架的发现,这是第二次。1935 年,国民政府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队,曾经在殷墟洹河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有过几乎相同的考古发现。

殷墟王陵大墓 M1217 西墓道中的石磬与磬架遗迹

当年,考古队在殷墟王陵大墓 M1217 的西墓道,发现四个“十字架”,一件鼓,以及一把石磬。四个“十字架”两两一组,其中一组“十字架”的附近正好也有1件石磬。这就坐实了这两组“十字架”是磬架。另外一组,至少与支撑某种乐器有关。

参照 2004 年的发现,很容易复原出磬与磬架的关系。商代的磬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编磬不同。后者是编磬,7件1组,必须采用长条形磬架。商代的磬,明显是一磬一架。磬与鼓相配,用于营造隆重严肃的声音与场景氛围。

磬架与“商”字有什么关系呢?

甲骨文中的商字作

。复原后的磬架,已经具备了“商”字下半部的轮廓。商字下半部与磬架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字形,还有另外一个变量,即声音。击打石磬,一定会发出声音,甲骨文商字的写法不仅仅是

,还常常写成

。这种写法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多了“口“形。甲骨文中,“口”形是用来表示声音的。例如甲骨文中的“鸣”字,便是作为鸟旁的“隹”添加“口”形表示的。可见商字的写法

,本身就有声音元素。换句话说,商字的下半部,确实可能是磬架的象形。

磬架结构与“商”字构形

如果商字的下半部来自磬架,上半部又会是什么呢?

甲骨文

字的上半部作

形。

是甲骨文常见的构形元素。学者们称之为“辛头”。从甲骨文中带“辛头”的其它文字看,并非普通的构形元素,而是代表着某种庄严、隆重,甚至具有一定神性。甲骨文中有龙、凤二字写作

,都“戴”上了“辛头”;甲骨文中普通的鸟字写作

,没有“辛头”。这便是甲骨文中龙、凤与鸟的区别。

将磬架与

相加合乎逻辑:击磬之声营造庄严、隆重的氛围,磬架上的头传递出某种神性。

,象征着严肃的宗庙之音。其间的“神性”,或许还体现在石磬本身。商代石磬体量很大,皆单件悬挂,磬体装饰,只限虎纹、龙纹两种。龙纹或虎纹画面几乎占据整个磬面,或刻或画,以刻为主,气氛肃穆庄严。

殷墟出土的部分石磬

在那个人们普遍笃信天命的时代,商字无疑是意蕴最好的文字之一

将商理解成击打磬的声音,并非只有构形上的证据。用法的证据也很直接。

甲骨文中音乐演奏常见“奏庸”一说,学者们通常将奏庸解释成“击铙”。被学术界或多或少忽略的,还有一项演奏:“奏商”。

如《屯 4338》:……其奏商

奏商,难道不就是击磬吗?考古发现的商代大型击打乐器,除鼓、铙之外,剩下只有石磬一种。将“奏商”理解成击磬,顺理成章。

现在回过头来理解《礼记·乐记》,即可发现“商者,五帝之遗音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 保留了一项重要的秘密。

类似的文献还有《诗经》中的一些文字。

《诗经·商颂·那》描述了一场隆重的演奏: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诗句中即有击鼓、又有击磬,还有奏庸。此篇与《烈祖》《长发》等归于《商颂》名下,

似乎也透露出商字与音乐的关系

我们常常说某人“五音不全”。五音所指:宫、商、角、徵、羽。其中的,应即源自其击磬的本义。

商字,本是宗庙之音,由于成汤的使用,逐渐变成了国家名。后来,商朝人顺便将他们的都邑浸染上神圣色彩,称之为“天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