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眼后面通向哪里?

肚脐眼后面通向哪里?

菲利普医生,医学科普作者

@无 fa 可说 的回答主要围绕脐带的进化来源,描述了脐带和膀胱腔的关系,即“人类的脐带本质上就是一根导尿管”。回答写得很棒,我推荐阅读,相信大家也能从他的讲述中一窥羊膜动物进化史之一斑。

这里,我主要从医学角度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同时讲述几种与这些解剖结构相关的疾病。

肚脐眼后面通向哪里?答:“通向肝脏和膀胱”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肚脐(Umbilicus)是出生后脐带(Umbilical cord)断裂处形成的瘢痕。而脐带则是胎儿和母体连接的纽带,负责从母体的血液中摄取营养、氧气,同时把代谢废物传递给母体,最终利用母体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所以脐带更具体说是胎儿营养系统和排泄系统与母体链接的纽带,既是营养管也是导尿管——脐静脉把母体营养穿过肝脏送进胎儿循环系统,胎儿通过髂动脉发出的分支把部分代谢废物送到胎盘,传递给母体,同时退化的尿囊结构也隐藏在脐带里,它通过管道与胎儿体内正在茁壮成长的膀胱相连接,随着胎儿长大的过程逐渐移交储存尿液的功能。

通向肝脏——脐静脉 / 肝圆韧带

既然胎儿的脐带、胎盘和母体的子宫内膜转化的蜕膜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营养、氧气和代谢废物的传输。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核心功能,脐带血管和胎儿血液系统必须要建立牢靠的联系——脐静脉通过静脉导管连接到胎儿的下腔静脉。

胎儿娩出后,无论医生是否剪断脐带,脐带中的华通氏胶(Wharton's Jelly)都会收缩、干燥,以关闭其中的血管,而且随着脐带血管中血液的停滞,这些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的脐静脉血管也会凝血、收缩,进而完全关闭。但它的遗迹会变成一个新的名词——肝圆韧带(Round ligament/Ligamentum teres hepatis)。

这跟韧带就连着我们的肚脐眼,默默记录着你和母亲血肉相连的岁月。

如果得了严重的肝病,比如失代偿的肝硬化,肝脏内门脉回流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即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这时,无处释放的静脉系统压力会到处寻找薄弱的静脉管道使其扩张,形成诸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甚至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早已关闭的脐静脉(肝圆韧带)也会再次被像吹气球一样吹大膨胀起来,直至彻底从一根闭合的韧带变成通畅的静脉,然后与脐周静脉系统贯通,把门脉系统的高压力传导到腹壁的浅表静脉,形成脐周的放射状静脉曲张,因为这个临床体征形似美杜莎,所以被称为海蛇头(Caput Medusae):

下图展示的是一例肝硬化伴有明显海蛇头体征的患者血管造影,其中红圈内管道即扩张复通的脐静脉(肝圆韧带),蓝圈则是脐周过度扩张的腹壁浅静脉。

通向膀胱——脐尿管(脐正中韧带)、脐动脉(脐内侧韧带)通向膀胱腔

@无 fa 可说 的回答中已经提到了胎儿时期膀胱和尿囊的连接关系,这里就不再赘述,仅用一张图展示:

随着胎儿娩出,这个连接(脐尿管,Urachus)也是要关闭的,它会最终关闭(下图 B)退化成脐正中韧带(Median umbilical ligament)。如果不关闭,膀胱里的尿会从肚脐眼里漏出去,然而现实中也确实有很少数人会出现这个问题——脐尿管瘘(Urachal fistula)(下图 D)。

另外,脐尿管也可能在关闭过程中出现部分盲管(上图 C、E)或者中间形成一个囊肿(上图 F),分别是脐尿管扩张和脐尿管囊肿两种疾病。

通向膀胱的血管

讲到这里,都是肚脐和膀胱腔的连接关系。事实上,肚脐和重要的血管也有潜在联系——脐动脉和它关闭后退化形成的脐内侧韧带。

发自胎儿髂内动脉的脐动脉(如下图)把胎儿血液运送到胎盘,将代谢废物通过胎盘弥散到母体血液中。新生儿娩出后,脐动脉历史使命完成也会闭锁并退化为韧带。

最后这两根脐动脉退化为脐内侧韧带:

腹腔镜手术中所见腹壁内侧的几条韧带

如果说脐动脉完全变成了韧带,倒也不甚严谨,因为它靠近髂内动脉的那一段还发出了部分动脉分支(2-3 条),供应膀胱,即膀胱上动脉(Superior vesical artery)。

无论是肝圆韧带、脐正中韧带、脐内侧韧带,这些在成年人身上极不起眼的结构曾经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育的根本。它们都曾经是极其重要的血管结构,是脐带的延续和遗迹,是我们和母亲血脉相连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