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看待万事万物都不能走极端。
对于一简字,大家普遍感觉不错。但是对于二简字,绝大部分人表示反对,哪怕这些人支持一简字。
他们说什么「二简字违背了汉字美学」、「二简字违背了汉字自然演变规律」、「二简字是极权政治时期的畸形产物」、「二简字是走向汉语拉丁化的中间步骤,居心叵测」、「二简字都是臆造字」。
其实,以上对「二简字」的批评,每一条,多多少少都适用于「一简字」。他们之所以视二简字如仇寇,无非是对陌生事物的本能排斥罢了。
二简字和一简字一样,是文字改革时期的产物,主持文字改革、拟定简字表的人也相同。
这两份简化字方案,都是出自一人之手——陈光尧。(详见:墓地的典范:北京昌平凤凰山陵园.名人名墓.陈光尧)
事实上,陈光尧同志,早在民国期间,就开始酝酿汉字简化工作,著有《常用简字表》、《常用简字谱》等简字书来表达其简化汉字的主张和方法。
今天的《简化字总表》(一简字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二简字表)就是以陈光尧的《常用简字表》、《常用简字谱》为雏形制定的。这两份简化字表,都忠实地表达了陈氏简化汉字的思想。其唯一的区别,莫过于前者比后者早颁布了很多年,前者推行已成定势,而后者则随着文革结束而一起夭折了。
事实上单从文字改革本身来看(若是没有文革左右其进程),一简字和二简字是一脉相承的。
比如一简字将「專」类推简化成「专」,二简字则将「尃」类推简化成「⿺专丶」。
比如「博」字如此作:

说二简字违背汉字美学的,难道和他品性特点全部相同的兄弟(一简字)就没违背了不成?
另外有人会诟病「二简字」中有不少臆造字。二简字中臆造字的确不少。陈光尧同志的思想就是为了简化不择手段,哪怕新造简化字也在所不惜。所以一简字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臆造字。可参简化字(五)——简字归类 - 汉字 - 知乎专栏。盲目敌视「二简字」的人,实际上也在敌视「一简字」。
说到底,陈光尧同志简化汉字的手段多种多样,有些字他是选取了字形简单而且更古的字,一简字中如「从」、「云」、「网」等字;二简字中如「皃」(貌)、「荅」(答)、「祘」(算),这只能算是歪打正着。更多的时候,他是选择字形简单的固有俗字来做简化字。如果没有理想的俗字,他不惜自己臆造形声字(如「进」字就是他的杰作)来当简化字。这种陈光尧自己臆造的字,算是他夹带的私货。
二简字也确实是承接一简字而来的。很多二简字的简化方法,在一简字中都有影子。而正因为类推,使得二简字相对一简字来说部件更加「系统」。
比如一简字有「讓」简作「让」,于是二简字有


一简字有「蝦」简作「虾」,于是二简字有


一简字有「遠」简作「远」,于是二简字有

一简字有「這」简作「这」,于是二简字有

一简字有「轟」、「聶」简作「轰」、「聂」,于是二简字有(「矗」字)

一简字有「東」的草书楷化字「东」,于是二简字也对「柬」字进行草书楷化并且类推:

事实上「柬」字的草书楷化字,在一简字「练」、「炼」、「拣」中出现了。
如果说一简字中「伞」、「众」、「灭」等新造象形字、会意字十分合理,那么二简字也有这些很「合理」的字:

这也说明二简字是为了修复一简字中的诸多部件不一致的问题,同时贯彻陈光尧同志简化汉字思想的升级包。(只不过这个升级包发布的时间太不凑巧了)
另引
老师的话:
二簡乍看殊異,所采之字實乃多処借鑑一簡而拟定。看似迥異或許僅為尚未成俗,而非其本身不同。
如下列者:
1. 壁→坒 ,弊→⿱比廾 // 斃→毙。
2. 部→「卩」// 衛→卫,兩字皆見于日本古籍,後亦流傳于大陸。
3. 澜→㳕,谰→⿰讠兰 // 爛→烂,攔→栏,攔→拦。
4. 病→疒 // 産→产,廠→厂,廣→广。
5. 僚→ ⿰亻了,燎→⿰火了 // 遼→辽,療→疗。
再回到题目来谈。一简字和二简字在任何方面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一简字的可取之处理论上也就是二简字的可取之处。
将「二简字」和「一简字」分开对待,对待「一简字」像春风般温暖,对待「二简字」像严冬般残酷,我只能说施主你太执念了。人家「二简字」又不是后娘养的,只是出生时间不对而已,除此之外他和他兄弟没有什么不同。
————补遗————
昨天的答案光顾着放与一简字简化方法类似的二简字了,没考虑到这些生面孔会引起大家的反感。于是答主今天再补充一些群众基础不错的二简字。
补遗 1、关于二简字中具有生命力的俗字
「二简字」和「一简字」一样,有些字是根据民间约定俗成的俗字制定的。事实上二简字虽然已经不被官方认可,但是有些出现在《二简字表》中的俗字因为惯性,仍然十分有生命力。
比如「橘子」俗作「桔子」。(详见「桔子」和「橘子」有什么区别?)
比如「快餐」俗作「快歺」。(详见「玻玏」、「快歺」等写法是以前原本有的词汇,还是错别字?)
「桔子」在民间的接受度十分高,也正说明了「二简字」并非一无是处,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丑陋、那么奇葩、那么恐怖。
补遗 2、关于二简字中用字合并的问题
二简字还规定将「圆」合并至「元」,将「账」合并至「帐」。(如下截图)

这也就解决了实际使用中「一圆钱」「一元钱」不分(详见人民币单位「元」是「圆」(本字)的通假字吗?)、「账户」「帐户」不分(详见在网站中用来表示用户的词,应该用「帐号」、「账号」、「帐户」还是「账户」?)等问题。
瑾昀按:「一圆钱」与「一元钱」之别,详见链接文章,简单来说这是两种不同来源表示同一事物而产生的「别称」(并非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和汉数字大小写(如「二」和「贰」)的成因差不多,也和本为单纯表示大小写的「万」和「萬」的成因差不多(可参拙作据说简化字只有 388 个,其中只有一个字是 1949 年后出现的,是哪个?中间关于「万」与「萬」的论述)。严格来说,「元」和「圆」正如「二」和「贰」、「万」和「萬」一样,最好别视为简繁关系。
至于「账户」与「帐户」之别,也烦参链接文章。「账」是由「帐」分化而产生的字,专门用于表示财货相关的 zhàng。「账」与「帐」是后起分化字与本字的关系,与一简字中的「捲」与「卷」、「錶」与「表」类似。这种分化字是继续保持分化,还是合并成本字,答主本人都能表示理解。
至于这种合并是好还是坏,就见仁见智了。
※※※※※※※※※我是主观与客观的分界线※※※※※※※※※
分界线以上部分是答主跳开狭隘的简繁思维、放弃个人审美喜好,单从上帝视角客观看待上个世纪中国大陆的文字政策。
分界线以下,答主拾起自己的喜好,主观地说两句:
另外就答主本人来说,其实本人既不喜欢大陆、台湾、香港标准的繁体字也不喜欢这两套汉字简化方案。之所以为「二简字」代言,是看不惯有人持双重标准,捧「一简字」的同时极尽所能损「二简字」,以至于连我这个不喜欢简化字的人都看不下去了。
二简字中,我最锺意的字是「皃」字。
【2016/07/21 补充:当年《二简字(草案)》公布的时候,得到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与现在人对「二简字」的态度决然不同。参
末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