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问题,使我辣得火热的肠道停止旋转。
那么我反问你,一个无痛症患者他吃辣椒会感到辣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呀,我们不如从稍微远一点开始说起。

注意看,这是一只斑马鱼。
它是我们的水中小白鼠,因为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能高达 80%以上,能够在很多实验中研究机理。
它对温度比较敏感,它最喜欢的温度22-28℃,超过 10-33℃这个范围可能会挂掉,太冷或者太热都不行。
所以斑马鱼有感受温度的基因:TRP 家族,比如 TRPV1 感受中高温范围(>25℃),遇到水温变化的水域,能跑就跑掉,是种合理的生存策略。
类似的,人类也有感受灼热的基因,也是 TRPV1。
在人的体内,TRPV1 它功能比较多,除了感受热触觉(>43℃)它还感受机械压痛,酸性环境(pH<5.9)以及食物中毒(比如蜘蛛毒液里的多肽和一些生物碱能激活此受体)等等。
辣椒素能与 TRPV1 受体结合,让人感受到灼烧和痛感。
那么问题来了,其实辣椒是没毒的,但是它装成了有毒的样子。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哺乳动物吃掉它,因为哺乳动物的肠胃会破坏它的种子,这对它是非常不利的。
而鸟类的 TRPV1 受体不能跟辣椒素结合,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有毒,赶紧吐掉”的警告信号。
辣椒就能通过鸟类来传播它的种子(没想到有种奇怪的哺乳动物竟然爱上了这种灼痛感)。
另外一方面因为鸟类适应飞行的生活,它们飞行的时候身体代谢非常高,核心体温能升到 40°以上,即便是热的让人受不了的夏天,也没有几天能超过 40°C 的气温,所以鸟类的也比哺乳动物更耐热,因为它们的肺有非常优秀的散热机制(但是不代表鸟类不会中暑,随着温室效应加剧,鸟类中暑的现象还是偶尔可以看见的。)
另外个有趣的事情是,番茄跟辣椒同属于茄科,它们都有辣椒素合成酶(CS)的基因,但是番茄启动子里把 CS 基因沉默掉了,所以番茄不表达辣椒素,不辣。

有朋友尝到生番茄有点辣,那是因为生番茄有茄碱,你吃多了要中毒的啊喂。
好了,我们接着说。
疼痛有不同的类型:

疼痛药的机制也是不同的。
比如常见的布洛芬,它对女生的姨妈痛非常有效果,也能缓解轻中度头疼,但是有时候对你的严重偏头痛却无可奈何。
究其原因,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PGE2)生成,从而降低外周炎症和疼痛信号。
但严重偏头痛的本质是神经血管性功能障碍,涉及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中枢敏化等多环节,单纯抑制前列腺素无法阻断核心通路。这时候就有更好用的曲普坦类药物可以缓解。
所以同样的道理,因为机制不同,布洛芬也无法缓解辣椒灼痛感。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一种止痛药可以针对 TRPV1 受体,从而缓解辣椒灼痛呢?
有的,但是比较少,比如缓解带状疱疹疼痛的普瑞巴林,能抑制 TRPV1 蛋白表达。
另外一些药企也在做专门的 TRPV1 拮抗剂,试图以此方式来缓解疼痛,到时候或者可以用 TRPV1 拮抗剂缓解辣椒痛,不过目前好像都还在实验阶段,没有成品药物。
总而言之,吃药来缓解辣椒痛是非常不划算的,因为这些止痛药长期服用往往有恶心、肾毒性等副作用,不能天天吃的。
最好的辣椒伴侣是温度低的蛋白溶液。
比如冰淇淋、冰豆浆、冰牛奶等,可以有效缓解辣椒的灼痛感。
那么,最后的问题:无痛症吃辣椒会痛吗?
这个也要分几种情况,比如有一种无痛症,属于NTRK1 基因(编码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Trk-A)与NGF 基因(神经生长因子)的功能缺失,简单来说,他们在胚胎发育阶段痛觉神经就没长起来。
这种后果很严重,生下来后痛觉和触觉几乎都没有。痛觉感受器(如机械敏感离子通道 PIEZO2、热敏感 TRPV1)因缺乏神经支配,无法将物理 / 化学刺激转化为电信号。
那么他们吃辣椒既感受不到痛,也感受不到灼热。
但是对于另外一种无痛症,比如 SCN9A(Nav1.7 钠通道)突变的无痛症患者,TRPV1 受体可被激活,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如红肿)和温度感知;但是因 Nav1.7 缺失导致动作电位无法产生,痛觉信号传导链断裂,大脑无法识别为疼痛。
也就是说,他们吃辣椒只有灼热感,没有痛感。
最后的最后,说一个特别离谱的商品:

厂家宣传这种不需要插电就能发热的理疗肩带 / 护膝等,它标注是磁石发热,其实就是辣椒素……让你一直有灼烧感,根本不什么黑科技违背热力学定理的磁石,望天~
不信可以舔舔试试: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