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存在生物学分类不明确的生物吗?

世界上存在生物学分类不明确的生物吗?

三眼乌鸦,科学为根,艺术为形,历史为线。 用图像与文字编织生命长卷。

近几年发生了一件在古生物界引起很大争议的事件。

故事的起因要从 2020 在缅甸北部发现的 9000 万年白垩纪后期的琥珀说起。

这块琥珀不大只有 31×20×8.5 毫米,里面的头骨精确测量尺寸为 14.25 毫米。

缅甸克钦邦胡康河谷的安巴莫矿区发现
另一面

可以看见里面明显有类似鸟类的头骨,而且不是一般的鸟类,而是类似现存的蜂鸟的极小鸟类。

另一个不一般的地方是它的细小牙齿。

这些特征包括出产年代都很容易联想到恐龙和鸟的祖先。

科学家将它命名为 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之后研究团队借助同步辐射微型 CT 扫描技术对该标本进行了高精度三维重建。

我们可以看到这枚头骨具有多个“鸟类化”特征,比如圆顶形颅骨、巩膜环的存在、鼻孔向后缩、以及近似鸟喙的细长上颌骨等。

最初根据现存鸟类绘制的复原图

之后研究团队又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发表文章,称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非鸟恐龙,体型接近蜂鸟,可能代表鸟类演化过程中的极端小型化实例。

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毕竟这么小的恐龙,侏罗纪公园电影是通过琥珀中叮咬了恐龙的蚊子复活恐龙,现在是直接在琥珀中发现了恐龙!

然而这篇论文发表后迅速引发学术界广泛质疑,其他古生物学家发现该标本存在多个典型的鳞龙类爬行动物特征,例如牙齿为侧生齿而非嵌生齿、颅顶封闭、眶后结构完整,这些都与鸟类和恐龙的基本形态不符。

真正的蜂鸟头骨
始祖鸟头骨,可以看到非封闭眼眶,嵌生齿

此外,它的颅骨比例也与鸟类存在明显差异。虽然体积小巧,但其颅骨长度、眼眶形状和齿列排列方式均更加接近蜥蜴类动物,所以它既不是鸟也不是恐龙而是一种和恐龙同时代的蜥蜴。

真正的转折点来自 2021 年出土的第二块更完整标本,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头骨以及部分前躯干,包括颈椎和肩带,被命名为 Oculudentavis naga,和之前的蜥蜴同属不同种。​

该标本也出土于缅甸克钦邦胡康河谷的安巴莫矿区,与最初发现的O. khaungraae来自同一地点。

里面还有一些昆虫

这是它的 3d 高精度建模图。

两种蜥蜴的头骨对比,下面这个眼眶较大的是之前的眼齿鸟 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这是多角度两种蜥蜴头骨的对比图

最后研究团队发表声明撤下了相关论文。它(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和鸟类头骨的近似性是趋同演化的结果。分类学上是蜥蜴,和蛇的关系较近,与恐龙和鸟类关系很远。

虽然最终眼齿鸟被确认只是树栖的蜥蜴,它的轰动效果大大降低了,但是科学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自我修正和完善中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