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作家的文笔完全没有受西式中文的影响,是纯粹的中式中文?

有哪些著名作家的文笔完全没有受西式中文的影响,是纯粹的中式中文?

Homeros,詩人,翻譯者。

『西化漢語』這概念,在當今已經有很多不錯的討論了,因此我不做過多的論證,只說結論和一些創作上的感想吧。

  1. 所謂西式中文,或歐化漢語等,大多數現象其實是早已有的用法,在西方書籍的刺激下增強或重新煥發了生命力;實際上這是漢語的包容性。
  2. 很多弊病,並不是所謂『歐化中文』的問題,而是『劣化中文』的問題,如果筆端的水準不高,不管你用哪一種語體來寫作,都是壞的。
  3. 在創作時候,要考慮自己要甚麼樣的效果,而不是去尋一種略帶臆想的『中式中文』。
  4. 有時候簡潔的不順嘴,有時候艱深的有力量,這是創作者的取捨之處;但必須有『取』纔要『舍』,兩端盡失就是劣等的漢語了。

舉一些對讀者有啓發的例子:

余光中的著名文章曾經批評過『們』的用法:

中文要表多数的时候,也会说「民众」、「徒众」、「观众」、「听众」,所以「众」也有点「们」的作用。但是「众」也好,「们」也好,在中文里并非处处需要复数语尾。往往,我们说「文武百官」,不说「官们」,也不说「文官们」、「武官们」。同理「全国的同胞」、「全校的师生」、「所有的顾客」、「一切乘客」当然是复数,不必再画蛇添足,加以标明。不少国人惑于西化的意识,常爱这么添足,于是「人们」取代原有的「人人」、「大家」、「大众」、「众人」、「世人」。「人们」实在是丑陃的西化词,林语堂绝不使用,希望大家也不要使用。电视上也有人说「民众们」、「听众们」、「球员们」,实在累赘。尤其「众、们」并用,已经不通。

但是『們』在『中式中文』裡的用法尚且比余光中所批判的『西化漢語』更加活躍。

筆談言士人們做文字,問即不會,用則不錯者,皆是也。──宋《朱子語類》
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元《西廂記雜劇》
傍邊看閒的人們說:『你是佛家弟子,......』──元末明初《朴通事》(給朝鮮人學漢語的書)

余光中也批評過『之一』的用法:

中文词不分数量,有时也会陷入困境。例如「一位观众」显然不通,但是「观众之一」却嫌累赘,也欠自然。「一位观者」毕竟不像「一位读者」那么现成,所以,「一位观众来信说……」之类的句子,也只好由它去了。
可是「……之一」的泛滥,却不容忽视。「……之一」虽然是单数,但是背景的意识却是多数。和其它欧洲语文一样,英文也爱说 one of my favorite actresses, one of those who believ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promoters。中文原无「……之一」的句法,现在我们说「观众之一」实在是不得已。
目前的不良趋势,是下列这样的句子: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名著之一。
李广乃汉朝名将之一。
两句之中。「之一」都是蛇足。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同俦同类,每次提到其一,都要照顾到其它,也未免太周到了。中国文学名著当然不止一部,汉朝名将当然也不会祇有一人,不加上这死心眼的「之一」,绝对没有人会误会你孤陋寡闻,或者挂一漏万。

可是閱《拍案驚奇》就能看到:

不敢欺明公,此畫亦是舟中所失物件之一,即是英自己手筆。──明《初刻拍案驚奇》

實際上,這種用法雖然不簡潔,卻讀之順口,因爲『是』表從屬的用法越來越不明顯,需要『之一』的輔助。


最後說一說劣等的漢語吧:寫出劣等的漢語的關鍵就是創作的軟弱,害怕自己的創作不能達意,於是添加的各種臃腫,這纔是最大的問題。

至於這問題,我覺得題主不妨閱讀敦煌變文、宋話本、四大名著、老殘遊記、三言二拍,然後是先秦文學,最後你會發現漢語的活力遠比『歐化漢語』論者舉的例子更多。


參見復旦大學碩士論文《現代漢語語法歐化論的全新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