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给哈萨克划了那么大的面积?

为什么苏联给哈萨克划了那么大的面积?

Moonlight,一切权力归想象力

非专业人士,主要参考维基百科,如有疏漏,欢迎斧正。

我把该问题解读为苏联 / 苏俄时期哈萨克疆域和帝俄时期哈萨克对应前身疆域的比较。该问题的解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哈萨克疆域与俄罗斯本土之间的变动,另一部分是与中亚其他各国之间的变动。而要理解这些变动,必须了解这段历史。

乌拉尔斯克、图尔盖、阿克莫林斯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四州为帝俄草原总督区,其他七州为帝俄突厥斯坦总督区

十月革命后,各州情况大致如下:

草原总督区四州:哈萨克人独立建立阿拉什共自治国。这是一个哈萨克族政权,亲白军。随着白军的溃败,阿拉什自治国政府与红军谈判,后被解散。布尔什维克在此基础上建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传统上俄国人对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两族有混淆),成为苏俄的一部分。

希瓦汗国:独立。后被红军推翻。布尔什维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成为苏俄的一部分。

布哈拉汗国:独立。后被红军推翻。布尔什维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成为苏俄的一部分。

但是七河、锡尔河、撒马尔罕、费尔干纳、外里海这五州就复杂了。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建立了突厥斯坦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宗教势力建立了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出现了两个政府并立的情况。随着苏俄内战中红军的节节胜利,浩罕战役之后,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宣告灭亡。之后,外里海州发生民族叛乱,在英国支持下外里海州建立了右翼社革党领导的政府,不久后也被红军推翻。该地区后以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身份成为苏俄的一部分。

十月革命后,11 月 8 日(俄历),塔什干苏维埃和平投票推翻了突厥斯坦边区管理委员会。11 月 10 日突厥斯坦军区司令帕维尔·阿列克坎德罗维奇·卡罗维切夫将军率领留在塔什干的骑兵攻占了苏维埃所在地自由宫。11 月 11 日,西伯利亚步兵一个团打败了骑兵,卡罗维切夫投降被俘,苏维埃恢复掌权。1917 年 11 月 15 日,突厥斯坦边区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塔什干召开,选出 9 人组成的临时执行委员会。其中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 3 人、农民苏维埃代表 2 人、吉尔吉斯委员会、穆斯林委员会、社会革命党边区委员会、社会民主工党边区中央局的代表各 1 人。由于布尔什维克在临时执行委员会是少数,于 1917 年 11 月 28 日成立突厥斯坦边区人民委员会,有 7 名布尔什维克与 8 名左翼社会革命党人,全部为俄俄罗斯人,柯列索夫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1917 年 11 月起,锡尔河州、撒马尔罕州(于 12 月 17-26 日)、外里海州(11 月 30 日)率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7 年 12 月 22 日在塔什干成立了苏维埃突厥斯坦人民委员会。12 月 20 日,费尔干纳州政权转交给苏维埃。到 1918 年 3 月,突厥斯坦边区重要城市均控制在苏维埃手里。
1917 年 11 月 25 日,突厥斯坦全穆斯林代表大会在浩罕召开,出席代表 300 人,会上宣布组建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成立自治共和国临时政府(“浩罕自治政府”,1917 年 11 月底 -1918 年 2 月),除了财政部长外政府内阁完全由穆斯林组成。还组建了突厥斯坦穆斯林自卫军,提出在突厥斯坦建立中亚哈里发国家的目标,发布的施政纲领:
突厥斯坦自治
突厥斯坦的全部权力归浩罕自治政府
恢复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伊斯兰教法作为基本法律
剥夺妇女的一切自由
突厥斯坦人民委员会宣布浩罕自治政府为“反革命”,柯列索夫指出人民委员会与浩罕自治政府之间的冲突不是民族方面,而是人民政府与资产阶级政府的阶级冲突。但由于 1917 年底杜托夫率领的哥萨克军队占据了奥伦堡、特罗伊兹克,切断了突厥斯坦与苏俄内地的交通联系,因此人民委员会无力军事解决浩罕自治政府。1918 年 1 月,奥伦堡被收复,突厥斯坦人民委员会恢复了与苏俄中央政府的交通联系。1918 年 2 月 14 日,来自奥伦堡前线的部队包围了浩罕城,2 月 18 日在当地俄罗斯人与亚美尼亚人的支持下攻占了浩罕,约 5000-10000 人在战事中死亡。
1918 年 4 月 20 日至 5 月 1 日,在苏俄中央政府派往中亚的特别代表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科波捷夫(Кобзев)主持下,突厥斯坦边区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塔什干召开,263 名代表与会,其中 86 名布尔什维克,70 名左翼社会革命党,87 名无党派,20 名孟什维克国际派或右翼社会革命党。科波捷夫在大会上做了《关于突厥斯坦自治》的报告。4 月 30 日,大会通过了《突厥斯坦苏维埃联邦共和国条例》,共 7 条,所辖范围是突厥斯坦总督区统治的锡尔河州、撒马尔罕州、七河州、费尔干纳州、外里海州,首府塔什干,宣布“突厥斯坦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实行自治,它承认并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中央政府协调行动”。选举产生了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由 18 名布尔什维克与 18 名左翼社会革命党组成,其中 3 名穆斯林。人民委员会作为共和国最高行政机关由 16 人组成,包括政治、经济、财政、军事、外交等职能机构。外交机构与布哈拉、希瓦汗国签订了条约,与中国和伊朗互派了地方外交代表。
1918 年 6 月 17 日至 25 日,第一届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突厥斯坦地区代表大会在塔什干召开,成立了突厥斯坦共产党,选举产生的突厥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为俄共 (布)的州一级党组织。
1918 年 7 月,由于阿什哈巴德苏维埃政权开展人口统计,遭到土库曼人的反对,在外里海州引发了反苏维埃暴动,组成了“突厥斯坦反布尔什维克同盟”,得到了英国与伊朗的支持。7 月 11 日夺占了阿什哈巴德和克孜尔 - 阿尔瓦特。1918 年 8 月在英国军队直接出兵下,成立了以右翼社会革命党冯济科夫为主席的“外里海州临时执行委员会”,并准备穿越布哈拉汗国向塔什干进军。苏维埃军队从查尔朱反攻,与英军支持的白军在库什卡与莫夫对峙。
1918 年 10 月召开突厥斯坦第六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左翼社会革命党与布尔什维克决裂。10 月 15 日通过《突厥斯坦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
1919 年 1 月 18 日,塔什干苏维埃的军事委员奥西波夫发动军事政变,两天后叛乱平息,奥西波夫逃亡布哈拉。1919 年俄共 (布)中央向突厥斯坦派遣了以鲁祖塔克为首的全权委员会。1919 年 4 月 7 日组建了突厥斯坦苏维埃联邦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1919 年 8 月俄共 (布)中央派伏龙芝前往中亚组建突厥斯坦方面军。1920 年初,伏龙芝指挥红军全面反攻,解放了外里海。古比雪夫为首的一批干部被派往外里海重建党政组织。
1920 年 7 月,成立俄共 (布)中央突厥斯坦局,成为当地党的最高机关。1920 年 9 月突厥斯坦第九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9 月 24 日,突厥斯坦苏维埃联邦共和国改名为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大会做出了“关于从宪法上确定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部分的决议”。1921 年 4 月 11 日,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在法律上完成了加入苏俄联邦。

以上大致就是俄属中亚细亚十月革命前后的历史。接下来我们重点看一下疆域的变动。

我们所说的“哈萨克”主体历程是

草原总督区 - 阿拉什自治国(事实独立国家)- 吉尔吉斯自治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苏俄的自治共和国,地位等于州)- 哈萨克自治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苏俄的自治共和国,地位等于州)-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一、和俄罗斯本土的领土变动

1.乌拉尔河以西的地区。也就是现在哈萨克斯坦的跨欧洲部分。

这块地方起先并不是帝俄的草原总督区管辖范围。

它本属于帝俄的阿斯特拉罕州。但是 1917 年 7 月 1 日(十月革命以前),单独划为了一个州,叫Букеевская(我不知道中文叫什么,中文翻译大概是“布基耶夫斯克”)。这块地方本身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区域,帝俄时期这里绝大部分就是哈萨克人。因此阿拉什自治国成立的时候直接就拥有了这个州。后来也一直没划回俄罗斯本土。

2.鄂木斯克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

这是两个俄罗斯人聚居的大城市。西伯利亚大铁路经过这两个城市。鄂木斯克是草原总督区的总督府所在地,是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地区最大城市(至今仍是第二大)。内战中,高尔察克的白军政府建都于此。

在帝俄的疆域内,这两个城市刚好处于草原总督区的边界上,倚仗西伯利亚大铁路,背靠俄罗斯本土,作为州首府来控制草原各州。

由于鄂木斯克是白军的首都,内战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当然不放心该城不在俄罗斯本土的控制下(布尔什维克甚至一改之前帝俄在西伯利亚地区重点建设鄂木斯克的策略,转而重点建设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即今日的新西伯利亚。如今新西伯利亚是俄第三大城市,而鄂木斯克仅第八。),所以把鄂木斯克划入俄本土,并拿走了其周围一部分土地(当然,阿拉什本身就不占有这两城周围,这是白军地盘。红军直接占领白军地盘也不能算“拿走”),不再将其置于边界上。

既然如此,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今哈萨克斯坦的彼得罗巴甫尔)就不应一同划入俄罗斯本土,而是倚靠大铁路继续对草原辐射影响力。同样地,也将该城周围一部分俄罗斯本土的土地划入了哈萨克。至今该城仍然是俄罗斯人为主的哈萨克北部中心城市。

3.其他零碎区域

二、和中亚各斯坦的领土变动

题主所言多划给哈萨克那么多领土想必主要指这个,因为从俄本土划进哈萨克的很少,而且考虑到鄂木斯克的重要性,俄罗斯本土更赚。

1925 年中亚划分中大幅度调整了行政区划。显然内战时期的突厥斯坦自治政府让布尔什维克感到恐惧,因为这不是民族独立势力,而是宗教势力,是多民族的合力。而另一方面,曾建立阿拉什自治国的哈萨克民族独立运动却是单民族的势力。因此,布尔什维克当然需要将突厥斯坦拆分。划界过程主要当然是按照各民族的聚居情况划界,此外也得考虑到遏制各独立势力。

对于哈萨克来讲,布尔什维克将富庶的七河州的大头并入哈萨克,并将哈萨克迁都至阿拉木图,是对哈萨克民族独立运动的极大牵制。阿拉什自治国立足于草原总督区,其经济情况相比阿拉木图周边可谓相形见绌,难以与阿拉木图附近的居民形成合力。而且,阿拉木图是大城市,民族单一程度低。将阿拉木图周边划进哈萨克无疑能遏制哈萨克独立势力,也削弱了突厥斯坦宗教建国势力。

同样富庶的锡尔河区域则更需要警惕。因为塔什干就是宗教独立势力的中心,所以当然需要把塔什干放在濒临边境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如此一来,突厥斯坦市就又回归了哈萨克。(该城曾是哈萨克汗国的首都,根据民族聚居程度划进哈萨克也是自然)

外里海州也是有民族独立的先例,因此将外里海州一部分划入哈萨克,也制约了两股民族独立势力。

当然必须强调,中亚划界大体上还是以民族聚居程度为主要参考依据,尤其是哈萨克。划得错综复杂以至于今日仍受诟病的是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的交错地区,哈萨克的划界是比较平整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