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穿越到各个史前时代,都有哪些必备的生存指南?

如果我穿越到各个史前时代,都有哪些必备的生存指南?

破灭的Sunny,南京大学古生物学博士在读 业余神秘学爱好者

显生宙自助生存指南(V 2.0.1)嘿,你好!

很遗憾的通知你:如果你看到这份指南,这说明,你的时空穿梭冒险已经偏离预期。无论是江户、古罗马还是丝绸之路都即将与你挥手告别,从这里开始,你将远离一切人类所清晰知晓的历史,进入一个混乱而狂野的未知世界。这种偏差或许源自于低概率的设备故障,或许由于操作员不小心的失误,亦或者只是时空管理处的值班人员打了一个盹——但无论如何,你已经不再处于“人类”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充斥威胁、灾害与怪兽的世界。看到这里你不必过于慌张失措,虽然你大概率在短时间无法回到内“当下”,但是生存必须的水与氧气依旧是存在的。在“显生宙”的冒险中,这份指南或许能为你提供必要的生存建议。因此我们建议你好好阅读这份指南,谨慎行事,保存体力,远离危险,在冒险中等待时管局及时纠正错误——但在回家之前,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千万保护好自己!

显生宙是长达 5.7 亿年的漫长阶段,因此精确的时间(就是你能在显示器右下角看到的玩意儿)毫无意义,你可以通过失灵的中央管理器大致估计自己所处哪个年代,也可以尝试动用自己的动物学与植物学知识直接观察这片陌生的土地,进而推断时间。判断自己身处的时代非常关键,因为这份指南就是按照地质年代编撰的。当你确定大致时代并完成风险评估之后,你就可以尝试外出,寻找食物与生存资源。在不妨碍生存的前提下,我们希望你携带小型科学仪器,如果你能成功获救,这些宝贵一手数据将极大提高下一个冒险者的生存几率。

S.T.R.G.,也就是我们,已经为你提供简单的工具与装备,附带这份指南一起放置到穿梭仓中(不要问是怎么做到的)。你可以在找到指南的地方看到它们,包括军用匕首,尼龙绳,镁棒打火石,少量汽油,抗生素与小型望远镜等。当然,我们还准备了最为关键的氧气瓶,但是由于时管局的阻碍,这些关键物资只能部分送达,并且是一次性的。对此我们深感歉意,并只能祝你好运。

好了,闲话少叙。现在,让我们平复一下自己躁动的心情,慢慢睁开双眼,将目光投向舷窗之外,看看这片现代人类未曾见识过的遥远大地——

注意:本指南没有图像,但仍有大量冒险者报告阅读时会有不明含义的图像与注释出现,请注意鉴别并在通信恢复后及时反馈。

全新世(Holocene)

评级:F(毫无威胁)

描述:

“我虽曾流浪,现在已经像远行的游子归来。”

最为接近当下的时代,如果拒绝“人类世”的概念,那么当下也只是全新世的一部分。作为最年轻的地质年代,全新世从 11700 年前开始,与“新石器”一同发展,考虑到气候、地理格局以及生物组合都与当下相差无多,甚至还有逐渐兴盛的人类活动与农业,因此 S.T.R.G.建议将其评级为 F,并将其作为评级讨论的基点。

气候:

宜居。全新世的气候相对稳定,处于温和的间冰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但对于当下的冒险者来说,仍然有数个短暂的低温时期,因此推荐准备更多的服装与防寒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生物:

全新世的生物类型与当今相差无几,因此大多数动植物学知识依旧有效,即便遭遇未知物种,也能轻易识别并进行归类。因为人类活动的逐渐扩大,遭遇大型野生动物的几率逐渐降低,除非降落极端气候地理区域,准备齐全的冒险者都无需过多担忧生物威胁。

危险要素:

大型哺乳动物,人类袭击,不洁净的水源与食物,极端气候

探险:

人类活动遗迹(哥贝克力遗址,金字塔,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市,良渚古城等),猛犸象(Mammuthus),撒哈拉稀树草原,象鸟(Aepyornis)。

备注:

尽管评级为 F,但仍旧有 71%的冒险者在探险初期便因不明原因失踪或死亡,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指南建议冒险者尽可能寻找早期人类聚落,以提高生存概率。全新纪的地理格局与现在没有太大不同,因此基本的地理学知识仍然适用。然而,由于岁差和章动的影响,天文学知识需要校准后才能准确使用。考虑到冒险者有近一半的机会降落在文明社会中,建议提前了解并储备相关历史知识,以提高生存概率。

警告:避免扰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行为,违反者可能会遭遇时管局下辖特工的缉捕。

狩猎象鸟(日期被划掉了)

更新世(Pleistocene)

评级:D (警戒)

描述:

“初寒冻巨海,杀气流大荒。”

更新世时代具有与现在相似的海陆格局,但不断出现的冰期使整个时代充满动荡,尤其是末次盛冰期,更是地球史上罕见的极寒时代。然而,中更新世革命和中布容事件后的漫长温暖间冰期为哺乳动物和古人类提供了扩张的机会,尽管环境仍然动荡不安,但生态系统并未陷入绝望的末日。虽然冰期环境恶劣,不过考虑到温暖间冰期和与现代相似的生物组合,我们建议将其评级为 D 级,并建议冒险者结群行动。

气候:

难以忍受的寒冷。在冰川时期,雪线触及中纬度地区,引发太阳辐射的大规模反射,促进全球温度下降,使宜居环境大大减少。而间冰期的到来则带来剧烈的降水、洪水和海平面变化,进一步威胁动植物的生存。在当下的认知中,米兰科维奇旋回导致了这种动荡的气候环境,而持续的厄尔尼诺现象则加剧了局部气候的扰动。尽管这一时期仍有人类活动,但并不认为适宜人类生存。

生物:

冰期大型哺乳动物是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的生物。猛犸象、披毛犀等巨型生物充填了最后的巨兽时代。巨型掠食性哺乳动物是冒险者尤其需要注意的威胁。植物类型与现代相差无几,在低纬度地区,获取食物并非难事。

危险要素:

寒冷气候,洪水,大型掠食性哺乳动物,陨石撞击。

探险:

劳伦泰德冰盖,猛犸象与披毛犀(Coelodonta),雕齿兽(Glyptodontinae),白令陆桥,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双门齿兽(Diprotodon)。

备注:

最需要注意的无疑是严酷的寒冷气候,如果缺乏燃料,那么大型食草动物的粪便是良好选择。基本的地理学知识仍然适用,但天文学知识几乎完全失准,因此不建议进行长途航海。在这个时期,旧石器技术发展和火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早期人类的生存能力,与古人一起行动仍然是明智之举。但如果遭遇克洛维斯人或相关遗迹,还请尽快离开,并向南方前进。

一位行踪不明的匿名冒险者留下的图像

新近纪(Neogene,含中新世与上新世)

评级:E(相对安全)

描述:

“这便是凡有陆地和水的地方都生长着的草。”

新近纪拥有许多重要的构造活动,包括南极洲的分离,新特提斯洋的完全关闭与巴拿马地峡的连接。这不仅仅分割了海陆结构,还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气候格局与生物区系,而与此同时,大量的造山运动加剧了干旱的趋势,雨林逐渐褪去,全新的草原和沙漠被暴露在大地之上。草原的扩张驱使植食性物种从森林转向更广阔的荒原,它们的体型进一步扩大,食性也开始转变,发达的高冠齿与强健的肢体驱使它们征服这片辽远的世界。类似于现代的生物组合渐渐成型,但中生代的孑余巨兽也尚未退场。从中中新世开始,漫长的气候适宜期成为了一切生命的美好乐园,鉴于其更温和的气候,与现代相似的生物组合类型,故 S.T.R.G.建议评级为 E,并推荐冒险者前往冒险。

气候:

令人不适。虽然中中新世暖期被称为“最适期”, 但对于从寒冷时代诞生的人类来说,这一气温可能不够“适宜”。因此与更新世相反,冒险者应当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服装与设备,保持凉爽的装扮。

生物:

新近纪拥有大量巨型的偶蹄类动物,例如重逾数吨的凶齿豨(Daeodon)、巨驼(Megacamelus)、希瓦兽(Sivatherium)与惧河马(Hippopotamus),以及正处于兴盛时期的长鼻目动物(包括恐象Deinotherium、铲齿象Platybelodon等)。而在南美洲,凶悍的恐鹤科(Phorusrhacidae)继续维系着中生代恐龙的荣光,而体长 6 米左右的巴里纳斯鳄(Barinasuchus)则铭刻了陆鳄的最后时代。这些大型生物具有相当的威胁性,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森林中的有毒生物与小型掠食者。植物类型与现代相似,小型水体也能提供多种水生生物,因此食物获得并不十分困难。

危险要素:

大型有蹄类动物,毒蛇,巨齿鲨(Carcharocles),伟鬣兽(Megistotherium),利维坦鲸(Livyatan)。

探险:

南美洲有蹄类动物,泰坦鸟(Titanis),三趾马(Hipparion),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天蝎 - 半人马星协超新星。

备注:

新近纪的生物对于人类而言都颇具威胁,并且我们缺乏相关知识。因此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指南建议冒险者主要选择夜间出行,并且避开清晨与傍晚。此时 C4 植物尚且位于演化早期,因此几乎所有的冒险者都未能成功驯化出农作物。

这位老兄叫做海象鲸(Odobenocetops),顾名思义,长着海象脑袋的鲸鱼。

古近纪(Paleogene,含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

评级:B(高危)

特别评级:晚古新世 - 早始新世:A(致命)

描述:

“漫漫的征途连绵不绝,走下去,走遍前方的世界。”

古近纪由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活动串联而成。北方劳亚大陆与南方冈瓦纳大陆的分裂使得大陆格局逐渐迈向现代,但迈向现代的道路上则充斥着地震、海啸与不休止的火山活动。尤其是古新世时期,德干大火成岩省与北大西洋大火成岩省的接续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的气候与生物构成。在欧亚大陆,印度板块的冲击导致了剧烈的造山运动,这一强烈的形变催化了大规模的地震与海啸。鉴于整个时期内多次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建议将其评级为 B,并特别标注晚古新世 - 早始新世为 A 级,建议冒险者不要贸然在野外行动。

气候:

严酷,建议携带辅助器械。继承自中生代的炎热气候在复合因素的影响下造就了地质历史时期最严重的极热事件“古新世 - 始新世极热事件(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PETM)”,这一时期内赤道地区年均温度近 50℃,即便是两级地区,年均温度也在 16℃以上。高浓度温室气体与燥热的气温使得仅有极少区域适宜人类活动。这一极端事件在持续 20 万年之后才逐渐结束。PETM 结束之后是漫长的温室阶段,直至渐新世才以极端的降温过程结束,也正是到了此刻,现代哺乳动物类群才逐渐发展起来,我们熟悉的世界才拉开帷幕。

生物:

这一时期的动植物类型与现代相差颇多。裸子植物依旧茂盛,而被子植物进一步辐射。虽然还处在哺乳动物辐射的早期,但猛兽有蹄类(Ferungulata)的基干类群中已经演化出了多种庞大的掠食性或杂食性动物,而非洲兽类的原始亲属则扩展为硕大无朋的重型巨兽,这些无疑是冒险者需要特别警惕的危险因素。当然,恐鹤科的大型鸟类以及西贝鳄(Sebecus)也不可小觑,如果发现异常状况,请尽快上树避险。

危险要素:

极端高温,火山活动,陨石撞击,各种大型掠食性动物,巨型植食性哺乳动物

探险:

货币虫(Nummulites),龙王鲸(Basilosaurus),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早期南极冰盖,巨犀(Paraceratherium),尤因它兽(Uintatherium),泰坦巨蟒(Titanoboa),安氏中兽(Andrewsarchus)。

备注:

在未携带辅助呼吸设备时避免剧烈运动,在古新世与始新世早期探索时,建议携带氧气瓶。即便没有报告可见的火山活动,仍有 20.4%的冒险者反映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障碍。裸子植物的种子可能是最容易获得的食物类型,如果具备狩猎能力,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也是值得关注的猎物,但如果缺乏相关技能,则建议寻找鱼类和双壳类来补充动物蛋白。

你可以在金字塔或者这里找到这玩意儿

白垩纪(Cretaceous)

评级:A(致命)

描述:

“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

K-Pg 界限划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从界限往前,无论是大地还是海洋都与现在相差甚远。冈瓦纳大陆的分裂与新特提斯洋的缩减引领着剧烈的构造活动,频繁的火山与地震已然成为家常便饭。尤卡坦半岛的小行星撞击与印度德干大火成岩省的活动造就了史上最后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盛大的王朝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终于此处,只余末日无间。由于不宜的气候条件,随处可见的凶猛猎食者以及动荡不安的地质构造,我们建议将白垩纪评级为 A,以彰示大灭绝的危险与中生代的显著差别。

气候:

严酷的波动环境。漫长的天文周期控制着白垩纪的气候,早期的暖干气候逐渐湿润,并于阿尔必期 - 坎帕期期间发展为极端的温室事件,一度抵达接近 PETM 的严酷气候。二氧化碳数千 ppm 水平的波动注定此时不宜人类生存。这一升温过程在晚白垩世中期逐渐逆转,全球气温才逐渐转向干冷的气候。当下并不能确切获得白垩纪时期的氧气含量,但考虑到剧烈波动的二氧化碳水平与频繁的火山气体排放,因此建议冒险者不要轻易直接呼吸外界空气,如果条件允许,请务必携带氧气瓶。

生物:

主龙类与鳞龙类的巨兽在白垩纪已至臻完美:陆地上,阿贝力龙科(Abelisauridae)、鲨齿龙科(Carcharodontosauridae)与暴龙科(Tyrannosauridae)南北对望;海洋中,海鳄(Thalattosuchia)、上龙(Pliosauroidea)、鱼龙(Ichthyosauria)、沧龙(Mosasauroidea)相继接力;而在苍穹之下,神龙翼龙(Azhdarchidae)更奋起抟扶摇羊角。而植食类恐龙也褪去温吞的外表,泰坦巨龙(Titanosaurus)与腕龙(Brachiosauridae)震颤大地,甲龙亚目(Ankylosauria)与角龙亚目(Ceratopsia)则化身成为史上最为凶悍的植食动物。新兴的被子植物森林提供了全新的生态环境,对于冒险者来说,有花植物的出现无疑代表了更多的生存机会与食物来源。

危险要素:

中大型恐龙,沧龙,大型鳄鱼,火山排气,高温,干旱。

探险:

暴龙(Tyrannosaurus rex),三角龙(Triceratops),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i),北美西部内陆海道,赵氏小盗龙(Microraptor zhaoianus),华北克拉通,菊石(Ammonoidea),黄昏鸟(Hesperornis),固着蛤(Hippuritoida)礁。

备注:

白垩纪有花植物的出现与蜜蜂的演化使得获取蜂蜜变成了可能。双壳类与鱼类依旧是优先考虑的食物来源,由于短尾下目的兴盛,烹饪螃蟹也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捕获头足类动物(尤其是菊石)被视为一项挑战,在缺乏现代设备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冒险者能够取得成功。小型鸟翼类可以尝试使用陷阱捕获,但除此之外,指南不建议冒险者关注其他任何体长超过一米的恐龙类群,即便是体型偏小的驰龙类,也造成过冒险者的严重伤亡。此外,鉴于完全未知的洋流与海面气候,以及大型海生掠食者的频繁活动,因此指南不建议冒险者采取任何航海活动。夜间出行依旧是更加安全的,可以尝试搜集羽毛来搭建保暖的庇护所。

警告:为了安全,禁止观测陨石撞击。

海陆空,没一个地方是安全的

侏罗纪(Jurassic)

评级:C(不宜生存)

描述:

“那里要么是乐土,要么是荒沙。”

最具盛名的时代。这一时期,泛大陆逐渐崩裂,但整体的海陆面貌则依旧维持着早先的状态,世界依旧被泛大洋所怀抱。炎热的环境无法维持两极冰盖,融化的冰川转化为了高扬的海平面。大型掠食性恐龙显然是此刻的霸主,巨型的蜥脚类恐龙也随处可见。海洋处于鱼龙与蛇颈龙的时代,裸子植物与蕨类则覆盖着陆地的每一寸角落。相对稳定的气候与大气条件提高了冒险者的存活率,繁盛的辐鳍鱼类保证了生存的可能,即便外界巨兽横行,但我们依旧建议将其评级为 C。

气候:

难以忍受的漫长高温。泛大陆虽然开始解体,但大陆内部依旧是持续的干旱与高温环境。不过新特提斯洋正值鼎盛,而新生的大西洋与印度洋则为大陆内部带来了难得的水汽,使得生命有机会穿越其间。侏罗纪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与当今水平略有差异,虽然在不同模型下表现不一,但并未显示极端的偏转与波动,在不携带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不建议剧烈运动,但无需过于担心呼吸问题。

生物:

凶悍的掠食者无处不在。侏罗纪的恐龙类型多种多样,占据了各种生态位置,因此,冒险者将有极高概率遭遇中小体型的掠食性恐龙,它们可能群居,并且对于人类有更强的进攻欲望,因此建议冒险者远离开放环境。苏铁与本内苏铁是随处可见的植物类型,它们修长坚韧的羽状叶片是良好的庇护所建材,抽取纤维编织绳索是所有该时代冒险者的必修科目。松柏纲(Pinopsida)与银杏(Ginkgopsida)的种实是良好的食物来源,此外蕨类的嫩叶与含淀粉的根状茎也值得注意。早期的鸟臀目恐龙可以尝试使用陷阱捕获,但请及时处理,避免吸引掠食者到来遭致危险。

危险要素:

异特龙(Allosaurus),剑龙(Stegosauria),大型蜥脚类恐龙,高温,干旱,上龙类,角鼻龙(Ceratosaurus),班龙(Megalosaurus),野火。

探险:

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梁龙(Diplodocus),冰脊龙(Cryolophosaurus),大眼鱼龙(Ophthalmosaurus),贼兽(Haramiyida),始祖鸟(Archaeopteryx),文石海洋,箭石(Belemnoidea)。

备注:

侏罗纪的昆虫极为繁盛,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捕获昆虫或其幼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在森林中行动时尤其需要注意防虫,蚊子与跳蚤在侏罗纪已经分化,它们可能携带着完全未知的致命病原体。考虑到大型海生爬行类的繁盛,航海依旧是危险的活动。十足目在侏罗纪极为繁盛,捕获鳌虾一度成为冒险者的主要的娱乐活动。鉴于普遍的高温,建议选择南北纬 40°以上的临海区域生活。

离这么近的好处是能拍到超赞的一手资料,但是坏处就是你大概率再也回不来了

三叠纪(Triassic)

评级:B+(高危)

描述:

“只有,一片阴影在这红色的岩石下;

来吧,请走进这红色岩石下的阴影。”

三叠纪位于两次大灭绝事件之间,而中间则穿插着令人费解的卡尼期积洪事件。这种动荡不安的节奏使得整个三叠纪都不宜生存。泛大陆的组建导致了赤道附近绝对的死亡区间,生物在极端的环境背景下艰难赓续。古生代生物类型逐渐消亡,新崛起的类群在一片废墟之上繁衍不息,并在三叠纪末遭遇又一次严峻考验。考虑到这一时期恶劣诡谲的气候,匮乏的食物类型,但同时缺乏巨型动物的威胁,因此 S.T.R.G.建议将其评级为 B+,即便危机重重,仍有一线生机。

气候:

极端的温室时代。三叠纪早期的炎热高温与极度干旱是整个显生宙少见的,它源于二叠纪大灭绝所遗留的高浓度温室气体,而泛大陆对水汽的隔绝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普遍的荒漠与退缩的植被使得几乎没有任何冒险者成功地脱离这一时期的赤道地区。而在大陆之外,泛大洋剧烈的季风则不断攻击泛大陆沿海地区,使得稳定宜居的环境被局限在少数区域。而在短暂的冷期之后,可能由兰格利亚火山喷发所诱发的卡尼期积洪则带来了完全不适宜人类生活的湿热环境。因此,对于三叠纪的冒险者来说,降落的时间与地点将是影响存活率最关键的因素。

生物:

在很大程度上,三叠纪是一个过渡阶段,海洋生物类型与陆地生物类型在这一阶段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取代腹足类的双壳动物,新的珊瑚,大型种子植物,以及冉冉升起的蜥形纲。引鳄(Erythrosuchus)、伪鳄(Pseudosuchia)以及水体中的大型离片椎类(Temnospondyli)是主要的威胁,但是相较于糟糕的气候,它们也显得没有那么恐怖。在卡尼期时,由于潮湿气候,裸子植物的种子难以保存,因此在食用前尤其需要注意是否发生霉变。

危险要素:

极度干旱,高温,极度潮湿,引鳄,伪鳄,乳齿螈(Mastodonsaurus),火山活动,沼泽。

探险:

长吻迷齿类(trematosauridae),真双型齿翼龙(Eudimorphodontidae),马尼夸根陨石坑,长鳞龙(Longisquama),二齿兽(Dicynodontidae),西卡尼萨斯特鱼龙(Shastasaurus sikanniensis),依卡洛蜥(Icarosaurus),早期恐龙,牙形石(Conodont)。

备注:

三叠纪的动植物类型与现代生物相去甚远,因此食物的获得变得困难起来。可食用的植物类型有限,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尝试食用海藻。中小型的兽孔目动物是值得考虑的猎物,尤其是三叠纪早期的水龙兽(Lystrosaurus)。小型的鳞龙类也值得关注。如果缺乏狩猎的条件,那么水体中的双壳类、腹足类、虾与鱼类依旧是最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此外,指南建议冒险者不要伤害任何长相类似老鼠的生物,即便它们易于捕获,但这一行为可能导致时空管理局特工的关注。

曾经有异想天开的冒险者打算驯化迷鳄(Mystriosuchus)来捕鱼,当然在被咬了一口之后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

二叠纪(Permian)

评级:A(致命)

特别评级:二叠纪末期:EX(极端致命)

描述:

“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作为古生代的末尾,二叠纪以激烈而恐怖的大灭绝震慑了古往今来的一切生灵。但在二叠纪的中早期,这一切危机还覆盖在皑皑冰雪之下。漫长的晚古生代大冰期将海平面降至历史低值,泛大陆的拼合造就了更为干燥的大陆内部。狭长的基默里大陆板块的移动引发了新旧特提斯洋的交替,复杂的季风气候开始酝酿。如果一切照旧,那么地球上的生物将在冰期结束后持续发展,但随着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活动的开始,硫磺、烈焰与死亡便笼罩整片大陆。卡匹敦期灭绝事件余温未熄,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则以百万年尺度的不熄怒火誓要毁灭一切生命。晚二叠纪陡升的温室气体浓度与全球平均气温导致了史上最为严重的灭绝事件,整个地球成为巨大的坟场。虽然致命的生物威胁并不常见,但鉴于早期大面积冰川与晚期大规模火山活动的呈现,S.T.R.G.建议将二叠纪评为 A 级,并特别标识晚二叠纪为 EX,以向所有冒险者指明,世间一切,皆是过客。

气候:

冰与火的交叠。二叠纪延续了石炭纪以来的漫长冰期,直至大灭绝前夕,二叠纪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尤其是南方冈瓦纳大陆几乎完全为冰川覆盖。但也得益于冰室气候,赤道附近成为了地质历史时期少见的宜居地带,这里也是古生代生物蓬勃发展的区域。在泛大陆拼合之后,气候纬度梯度被泛大陆式气候取代,大陆东部普遍为热带潮湿气候,而西部则干旱为主。随着晚二叠纪频繁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以及可能的海洋甲烷释放,冰室气候迅速地被逆转为严重的温室气候,快速上升的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导致严重的海洋酸化与气温上升,炽热的时代甚至一致持续到了三叠纪。

生物:

二叠纪延续并拓展了石炭纪的生物类型。真蕨与种子蕨是此时森林的主宰者,而随着泛大陆带来的干燥气候,更加耐旱的裸子植物森林开始出现,因此对于冒险者来说,此时的森林大概率是陌生的。昆虫是森林中最为活跃的生物,近 70 厘米巨差翅目是空中的霸主,而原始的甲虫则在芦木与鳞木之间随处可见。陆地上的主宰者是新崛起的羊膜动物,其中最具威胁的是合弓纲的大型掠食者,异齿龙(Dimetrodon)、巴莫鳄(Biarmosuchidae)、巨型兽(Titanophoneus)、安蒂欧兽(Anteosaurus)以及丽齿兽(Gorgonops)都是与现代大型掠食者相当的凶悍猎手。而淡水之中,巨型离片椎类不可一世,长近 10 米的普氏锯齿螈(Prionosuchus plummeri)是最难以捉摸的危险源。软骨鱼类与古鳕类繁盛异常,但对于冒险者来说,它们的长相与滋味或许都令人皱眉。总体而言二叠纪的生物威胁并不严重,但取食与捕猎也相当困难。

危险要素:

低温,高温,火山活动,大型合弓纲动物,大型离片椎类动物。

探险:

冠鳄兽(Estemmenosuchus),大羽羊齿(Gigantopterids),笠头螈(Diplocaulus),旋齿鲨(Helicoprion),狼蜥兽(Inostrancevia),阿拉瓜伊尼亚陨石坑,䗴(Fuzulinid),泛大陆中央山脉,韦格替蜥(Weigeltisaurus)。

备注:

二叠纪腕足动物比双壳类更容易获得,部分腕足,如李希霍芬贝甚至参与了造礁,因此可以在滨海与浅海轻易捕获。菊石与鲎是值得尝试的猎物。在缺乏烹饪材料(尤其是大量食用油以及面包糠)的情况下,我们建议避免食用未知的节肢动物,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在腐败木材中寻找甲虫幼虫。如果降落在冰川,请尽快向低纬度前进。

在二叠纪只有少数东西不致命,比如你破了洞的袜子或者穿梭仓

石炭纪(Carboniferous)

评级:D(警戒)

描述:

“灰烬,意味着曾经的火焰。”

石炭纪是植物的时代。正当陆生动物艰难探索大陆时,茂密的维管植物森林已经成为了标志性的地表特征。石炭纪活跃的造山活动源于泛大陆的拼合,而海退则导致了广泛分布的浅表大陆海。虽然印象中石炭纪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但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骤降,晚古生代大冰期将整个冈瓦纳大陆冰封起来。赤道附近潮湿的气候与缺乏分解者的状况造就了相对较高的氧含量与快速的煤炭沉积。考虑到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缺乏大型掠食动物以及降低的二氧化碳水平,以及匮乏的陆地食物来源,我们建议将石炭纪评级为 D,并要求冒险者尽可能自行准备食物。

气候:

稍有困扰的寒冷。如果不是降落在冰川,那么石炭纪的气候并不令人厌恶。石炭纪首次出现宽阔的热带 - 亚热带潮湿气候,在中低纬度地区可以无防护地进行活动,随处可得的木材无疑为保暖提供了充分保障。在石炭纪晚期,气候逐渐转向干冷,这一变化导致了茂密雨林的崩溃,但对于冒险者而言,这似乎无伤大雅。

生物:

与现代几乎毫不相干的植物类型限制了冒险者获取食物的途径。数十米高的芦木(Calamites)、科达(Cordaites)、封印木(Sigillaria)使得雨林内部潮湿而晦暗,而相对低矮的蕨类则阻碍视线,封闭道路。因此开山刀是必要的装备。巨型陆生节肢动物是石炭纪代表生物,包括古网翅目(Palaeodictyoptera)、巨差翅目(Meganisoptera)、肺蝎(Pulmonoscorpius)、节胸类(Arthropleura)等,但对于冒险者来说,它们造成的实际威胁远小于心理伤害。离片椎目在陆地淡水水域中称王称霸,但体型与威胁度都远小于之后的类群。引螈(Eryops)是需要警惕的威胁,但在持有器械时无需过多担心。早期羊膜动物在石炭纪出现,小体型的蜥蜴是不错的捕获对象。软骨鱼类在石炭纪迎来辐射,因此在捕获鱼类时需要注意鲨鱼袭击。

危险要素:

引螈,野火,剃刀鲨(Saivodus),沼泽,有毒昆虫,希氏根齿鱼(Rhizodus hibberti)。

探险:

芦木,封印木,林蜥(Hylonomus ),巨型马陆,镰鳍鲨(Falcatus),四射珊瑚(Rugosa),胸脊鲨(Stethacanthus),始祖单弓兽(Archaeothyris),塔利怪物(Tullimonstrum)。

备注:

虽然我们普遍认为石炭纪充满氧气(甚至有醉氧的风险),但在一些报告中,石炭纪的氧气含量有可能远低于预期,甚至有可能低于现代。因此氧气瓶依旧是必备的,指南建议冒险者携带分析仪器,在确保氧含量安全后再继续行动。沼泽是困扰冒险者的主要因素,我们建议携带足够的绳索,并尽可能结伴前行。在石炭纪用火需要特别注意,指南建议选择开阔场地而非雨林深处作为露营营地。即便相对易于捕获,但考虑食性,陆生板足鲎类不是推荐食用的类型,但是水体中常见的甲壳类则是值得尝试的美味。如果找不到双壳类,可以尝试在大型树木的根部搜寻。

蚊香看上去是不顶用了,下次试试烟雾弹吧!

泥盆纪(Devonian)

评级:C(不宜生存)

描述:

“因为陆地就在那里。”

泥盆纪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年代。劳伦大陆与波罗的大陆的碰撞构建了欧美超大陆,它与冈瓦纳大陆愈发趋近,挤压莱茵海,并将于未来转变成硕大无朋的泛大陆。然而此时激荡的海陆变迁并未过多地影响生物界。大多数的物种仍旧在海洋中游弋,只有屈指可数的先驱者开始尝试脱离水体,前往未知的世界。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此时的大地依旧是陌生的,在远离水体的地方,普遍的荒芜是唯一的景色。缺乏植被的世界拥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随着维管植物的扩张,世界也逐渐变得宜居起来。虽然缺乏直接的威胁,但鉴于极度匮乏的陆地生物资源,以及晚泥盆世大灭绝事件,S.T.R.G.建议将其评级为 C。

气候:

略微燥热的时代。总体而言,泥盆纪的气候相对温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保证了较为平稳的温室气候。但随着中泥盆世维管植物的扩张,生物固碳与根系活动促进的大陆风化使得气候开始变冷,而接连不断的陨石撞击则导致了更严重的全球降温,并在最后造成晚古生代大冰期的序幕。晚泥盆世的气候相对波动,构造活动所带来的风化与火山排气使得局部气候变化多端。我们建议冒险者想办法筹备足够的建造材料,在缺乏植物的时代,搭建庇护所尤其困难。

生物:

苔藓植物与小型维管植物从滨海湖泊开始朝着内陆发展,而更为发达的枝蕨(Cladoxylopsida)、石松(Lycopodiopsida)、古羊齿(Archaeopteridales)则构建起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森林。首先登陆的物种是节肢动物。蛛形纲和昆虫纲开始在原始森林中构建全新的生态类型,而高大的原杉(Prototaxites)则直指天空,象征真菌已然开始征服新的世界。此时的海洋由鱼类统治,并清晰地划分为无颌鱼类与有颌鱼类两个世代。菊石在此时兴盛,海百合依旧绚烂,广泛的珊瑚礁为水生生物搭建了多彩的乐园。无论是古老的三叶虫,还是年轻的辐鳍鱼类,都在这片温暖的水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冒险者来说,陆地是安全的,而水中则需要额外警惕大型有颌鱼类与软骨鱼类。

危险因素:

邓氏鱼(Dunkleosteidae),裂口鲨(Cladoselache),陨石撞击,低温,耶克尔鲎(Jaekelopterus)。

探险:

异甲鱼类(Heterostraci),提塔立克鱼(Tiktaalik),鱼石螈(Ichthyostega),锡利扬陨石坑,弥曼鱼(Meemannia),韦伯斯特蠕虫(Websteroprion ),原杉。

备注:

七鳃鳗(Petromyzontidae)与盲鳗(Myxiniformes)虽然长相难看,但却是值得尝试的食物,远比充满尿素与三甲胺的鲨鱼适口。而大批量的牙形类与腕足动物则是最易获取的口粮。根据之前冒险者的反馈,盔甲鱼类的头甲加工后能成为相当称手的工具,一些拥有尖长骨刺的种类尤其适合作为鱼叉。同样的,我们不建议袭击任何看到的四足动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泥盆纪的地球自转明显快于当下,因此建议简化计时系统,避免产生混淆。

看!又是宝贵的生前最后录像——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志留纪(Silurian)

评级:E(相对安全)

描述:

“请看风定波平后,一颗灵珠依旧圆。”

志留纪的大陆与海洋几乎沿赤道两分。广袤的冈瓦纳大陆位于南半球,而阿瓦隆大陆、波罗的大陆以及劳伦大陆则散布在赤道周围,尚未完全拼合。从志留纪早期开始,海平面便快速上升,到了志留纪中期,海平面相较于现代高接近 200 米,直到志留纪晚期才逐渐回落。大规模的海侵遗留下大面积的浅海,推动了维管植物与早期动物的登陆,从此时开始,陆地不再是生命的禁区。志留纪几乎没有足以威胁冒险者的生物,而鱼类的辐射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虽然相较于拥有繁盛陆地生态系统的时代更难获取资源,但对于冒险者来说志留纪的确是一个缺乏威胁,相对安全的时代,因此建议评级为 E,并推荐冒险者短暂停留。

气候:

温和的温室。高水平的二氧化碳含量表明此时处于一个温暖阶段,但短期降温以及气候扰动依旧频繁,甚至堪称剧烈。三次较大的气候波动导致了小型生物的三次灭绝事件,因此对于冒险者来说,突发的降温是尤其需要注意的。不同模型均指示此时的氧含量可能显著低于当下,虽然不足以致命,但依旧建议携带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

生物:

最早期的维管植物构成了邻水的灌木丛,但在水体之外,几乎无法观测到任何生命的痕迹。水生生物世界则延续了奥陶纪大灭绝之前的大致模样,三叶虫,牙形石,海百合,腕足类,角石依旧随处可见。这一时期笔石尤其发达,但对于冒险者来说,这是缺乏价值的生物。最有可能造成威胁的是翼肢鲎(Pterygotidae),但是它发达的螯肢或许能成为不错的美味。有颌鱼类的兴盛改变了整个脊椎动物演化的方向,当然,这也改变了冒险者的菜单。

危险要素:

不稳定的气候,大型板足鲎,雷蝎(Brontoscorpio)。

探险:

笔石(Graptolithina),竹节石(Tentaculita),工蕨(Zosterophyllum),顶囊蕨(Cooksonia),梵净山鱼(Fanjingshania),奇迹秀山鱼(Xiushanosteus mirabilis),王冠虫(Coronocephalus),海林檎(Cystoidea),彗星虫(Encrinurus),带甲环节动物(Machaeridia),始祖蝎(Parioscorpio),德尼利昆陨石坑。

备注:

大型板足鲎一般拥有灵活的尾部,在捕获时需要注意尾部的突然袭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蝎子已经出现,它们水陆两栖,并且极可能携带毒针,建议冒险者做好防护,可以适当远离水体搭建营地。这一时期的海洋较为安全,冒险者可以尝试出海捕获角石或鱼类以补充食物类别。

“炭烤翼肢鲎,配夏布利白葡萄酒!”

奥陶纪(Ordovician)

评级:B(高危)

描述:

“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

奥陶纪的海陆分布呈现显著的南北差异,北方广袤的泛大洋与南方相互分离的大陆构成了有趣的对比。大陆之间相互吸引诱发了广泛的造山运动,而洋脊的扩张则造成了海平面的涌升。奥陶纪拥有显生宙最高的海平面,220 米的峰值将大片陆地吞噬殆尽。奥陶纪拥有相当高水平的二氧化碳含量,但氧含量却相当低下,一些模型甚至认为普遍低于 10%,这种低氧状态直到中晚期才出现一次显著的上升。因此对于冒险者来说,不仅仅是呼吸,燃烧取暖也需要额外的助燃设备才能进行。在奥陶纪末期,连续剧烈变化的气候与大规模的海洋缺氧事件造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即便这一时期缺乏具有威胁性的生物要素,但令人不安的气候与环境使得 S.T.R.G.建议将其评级为 B。

气候:

难以忍受的高温。奥陶纪早期是极端的温室时代,炎热的海洋温度堪与 PETM 相提并论,对于冒险者来说,如果在温室阶段降落在赤道附近的小型大陆无疑是灾难性的。除开高温,频繁的热带气流运动也会导致致命飓风与暴雨。但到了奥陶纪晚期,突如其来的赫南特冰期则成为晚奥陶纪大灭绝的序幕。这一冰期在赫南特期末又突然转换为暖期,这种剧烈的气候变化导致了大规模的海洋生物灭绝,奥陶纪早期生物大辐射欣欣向荣的局面被骤然终结。对于冒险者来说,这种诡谲的气候变化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在缺乏物质的情况下并不建议前往奥陶纪进行活动。

生物:

奥陶纪的海洋内充满了角石与三叶虫,而随着板足鲎的兴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立体生态网络被构建起来。早期脊椎动物在此时尚且弱势,原始的无颌鱼类处于食物链的下级。大型的房角石与巨型羽翅鲎是此时海洋最具危险性的生物,但是对于陆地上的冒险者来说,遭遇它们的概率并不高。腕足动物与腹足类是容易获取的食物,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尝试捕获中小型角石,相较于三叶虫的泛善可陈,软体动物显然滋味更足。

危险要素:

高温,飓风,大型板足鲎类,房角石(Cameroceras),低温,陨石撞击,伽马射线,汞污染。

探险:

球接子(Agnostida),早期苔藓植物,超新星,房角石,喇叭角石(Lituitidae),萨卡班甲鱼(Sacabambaspis),海蛇函(Ophiocistioids),五十桨翼鲎(Pentecopterus),霸王等称虫(Isotelus rex)。

备注:

中奥陶纪似乎出现过一段充满陨石撞击的时期,但目前并未发现这些撞击导致了严重的生物灭绝,对于冒险者来说,这可能是少数能够观察的撞击事件。但这并不包括疑似诱发大灭绝事件的德尼利昆撞击。另一件值得注意的天文现象是超新星导致的伽马射线暴,虽然 S.T.R.G.并不清楚其真实性,但仍然建议冒险者做好防护,如确实遭遇伽马射线或观察到超新星爆发,请及时上传相关信息。

根据时管局的第二十二条规定,请不要携带灭绝生物回到当下。

寒武纪(Cambrian)

评级:C(不宜生存)

描述:

“我们一路而来,是为了诞生还是死亡?”

潘诺西亚大陆的分裂如同为一切生命演奏的序曲。随着马里诺冰期的阴霾散去,随着大海为大陆搅动,原始的后生生物终于开始汇聚,变化,衍生,拓展,在寒武纪绽开辉煌灿烂的生命之花。随着生命的爆发,显生宙的历史开始流淌,此后种种的兴衰史诗,皆从此刻书写。对于人类这一种群来说,寒武纪是美好温暖的故乡,但对于冒险者而言,寒武纪却是陌生而贫瘠的异界。这一时期的陆地与宇宙中其它荒芜的星球一般无二,低浓度的氧气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使得冒险者难以生存,而多变的气候则加剧了生存的难度。考虑到匮乏的食物来源与恶劣的外部条件,我们建议将其评定为 C,虽然困难重重,但仍然推荐冒险者前来探索。

气候:

寒武纪早期延续了马里诺冰期的寒冷气候,冰川活动依旧显著,尤其在南方冈瓦纳地区。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却自然而然地导向了温室阶段,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奥陶纪,缺乏显著气候分区的环境使得冒险者不得不总是面对令人不快的炎热与干旱。强烈的大陆风化作用暗示了寒武纪中晚期出现的极端高温事件,其中第四阶的高温事件甚至将寒武纪初期颇为兴盛的古杯动物直接灭绝。对于冒险者来说,高纬度地区是更好的活动区域,虽然低纬度地区的小型大陆更值得探索,但在准备万全之前还是建议不要贸然前往。

生物:

现生生物的所有门类几乎都在寒武纪涌现,但对于现代的冒险者来说,它们的形态与特征则几乎与现代生物毫无相似之处。陌生的类群充斥着浅海,即便是藻类,也与现代藻类大相径庭。此时的动物世界尚且原始,但在农艺革命之后,后生生物开始积极地参与对环境的改造。掘穴与潜行不仅仅拓展了新的生态位,充满空隙的基底更是促进了海洋的氧化。位于演化基干位置的泛节肢动物是寒武纪最活跃的生物类群,大量前所未有的复杂动物快速辐射。而随着生物矿化的普及与眼睛的出现,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亿年战争就此开端。复杂的食物网结构稳固了新诞生的生态系统,从这里开始,地球历史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危险要素:

高温,低氧含量,全齿虫(Omnidens)。

探险:

奇虾(Anomalocarididae),微网虫(Microdictyon),厌恶虫(Pambdelurion),欧巴宾海蝎(Opabiniidae),怪诞虫(Hallucigenia),云南虫(Yunnanozoon),软舌螺(Hyolitha),威瓦西虫(Wiwaxiidae),抚仙湖虫(Fuxianhuiida),昆明鱼(Myllokunmingiidae)。

备注:

获取食物是困难的。大型藻类或许可以食用,但不建议在未确认安全性的情况下大量摄入。小型头索动物、脊索动物以及牙形类是安全的,但其体型微小,难以满足日常所需。双壳类、腕足类与腹足类依旧值得考虑,但仍旧缺乏大体型的物种。根据反馈,三叶虫与马尔三叶形虫(Marrellomorpha)缺少食用价值,因此,我们建议冒险者考虑体型更大且游泳生活的泛节肢动物(如奇虾)作为食物来源,虽然我们对其可食性一无所知,但就体型而言,这似乎是较好的选择。

有 51.4%的冒险者在寒武纪深受饥饿的困扰,导致 11.4%的冒险者不得不食用未知的动物。

关于我们:

时空救援小组(S.T.R.G.)成立于埃迪卡拉纪的最后一天,致力于协助与救援所有迷失在时空中冒险者。我们站在生命历史的开端,我们传播有关过往与未来的一切。

严正声明:

S.T.R.G.与时空管理局没有隶属关系。


另附来自时空管理局的警告(部分):

“……醒醒,小子!这份指南™是虚构的,别上当!一个字都不要相信!我们对该死的过去一无所知!不要相信什么氧含量曲线,还有扯淡的温度,全是骗人的鬼话!操,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群该死的混账……好了,小子,要是你把时间调到了公元前 5000 年前的任意一个时间点,你最好老老实实待在穿梭仓里面,别出去!知道吗?别!!!出!!!去!!!忘掉你那该死的冒险,时空管理局会想办法救你回来的……喂,能听到吗……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