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能取代阅读吗?

看视频能取代阅读吗?

李少加,科学作家 |认知教育学者| 公号:少加点班

我曾做过一期「视频学习 VS 文本学习」的专题,直接上结论:

对于人类这种基因仍停留在“丛林物种”的视觉动物,视频的富信息、强叙事特性,对我们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简而言之,视频学习的优势有:直观、有他人陪伴感、支持多元具象化展示、易于开启学习状态

因此,我们进行技能艺术类等涉及到动作、实操、声音的学习时,视频拥有天然优势

此外,由于视频更容易开启学习状态,因此,对于增长见识类的泛知识,比如深度专题访谈、优秀记录片、严谨文艺影视作品等,都属于视频学习的优势领域

视频学习能否取代文本阅读学习呢?

我们继续看文本阅读(即符号阅读)相比视频学习的优势。

1.相比视频学习,文本学习「阅读速度」高的多

了解比特 (bit) 的人可能会问,视频不是信息量更大么,据此,人观看视频时,输入大脑的信息量应远大于文字阅读啊?没错。但视频占据信息量更多的是「画面」、「音频」,这是视频「直观」优势需要付出的成本

但文字诞生的初衷处理具象经验中浓缩的抽象知识(也称符号知识),所以文字并不适合表述具体画面。

当代社会,我们更多学习的是「抽象知识」,无论是经济、市场、计算机、金融、数理化、历史人文……它们统统属于「符号学习」。对于符号信息,我们更多依赖的是视频中「内容」涵盖的信息量,而不是画面中的信息量

此时,压缩了知识的载体,文字符号的阅读速度更接近于「学习速度」

其次,视频的本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播放视频时,海量的“现实画面”需得一帧接着一帧的「连续播放」,由于视频的前后帧之间存在强叙事关联,如果我们想确保内容连贯,就必须完全顺序播放。

这意味着,我们被迫以接近「口语」的速度「阅读视频内容」。当然,你可以 2 倍甚至 3 倍速率播放,但相比阅读书面文字的速度,仍相去甚远。

总的来说,视频信息量虽大,但涵盖的符号内容(知识密度)反倒较低,这导致视频学习速率低下。

2.本文阅读倒逼主动学习,而视频则激发被动学习

视频教学受青睐,很大原因是,它相比其他自学方式,体验上更接近「教师授课」,能「看」能「听」,光坐着就行。你甚至能懒瘫在沙发上,怎么舒服怎么来。

这带来的优势是,让你更容易「开启学习」——你不需适宜的学习环境(安静、书桌椅、书本茶水等),无需下多大决心,点击下视频即可学习。

但也正因此,它携带了教室听课的缺陷——被动学习,同时,又不具备弥补该缺陷的抗体——教师真实在场——给学生施压,能根据学生反馈(包括行为甚至表情)进行交互,迫使学生主动思考。

视频学习由于「用户体验」过好,更加重了「懒得思考症」。

看视频课老师讲解,听明白了,就以为自己懂了。但「懂」与“灵活运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都忘了学生时代课间课后做了多少练习)。所以视频的被动学习更容易产生「我懂幻觉」

反观书面学习,学习节奏掌控在你

人类眼球移动视觉焦点的精度与速度都非常惊人。「眼随心动」绝非夸张,摊开的书面,我们想「看」哪就看哪。

主动掌控」节奏对于学习到底有多重要

这就涉及到「学习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抛开复杂的认知神经科学不说,对于学习,我们能明确的一个共识是——学习是个体的主观行为

学习新知的实质,总是在我们已掌握的旧知识(包括人生阅历、体验)之间进行新的组合尝试直至发现新的具有更优预测力且较为稳固的「知识模式」为止。微观来看,学习新知识时大概需经历下述关键节点

  • 猜测及激活:关联的背景知识
  • 试探及顿悟:结合上下文猜想新知识的意义,直到初步与作者达成共识
  • 反思及内化:结合逻辑一致性或生活阅历去验证(思想实验)新知识

对学习者而言,背景知识到底了解多少,需要多长时间去激活(热身)相关旧知识,需要多少时间去(领悟)新知识「意味着什么」(发现新的信息模式),需要反思现实生活中多少的具体实例去协助固化(记忆)这些新知识……

用通俗的话来说,上述每个步骤,都需要「思考 - 切换 - 思考 - 切换」,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看”哪些知识,有且只有学习者本人最清楚

综上可见,书面学习,学习者能主动掌控学习节奏,完全是为上述学习新知识量身定制。而视频学习对于上述要领,显然捉襟见肘。

3.视频阅读不易捕抓顿悟

我们阅读书面文字时,尤其是看一本高品质的书籍时,经常能触发各种各样的灵感,但是看视频时却鲜少出现。原因出在人类的思维特性。

顿悟是思考的产物,但人类并非用视觉思考。我们平日里很容易看出哪些人是在深入思考问题,他们通常眉头紧皱,眼睛朝着特定方向瞄,但却处于「失焦」状态(或者干脆就闭上眼睛),这些都是为了让视觉刺激最小化,类似于使大脑「调动更多资源」用于「思考」当前事务。

在「主观意识资源」争夺战中,视觉占据优势,往往能轻易主导我们的意识。我们观看视频时,由于它「上下文(帧)」之间具有强烈的叙事连贯性,我们的本能不太乐意打断这种连贯感……然而灵感、顿悟又往往转瞬即逝,这就产生了冲突。

所以并非观看视频不会触发灵感,而是大脑不愿意为了捕获灵感而主动中断连贯体验,导致灵感「来去了无痕」。而阅读书面文字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文字是符号,我们阅读文字时,视觉并没有将之解读为图像,只是将之作为思维的索引,我们看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意义」,因而中途停下来对「顿悟」进行反思毫不费力。

这就是自己掌控节奏的另一大好处,那些宝贵的灵感多数都能够「及时捕抓」,而且你可以很方便的将关键词记录在书上。

综上所述

进行技能艺术类等涉及到动作、实操、声音的学习时,视频拥有天然优势。此外,由于视频更容易开启学习状态,因此,对于增长见识类的泛知识,比如深度专题访谈、优秀记录片、严谨文艺影视作品等,都属于视频学习的优势领域

除此之外的传统学习(符号学习),由于需要学习者主动介入,需要在跨越时间维度的大量符号知识点之间非线性跳跃,需要不断改变学习节奏,能够便于随时中断记录或完善「顿悟」,因而更适合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学习。毕竟,这也是文字的职责,为了「存储」浓缩现实经验的知识而诞生的符号。

当然,视频、文字并不是互斥关系。

如果你需要深入学习某一全新学科时,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视频入门,调动兴趣,找到「感觉」,最后再以文字为主,深刻内化学科知识,如此事半功倍,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