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已经消失著名水系?

历史上有哪些已经消失著名水系?

免渡河,生态规划师,写知乎为摸鱼,以及安放我无处不在的表达欲。

黄淮海平原上,已经消失的著名河流,湖泊非常多。

消失的原因,九成以上和黄河相关。

黄河以一己之力,改造了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搞没了济水,大清河。

上古九泽中,大陆泽,雷泽,孟渚泽,菏泽,大野泽 5 个大湖(泽)的淤积消失,均与黄河改道有关。

比如说大陆泽,曾经的北方第一大湖。

邢州湖,大陆泽所在区域现在最大面积的水域

河北南部,邢台市的中部,现在是华北平原最平的区域,一望无际的农田,镶嵌着错落的北方村庄。

除了少量的乔木,地表毫无起伏。

这里缺水,是华北地下水漏斗的核心区,是南水北调接济饮用水的重点区域。

但是一千年前,这里还是烟波浩渺的大湖。

这里,曾经是古代北方的第一大湖,大陆泽。

大陆泽的历史远早于一千年前。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禹贡,这样描述大陆泽。

“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意思是,黄河收纳了降水(漳河)后,注入了大陆泽。

大禹在这一带,治理,疏导恒(横河)、卫(卫河)注入黄河,然后把大陆泽也治理好了。

那时候,太行山东麓的河流都汇入大陆泽。

还清澈的黄河,被称为禹贡黄河的那条大河,携带着漳河,卫河的水,滚滚而来。

大陆泽,那时是黄河流经的湖泊,水源充足而稳定。

全盛时期,大陆泽面积达到 1500 平方千米,横跨现在的隆尧、巨鹿、任泽、平乡、南和、宁晋 6 县。

好光景持续到公元前 602 年。

这一年黄河改道,向东迁移了 40 公里,入海口也从河北的黄骅,改到了天津。

这一次决堤改道,史称禹河大徙,汉书援引《周谱》(周王室年谱)的记载是:“定王五年河徙”。

这也是史书记录下来的第一次黄河大改道。

黄河改道后,大陆泽失去了黄河水源,湖泊面积开始逐渐缩小。

但是黄河虽然改道走了,上边提到的降水,也就是漳河,此时还汇入到大陆泽。

大陆泽仍有烟波盈盈的美景。

到北魏年间,漳河上游也向东改道了,只给大陆泽留下了一个老漳河。

大陆泽随之江河日下,面积进一步缩小。

后来大陆泽缩小到老漳河也注入不了。

只剩下滏阳河还注入大陆泽。

到唐朝,大陆泽湖面缩减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

面积大约 150 平方千米,相当于半个白洋淀,和一个衡水湖。

现在的衡水湖

以衡水湖的面积,即便在现代的北方,也算不上大湖了。

那大陆泽是怎样彻底消失的?

因为黄河。

在改道走了一千多年后,黄河又回来了。

1108 年,距今约 900 年,宋徽宗在位时,经历了多次改道的黄河,再次来到大陆泽。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河总是在迁徙改道,终于,在 1700 年后,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然而此时,黄河已不再是往日清澈的模样。

此时黄河的中游,经过一千多年的折腾,水土流失已经很严重。

因此黄河给大陆泽带来了大量的泥沙。

泥沙灌入大陆泽,使大陆泽湖底抬高。

湖水向北汇聚,在现在的河北宁晋一带,形成了宁晋泊。

大陆泽分化为大陆泽和宁晋泊两个相连的湖泊。

而这一次,黄河和大陆泽的相会,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到 1127 年,靖康之耻发生了。

北宋结束,南宋开始。

到 1128 年,南宋的守将杜充,为了阻挡金兵南下,掘开了黄河南大堤。

开启了七百余年黄河夺淮的历史。

从此以后,黄河再没有到过河北。

虽然说这次短暂的相遇,给大陆泽带来了大量泥沙,大陆泽从湖泊变成了沼泽。

但是黄河的水量放到北方也相当可观呀。

所以那时候,大陆泽确实称得上巨型湖泊。

可是大陆泽又一次失去了黄河。

更要命的是,水没了,但是泥沙留下了。

等着这个大湖的会是什么命运,不言而喻。

之后的几百年,不过是这个曾经的北方最大湖泊的垂死挣扎,夕阳的余晖而已。

元朝末期,隆尧县与任泽区之间已经淤高成了陆地。

大陆泽和宁晋泊彻底成了两个不相通的湖泊。

到明清时期,邢台地区水利废弛,河流阻塞,水患频发,大陆泽和宁晋泊继续淤积。

清朝乾隆年间,随着大陆泽湖面不断萎缩,大陆泽绝大部分都处于任泽区境内。

和周边的巨鹿、南和、隆尧,不再有关联。

清光绪年间,大陆泽已经近乎全部消失,人们在干涸的湖床上开垦了农田。

到民国初年,大陆泽已经成为历史,彻底消亡,甚至一点湖泊的影子都没有留下。

曾经的北方第一大湖,走完了一生。

——————————

为什么只比如大陆泽呢?

因为我只详细的查证过这一个呀!

有机会我再研究其它大泽的消失,再写其它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