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洗头发方便了。
就这么简单,和什么文化什么地位什么身份都没一毛钱关系。

几乎人人戴帽子的时代离我们并不算遥远,直到八九十年代,社会上依然存在大量每天戴帽子的人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打理头发是个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的事情。戴个帽子可以很好的遮盖头发,让个人形象更体面。
洗头发在古时候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沐”和“浴”是可以平起平坐的大事,是值得专门给官员放假一天来做的重要事情。汉代就有给官员放沐浴假,5 天一休,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周末,被称为“休沐”。唐代改为旬休,就是 10 天一休。我脏唐对待打工人和臭汉还是没法比。
由于燃料和卫生条件的限制,古代——甚至是近几十年的中国社会——洗头发都是需要小心对待的大事。燃料很好理解,小时候砍过柴的朋友都能明白,砍一担柴要花上整整一上午甚至更长时间,供应日常烧饭炒菜已经很不容易,再用来烧水洗头洗澡就显得非常奢侈。而洗头过后,由于没有吹风机,想把头发晾干非常耗费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很容易着凉生病。很多地方都还不准产妇在月子里洗头,就是怕洗头后着了风寒。
头发只要三四天不洗,就会变得非常肮脏,各种灰尘、皮屑、油脂充斥其间,难看又难闻。旧时代的做法是,男人戴冠,女人抹油。整个中国古代,成年男子都必须戴冠的,哪怕是清代个个剃了半个秃瓢,也得戴个瓜皮帽。“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红楼梦的诗句描述的就是那个时代女子常见的头发护理方式。直到我小的时候,家里的老人还会往头发上抹茶油,或者是鸡蛋黄。
如果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同样是 80 年代的老照片,农村人比城里人更喜欢戴帽子。


这很好理解,城市里的卫生条件比农村更好。水不用去挑,有自来水可以随时获取;不需要去砍柴烧水,热水可以去打,大部分单位或者住宅区都有便宜的开水;很多家庭也都买得起吹风机,可以在洗头过后很快把头发吹干。所有洗头发的烦恼都不再是烦恼,洗头反倒成为了一种享受。城里人洗上头了,自然不愿意再戴着个帽子遮盖自己。随着外面各种时尚传入内地,飘逸的发型也普及到男男女女。城里人兴起了各种中分、偏分、卷发、烫发……
农村显然要晚上很多,八九十年代大量农村男子都还习惯性戴着帽子。真正让农村人摆脱帽子的,正是家电广泛的下乡。以往只有城里人能用得起的热水器,如今农村人也都安装上了,无论是烧气的,用电的,还是太阳能、空气能的,都可以在农村住宅见到,洗个头发那点热水按一下就来,想打几遍洗发水就打几遍洗发水。电吹风便宜的几十块钱,洗完头发呼呼吹一会儿就干爽飘逸。
不可否认,在寒冷地区,帽子确实是重要的御寒衣物。但是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帽子的御寒功能并没有那么重要。而绝大部分男子戴的帽子,都没有什么美观可言,都是样式非常普通的帽子。
对于他们来说,帽子只有一个功能,就是遮盖欠缺打理的头发而已。
当打理头发变得非常容易的时候,帽子自然而然就会被普遍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