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说法是「人无法连续咽 5 次口水」,我自己试了试也确实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听过一个说法是「人无法连续咽 5 次口水」,我自己试了试也确实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阿源老师,科普作者,医学硕士,科技公司创始人

因为身体没恢复,不同人具有不同的上限。

1. 口水不够撑场子:缺少助推剂

当你尝试不停地咽口水,其实是在进行“干咽”。与含有食物或水的“湿咽”不同,干咽过程中缺少明显的食物块或液体作为推动“食团”,仅靠稀薄的唾液很难给咽喉肌肉足够的刺激去完成动作。[1]也就是说,干咽缺少惯性和触发信号,所以连续做起来很费劲。

干咽(DS) vs. 吞咽不同体积水时的收缩幅度

而且,随着每次咽下,口腔中唾液越来越少,进一步削弱了咽动作的顺畅性:

“第一次咽很容易,因为你还剩正常量的唾液。第二次难一些,因为唾液剩得少了……之后就越来越难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喝口水就行了。”

2. 咽是一项多方协作的复杂动作

咽口水并不是一件随意张嘴吞咽就行的简单动作,它是身体里一个需要高度协调的复杂过程。根据研究统计,一个正常吞咽动作大约需要 1–2 秒,动用超过 30 组肌肉,还得调动五对脑神经和多个脑干控制网络一起合作。[2]而当这些咽动作一个接一个地接踵而来,没有充分准备的话,身体根本来不及启动下一个完整的吞咽流程。

3. 吞咽与呼吸的“交替”需要时间恢复

吞咽和呼吸都要经过咽这个部位,并且必须交替出现,以保证食团顺利进入食管,同时避免气道误吸。

研究[3]显示,健康青年人在自愿吞咽少量(如 3 ml)或大量水(100 ml),以及咀嚼固体食物时,最主要的呼吸—吞咽协调模式都是“呼气—吞咽—呼气”(EE 型),即吞咽前后都处于呼气相。这种模式有助于在吞咽后继续呼气,把可能残留在咽喉的微小颗粒排出,从而增强气道保护。

吞咽 3 毫升水时呼吸和吞咽记录示例:有提示(左)和无提示(右)。

吞咽过程中普遍存在短暂的呼吸暂停,在大容量连续吞咽时这种暂停更明显,而呼吸节律会在吞咽前后发生相应调整:比如吞咽前呼气相缩短、吞咽时延长,吸气相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咀嚼过程也会影响呼吸节律,呼吸周期和呼气时间在咀嚼时整体缩短,可能与代谢需求增加有关,但在最终启动吞咽时依然保持以呼气相为主的协调。

总体而言,无论是自愿还是反射性吞咽,呼吸与吞咽之间都存在稳定的交互和优先顺序,这种协调是人类特有的进化适应,有助于在进食过程中兼顾营养摄入与呼吸安全。

因此连续吞咽的话,就没有足够时间让呼吸重启、协调恢复,反过来又影响下一次咽动作的顺利进行。

4. 研究观察:虽然多次咽是可能的,但通常有限

虽然干咽看起来难以连续,但在严格的研究中,某些人还是可以同时发生多次吞咽的多样行为。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一次咽一次”,但在特定情况下,比如用大量水分或粘稠食团时,人们偶尔会做两次甚至更多次的连续吞咽,但这多属于“分片吞咽”或特殊情况

总结来说就是:连续咽 5 次口水虽然被说成“绝对不可能”,但真正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我们口里的唾液用光了、身体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呼吸还没恢复过来”,而不是因为生理绝对不允许。

参考资料:

[1]Hollis JB, Castell DO. Effect of dry swallows and wet swallows of different volumes on esophageal peristalsis. J Appl Physiol. 1975;38(6):1161-4.

[2]Wilmskoetter J, Martin-Harris B, Pearson WG Jr, et al. Differences in swallow physiology in patients with left and right hemispheric strokes. Physiol Behav. 2018;194:144-152.

[3]Hao N, Sasa A, Kulvanich S, et al. Coordination of Respiration, Swallowing, and Chewing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Front Physiol. 2021;12:69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