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言土话其实是沿用古称,比如香菜叫芫荽 (yán sui),勺子叫「调羹」?

有哪些方言土话其实是沿用古称,比如香菜叫芫荽 (yán sui),勺子叫「调羹」?

四川的小孩,洗澡的时候,家里人会说把身上的JiaJia搓干净,以为是“甲甲”。

其实这个字是圿(jiá),污垢。

孟郊《征蜀联句》:“蹋翻聚林岭,斗起成埃圿。”

夏天大太阳在外头耍,被晒黑了,会被形容成,这个娃儿晒得"Qu 黑"。

或者,晚上看不清路,会说“外头黑 QuQu的,好吓人哦”,以为是口语。

其实这个字是黢(qū),形容非常黑,只能和黑组合。

过年之前,家里会用鸡毛掸子打屋顶的Yang 尘,以为是“扬尘”。

其实是坱尘,灰尘的意思。

《司马相如·上林赋》:“过於坱漭之野”。

中午蒸米饭,米汤里有米的话,会用竹筐bi一下。

这个字其实是“”,指把杂质挡住,让里面的液体倒出来。

《博雅》:滗也,曰去汁也。

小朋友贪玩,喜欢用脚踩水 dangdang

或者,问你是“哪个 dangdang 的”,指你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这个字是“”,念 dang,水凼凼,指小水坑。

老师会给家长说,这个娃儿硬是有点huang,老是不认真看题。Huang 一般指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的意思。

其实这个字是,形容心神不宁的样子。

《老子·道德经》:惚兮恍兮。

雨飞飞儿:四川话中指毛毛雨,其实出自《诗经》里的名篇《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归一:在四川话里是指事情办理妥当的意思,比如“终于把这件事搞归一了”。“归一”是个道家常用词,出自晋代玄学大师王弼的《老子注》:“万物万形,其归一也。”

周吴郑王:四川人形容一个人穿着正式、打扮光鲜的意思,一般会说“耶,今天还穿得周吴郑王喃!“周吴郑王”是《百家姓》里的第二句。

宝器:出自《世说新语》,“王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碗谓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

rua泥巴:小时候经常用 rua 这个字,其实写作挼。

好吃的快点拿出来,不要an起:这个字是揞ǎn,意指掩藏的意思。《唐韵》:揞,藏也,手覆也。

chan你一耳屎:四川话,打一耳光的意思,写作 (提手 + 蚩),打击的意思。

kong洋芋干饭:现在很多人写成孔干饭,其实是 (火 + 孔),指类似焖煮的烹饪方法。

打光 dongdong:四川话裸体的意思,其实和书面用语“胴体”一脉相承。

小贩喊“相因卖了!相因卖了!”,意思是便宜卖了。《金瓶梅》里面有相同的说法。

在行 hang:听话懂事的意思。

jue 人:骂人的意思,应写作 诀人,或者讦人 jié,指斥责别人的过失。

piaogeng(瓢羹):四川话勺子的意思,应该是来自 调羹 这句古语。

颈 kang/hang:脖子的意思,应该是来自 颈项。

卡:四川话裆部的意思,可能是 胯或者胩 的演变。

死 wenshang:瘟丧,在瘟疫中丧失性命的人,又土又高级的骂人用语。

之前觉得四川话很土,现在觉得 hei 有文化。

没读过书的老人辈,竟然和千百年前的古人说着同样的语言,这可能就是中华文化千年传承的旺盛生命力。但想到这些词语,在这短短十年时间陆续消逝,又不免有些遗憾。

——————————————————————————————

送大家一首顺口溜:

重不说重,要说邦重;轻不说轻,要说捞轻;
软不说软,要说捞耙;硬不说硬,要说梆硬;
酸不说酸,要说溜酸;湿不说湿,要说交湿;
咸不说咸,要说 gua 含;淡不说淡,要说 bia 淡;
烦不说烦,要说破烦;烂不说烂,要说稀 pa 烂;
香不说香,要说烹香;臭不说臭,要说 pang 臭;
完不说完,要说萨过;哭不说哭,要说金叫唤;
痛不说痛,要说青痛;爽不说爽,要说巴适、安逸;
糟糕不叫糟糕,要说恼火; 心烦不说心烦,要说破烦;
怎么不叫怎么,要说咋子; 去不叫去,要说克;
凉不说凉,要说冰沁; 不知道不叫不知道,要说晓不得;
生气不说生气,要说冒火的很;
中午――少午;大清早――清早把神;
串门、走亲戚――走人户;
不爱干净――邋遢、屎屁儿拉撒的;
神经错乱――日疯倒颠的;
做什么――要抓子;
骂人――涛人;
不厚道――笑人巴撒的;
怎么办――咋子整;
匆忙――搞刨昏了;
撒谎――扯谎俩白;
泪――眼露水;
有毒――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