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变懒」,如不想洗澡、不愿出门?是意志力问题吗?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变懒」,如不想洗澡、不愿出门?是意志力问题吗?

徐若航,动力学取向咨询师,实习督导,预约xuruohang2015

很多心理问题会出现“意志减退”的症状,让人做很多事都比以前更难了。

这不只是意志力的问题,是很多原因综合引起的:

有些人是对自己要求过高了

人在对自己要求适中的时候,做事的动力才最强。

抑郁症的一些人会对自己有过度自责,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到一些其实做不到的事情,负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比如有名的案例安娜·O,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如果能照顾好父亲,他就不会去世了(其实安娜·O 的自责里,既有对父亲的愧疚,也有对父亲离开,让自己太累的恨,只是她没办法面对对父亲的负面感受。)

压力太大了,人的心理能量会提前耗尽。也会因此思考能力变差,人更容易陷入一些思维定式引起的僵局里,一直用原来的方式重复以前的失败,导致越努力越绝望。

而且有些人可能会尽力去表现得开心,但如果离自己真实的体验太远了,会更不知道怎么应对抑郁带来的问题;

如果不能和自己负面的感觉待在一起,总是鼓励自己,总被告诉“别想那么多”可能会加重人的挫败感——尤其是心理创伤引起的抑郁里,这种无助的感觉会更强。这时候对人真正有用的不是什么积极的话,而是那些能贴近人真实感受,能感觉到和人有深度联系的部分。

生理方面,长期多巴胺水平太低了,大脑功能会变差,信息传导效率变低,人启动去做一件事情也会变难——这部分有些会需要药物干预。

很多人抑郁了会沉迷于一些事情,也有一部分是需要外界的快乐平衡内在的缺失。因为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受体密度较常人更低,也更需要能感觉到快乐,感觉到自己活着。

这时候人要学会适应自己的状况,减少一些期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如果长期放任自己什么都不做,人的各种能力会退化,之后更难适应现实。

不过,抑郁症患者里有一部分大脑前额叶会出现退化,导致人觉察和调控自己的能力变差。

需要人能觉察自己在做什么,学会听懂自己内心的声音。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人抑郁之后行动变少,也是为了能让人减少很多新旧复杂情绪带来的痛苦。

每个人都需要有稳定的内核,觉得自己能控制的基本盘,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有面对问题的能力

只是需要人能带着一些觉察和整合去体验和反思这个过程,同时发展理解和关心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也能重塑人的神经系统,让人重新掌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