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看不起黄忠,不服马超,却单单对赵云没意见?

为什么关羽看不起黄忠,不服马超,却单单对赵云没意见?

皮耶霍,经济学学士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

自从诸葛亮领兵入川后,关羽在政治上始终是以荆州系统一把手、刘备集团副统帅自居的。

没有这个政治地位背书,关羽其实是无法驾驭庞杂的荆州系统各方势力的。

毕竟此时的荆州系统,就是一个大杂烩,刘备的元从派系、荆州地方派系、刘表刘琦归降派系、甚至还有各路蛮王,除了“刘备集团二把手”,谁也无法从利益上满足各方。

所以谁威胁到关羽这个政治定位,他就必须怼谁。

不服马超,要跟人家比武那一次,就是因为关羽发现马超归降后,很快被封为了平西将军,督临沮。

而此时关羽的官位只是荡寇将军,一个杂号将军。

按照汉代官制,杂号将军上面是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将军,再往上就是四方将军了。

等于马超的平西将军要比关羽的荡寇将军足足高了两级。

而且马超同样有汉朝中央政府册封的汉都亭侯位,丝毫不逊于关羽的汉寿亭侯。

在马超归降前,关羽一直都是刘备集团的武将中官职和爵位最高的。

但是此时依旧是四方将军(左将军)的刘备,却给了降将马超一个自己能够授予的范围内,最高的官职,亲手打破了这个传统。

这对关羽而言,无疑是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

所以关羽才会很谨慎的没有直接质问刘备,而是试探性的写信给了诸葛亮,名义上是要跟马超较量武艺,其实就是要求刘备集团首脑给表个态:现在马超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家世,都超过我了,谁才是咱们集团二把手?

诸葛亮此时也很上道,直接给关羽手写了一封证明信:“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那意思很明白,马超身份很高,能力也很强,但是定位还是一线产品项目经理的角色,是打工的,你才是咱们集团二把手!

所以关羽才会“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迫不及待的把这封证明信给大家展览出来,巩固自己二把手的地位。

非如此,不能安定荆州系统的的人心。

质疑黄忠那一次,更是代表整个荆州系统官员们的一次被迫发声。

在刘备入蜀时,糜芳是南郡太守,潘浚是荆州牧府治中从事,关羽是荡寇将军,这三个人基本上就是代表荆州系统的领导班子。

结果在经过了收服西川,攻略汉中等一系列扩张后,等到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地盘大了,老大职位升了,蛋糕越做越大了,荆州系统的官员们却几乎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糜芳和潘浚这俩人官职不变,等于没封赏,关羽则聊胜于无的提了个前将军,除了马超和张飞,居然还跟黄忠和赵云并列了!

等于原来的钦定二把手变成地位未定的“政治排名前五”了!

尤其是原先地位远低于自己的黄忠,因为汉中的大功,一跃而上跟自己并驾齐驱了。

这种政治信号释放的无疑更加危险:是不是只有跟着老大刘备打仗才算有功,跟着关羽镇守荆州,一点功劳都不算?

所以这一次,关羽的反应才会这么大。

因为本身荆州系统就面临着曹操和孙权的不断渗透和诱降,这种猜疑一旦成为共识,可能都不用其他势力动手,荆州自己都能土崩瓦解。

面对关羽“不肯受拜”的激烈反应,刘备只能亲自出场画饼,承认这次封赏是“汉王以一时之功”做出的暂时安排,而关羽才是永远的自己人:“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

说白了就是,你关羽就是这个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你作为原始股东,公司都是你和我的,怎么能在乎在集团里一时的职位高低呢?

但事实证明,这种画大饼的招数,在职场上并不怎么好用。

随后关羽强行开启襄樊战场,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死活不愿意撤退,很大程度上也有带着荆州集团刷战功的情绪在里面。

后面糜芳和潘浚的背叛,跟在荆州体系里被冷落也有一定关系。

至于赵云,从始至终,不论是官职、爵位还是政治地位,都是在关羽之下的。

在刘备称汉中王的劝进表上,马超排第一,诸葛亮第五,关羽第六,张飞第七,黄忠第八,这前十一人才是刘备集团的首脑。

赵云的名字则在“等一百二十人”里,根本就没进核心圈子。

所以“五虎将”其实算是赵云前半生的政治巅峰了,此后他的定位一直是一个没进董事会的高层。

关羽一个时刻以集团二把手自居的人,怎么会去跟一个核心圈子都没进去的赵云去比较长短?

这不是自损身份吗?

不但不能有意见,真见了面,关羽还得夸人家两句,展示一下亲和力,鼓励人家好好干呢。

“子龙久随吾兄,亦吾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