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图,有图就好相与 了。


这是日本电影《望乡》中的镜头。栗原小卷来到望乡老太婆的家里,就这么个德行,也要脱鞋。
真正的一贫如洗,破房子破窗,到处是尘土,老太婆过得很差。

但脱鞋依然是必须的。
你不管这是不是剧情需要,但栗原小卷脱鞋的时候,非常自然,完全就是基本生活常识。
这就说明,脱不脱鞋和屋子里干不干净,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题目的理解完全是错的。
那么,日本人脱鞋的进屋传统是怎么回事?
答案爆简单,就是日本降雨时长全年占比高达 60-70%,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雨。年平均降水量 1800mm。只有北海道、本州、东北的山区稍微干燥些,年平均降水量为 1200mm。
九州 东南部、 四国 南部、 纪伊半岛 东南部以及 福井 、 石川 、 岐阜 等县境,年降水量超过 3000 毫米,是日本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日本四面环海,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湿哒哒的。脚上的鞋子经常都是湿的,如果在近代之前,包括近代大部分道路都没有硬化,那么鞋上还带着泥浆。如果不脱鞋,屋里得有多脏?
所以日本充沛而漫长的降雨,对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屋必须脱鞋,不然无法保持室内卫生。
另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的室内建筑材料所带来的影响。
日本因为多雨,又是温带气候,植物生长茂盛,林木繁多。因此日本多使用木制建筑材料,尤其是木地板,很容易形成水渍,大量积水附着在表面,滋生霉菌的速度惊人。如果不赶快处理,第二天甚至会长出小蘑菇。大大缩短了建筑物寿命。所以日本人要跪在地上擦地板,因为要仔细清理,不然就长蘑菇了。
所以拖鞋进屋是刚需,必须要这样做 。
至于光脚?
你看栗原小卷进这个破屋子,就没有光脚,而是穿着丝袜。
光脚不是硬性规定。
大家都知道日本战国时代,各种游戏影视剧非常多。
日本在那个年代,就算是大城市,也没有硬化路面,到处都是泥地。
泥地一下雨,那就是泥浆的世界。
从足轻到大名,穿的都是草鞋。
足轻没钱,只好光脚;大名脚上有一双布袜子。但也要和泥浆接触,其实也很脏。
进屋的时候,不脱肯定是不行的。
日本大名在回屋的时候,不但要脱草鞋脱布袜子,还要打盆水洗脚。
日本婆姨们上街,穿着木屐,下面有高跟,但还是容易脏。
这样子,干脆一刀切,进屋就脱鞋,最好把袜子也换了。
反观中国,2024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 697.7 毫米;历史平均降水量为 600 毫米。但也不全都如此,中国还有个降水王者的存在,那就是藏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4000 毫米。
中国很多地方实际上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农人最频繁的事情,就是拜龙王祈雨:“老天爷啊,下点雨吧,禾苗都快干死了。”
天大旱,人相食。
所以脚上是干的,没水。有水就好了,风调雨顺属于吉祥话。
老百姓回家的时候,在华北地区家家都有个专门用来掸去身上尘土的笤帚,把身上拍一拍,没土了就可以进屋。如果把笤帚调过来,就可以用来打孩子。所谓一物多用。

中国中原地区长期缺乏原木。原木一般用来做房梁和椽子,夯土墙的支撑,做地板是很奢侈的事情。因此,中国传统民居使用的是粘土砖铺地。

这是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地面。
这地面结实耐用,透水性好,可以传许多代人。但是这种地面对人的脚底不友好。不相信的,可以光着脚走走看。现在很多仿古建筑里面就有。
所以,日本人进屋,很多时候脚是湿的,还有泥,室内多为木地板,必须要干湿分开,不然就会大量滋生霉菌,室内清洁也无法保障。脱鞋就是最科学的办法。
中国降雨量少,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干燥状态,平时只需要拂尘即可。地面多采用粘土砖烧制,有极强的透水性,穿着鞋进屋,脚上也觉得舒服,不至于和粗糙的地面直接摩擦。
近年来,中国民居也开始使用木地板,瓷砖地面,不再使用粘土砖铺地,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也开始脱鞋进屋。
最后说一个有一定关联的现象,那就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
枯山水的最大特点,就是碎石铺路,碎石装饰园林。

地面上厚厚一层碎石子。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渗水。雨水穿过碎石子流到了地下。这样碎石子表面就是干的,至少看起来是干的。那么,园林里,景观路上,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干燥的地面,即便是下大雨,路面上也没有积水。
日本是一个多雨的国家,一点也不喜欢积水,干干的地面,最舒服。因为全国各地积水多,所以讨厌积水。就是这么个心态。
中国喜欢雨打芭蕉,喜欢山水园林,喜欢建各种水池子,因为中国比较干燥,降水量偏少。下一场雨,形成一点积水,很快就蒸发或者渗透到地下。同时因为是大陆型国家,很多自然景观里,连一条像样的河也没有,所以特别喜欢水,园林必须要有水有植物才像话。

这就是人文地理上的差别。并不简单归纳于干净不干净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回答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