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哪些雕塑作品震撼过?

你被哪些雕塑作品震撼过?

JOJO CASA,独立设计师

陈丹青说:这两个罗汉咄咄逼人的神态,不容辩驳的傲慢,直追意大利文艺复兴大雕塑家多纳泰罗的作品。

易县的三彩罗汉大小和真人相仿,通体施釉,古朴而沉静,是中国古代十分少见的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伟大作品。

这两尊三彩罗汉头像,他们原来属于河北易县,八佛洼一座庙里,陶罗汉像均为与人等身大,有着忧郁的相貌,极为写实,几乎使人怀疑是使用了模特那样迷漫着人间气息。一共有 16 尊。上世纪初全部被洋人买走。罗汉略微近似基督教的圣人。中国的佛教艺术大约起于汉代,魏晋隋唐达于极盛,到了宋慢慢慢慢就没落了,罗汉画,罗汉雕塑兴了起来。

用陈丹青的话说:慈悲、美妙、非男非女、超凡入圣,人间没有这样的脸。 但是,河北易县的罗汉像,却像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似乎认识他们,就像是我们的邻居大叔、单位领导。

据说修成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味(果位就是指修佛时能够达到的境界),相传释迦摩尼就有 16 位罗汉,有姓名有事迹,中国现在的庙里还供着许多不同朝代的罗汉像,都精彩,可是以陈丹青看来,还是远不及这两尊辽代的罗汉。

罗汉比菩萨低一级,但是是活人修成的,级别高到可以塑像,看他的面容,表情,性格,可能有种亲切感,觉得他曾经是在世的人。容貌及衣纹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手法,头部的侧面较之正面颇为扁平.故侧面感觉不好。佛教艺术和基督教艺术一样,神主,菩萨都是不能做的像凡人,独有的罗汉脸倒是觉得的亲切,貌似认识他,可以确定是他没有把罗汉脸神话,而是有根有据的,分明当时庙里真的有过这么一位有名有姓的和尚,不然不可能两张脸这么准确,具体,活生生的。

那种宗教的深沉感,自在感,那种自以为把握真理的准确性,那种不容辩驳的信仰的傲慢。我不能说易县罗汉体现了现实主义,辽代没有这个词,整个中国美术史也没有这个概念,如果用形容词‘逼真’是达意的,易县罗汉是我的盲点,因为辽代的三彩肯定是继承唐代的风格,可是唐三彩的境界不足酷肖真人。

我确信这十六个罗汉的头像是一位天才的师傅,顶多是两位领衔制作的,身体衣服、烧陶、上釉,各级匠人分工合作。

收藏有陶制三彩釉等身罗汉坐的所有的欧美博物馆都将其作为唐代的作品而珍藏着。

属于此组罗汉像等现有之物大致如下。

大都会美术馆两件。(做工最好,属于极品。)

伦敦大英博物馆一件。

巴黎吉美美术馆一件。

俄罗斯冬宫美术馆一件。(是从柏林抢来的)

波斯顿美术馆一件。

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一件。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一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人类学博物馆)一件。

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一件。

日本松方幸四郎人收藏一件。

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看到了,归来写道:“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其妙肖可与罗马象比。”观察之精微,不亚于文艺复兴之最精作品也。

陈师曾先生的《中国美术史》介绍到,在五代和宋初,就有王齐翰、张元简主张“用世俗相貌处理佛教艺术”。

所谓“世俗相貌”,就是参照活人。到了北宋,李公麟、贾师古又把王齐翰和张元简的那一路,提炼、升华,就此开了佛教艺术新局面。宋和辽,年代略有重叠,那一时期专供礼拜的佛像艺术渐渐式微,罗汉像兴了起来,也就是说,酷肖活人的脸不但是被准许的,很可能是流行的美学。

一个现代中国人,领会祖宗的伟大,往往是借了西洋人的眼光。

熊秉明先生到了法国以后才开始渐渐明白,中国古人何其伟大,到了法国,法国人给国人看魏晋唐宋的雕塑,开导国人,所以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西化,早已不是近代的那个中国,许多国人、名人、大部分的人都是起初敬仰西洋人的艺术跟从西洋的大师,反而是到了美国法国以后才越来越知道自己祖宗的伟大。而且呢,是一种不可追寻的伟大。

参考资料:

《局部》 第二季 陈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