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对伴侣和宠物的情感需求是否可能被替代?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对伴侣和宠物的情感需求是否可能被替代?

史秀雄Steve,心理咨询师

先说结论,我认为不能,因为碳基物种和硅基物种在存活寿命上有着质的区别,而情感是独属于碳基物种的体验。

展开来说,让我们先讨论下所谓的情感是什么,这种体验是否存在客观的衡量和理解方式。明确了情感的定义,我们才有可能讨论它的可替代性,也就是我们与硅基物种(例如数字化意识和 AI 机器人)建立起来的情感是否和我们与人类或者宠物建立的情感是同一个概念。

人们对爱这种心理体验或许很难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有一个自然现象可以为爱提供一个几乎绝对客观的衡量标尺,那就是死亡。当一个人或者一只宠物死去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多少悲伤,我认为大致可以衡量你对他\她\它的爱。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的悲伤有可能因为某些心理防御机制而暂缓表达,比如遇到至亲离世时有的人会感到抽离和麻木,有的人会否认甚至幻想对方并未离开。这些防御机制的激活也是源于悲伤情绪太过强烈,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人对于重要他人的离去无一例外都是有情绪反应的,这种死亡面前衡量出来的情感就是爱。

人类的存在还有另一个几乎毫无争议的客观事实,就是人类有许多局限性,是很不完美的生物,而人类的生存就是在不断应对、挑战甚至超越局限性的斗争。人类以及所有碳基生物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会死亡,而且寿命相对于非生命体或者硅基物种要短很多。除此之外,人类也是极为脆弱的生物,尤其在现代科学和医学出现之前,我们很难把握自己的健康和人身安全。就算是现代文明社会里,我们依然有很多需要担心的东西。

生育子女会让人对这一点有很深的体会。我听过一个妈妈说,生孩子就好比是把自己的心掏出来,并且允许它在这个世界里到处乱跑。父母对孩子的爱当中充满了种种焦虑和恐惧,担心孩子会生病、受伤、被欺负、遇到意外、学业不顺利、事业发展受阻、人生不如意。人们爱说养儿方知父母心,你知的就是这种以往从未体验过的担忧。

为什么我们会进化出这样的情绪反应?作为一个非常脆弱的物种,我们必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那些驱动我们照顾和保护彼此的情感机制,才有可能作为一个物种继续延续下去。爱,或者人际关系中的亲密情感,就是进化的结果。

因此关于爱的定义,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对重要他人脆弱性的承认和共情”。

这个说的有点抽象,但这样描述你可能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你的孩子铜头铁臂,百毒不侵,长生不老,你会依然很爱他吗?你当然也会对他有亲密的情感,但是那种情感当中会缺少一些重要的体验。我自己还没生孩子,但是当我在深夜里莫名其妙地想象自己的爱人有一天突然重病或者离我而去时,会害怕到要哭出来,也正是这样的时刻,让我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很爱她。

所以人类对伴侣和宠物的情感当中是包含着两个重要条件的:他们会死,以及他们很脆弱。

既然如此,我们再来看看随着科技发展有可能产生的硅基物种,它们可能是完全虚拟的数字化意识,也可能是实体化的机器人、仿生人或者仿生宠物。

它们会死吗?它们脆弱吗?你会发现对于硅基物种来说,死亡似乎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描述。你可以拔掉插头,拆掉电池或者关机,但是它们并不会死去。一旦拥有了适宜的能源供给和运行条件,它们又可以重新启动,而且其意识和行为的特性可以不受任何影响。

对硅基物种来说,脆弱似乎也不是一个大问题。至少相比于哺乳动物来说,硅基物种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无比强大的。James Lovelock 在《新星世》里甚至提出,以人类为代表的的碳基生物,其存在的使命就是为了孕育出硅基生物,从而生命就可以摆脱地球环境的限制,在长远的未来实现全宇宙殖民。

碳基生物无法被替代、复制或者重生,所以任何一个你爱的人或者宠物都有绝对的独特性。硅基物种是人为制造和生产的,完全可以被替代、复制或者重生。

既然如此,当我们这些脆弱而短命的人类在面对理论上不会死,不生病也不怕危险的机器人时,怎么可能重现面对其他人类或者宠物时的那种微妙情感呢?我们当然有可能和与人相差无几的仿生人互动、亲密并且产生情感联结,但是这种联结我认为在最底层是永远无法媲美人与人的情感的。

说到最后,今天我们的生活里其实越来越多的时候都在和硅基物种互动,比如手机上的信息流,比如各种 app 里的算法,比如具有人类特质的数字化角色。就算它们呈现出再美妙的人设、故事背景或者人格特质,也依然是“没有灵魂的”。我猜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一个人刷太多手机、玩太多游戏之后,内心其实会有隐隐的空虚和孤独感。

最极致的爱、亲密和意义感都是被脆弱与局限激发的,因此如果你想要在情感和存在的层面感到满足、充实,那么还是应该多和其他脆弱而短命的人类多互动。他们或许会给你带来很多矛盾、烦恼和挑战,但这恰恰使得他们成为解锁你内心最深刻情感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