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子弹的单位是一发两发?

为什么子弹的单位是一发两发?

也说,一三五聊职场,二四六谈感情。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这是子弹的演变史决定的

现在的子弹如果较真的话全称应该叫做“弹头、发射药、底火一体全金属披甲定装弹”,所以你觉得可以是“一颗”、或者“一粒”作单位。但在子弹的发展的漫长历史里,不是这样的。

手持火药动能武器最早能追溯宋代,《宋史·兵志十一》寿春府“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当时的枪是用铁做的枪管,子窠就是弹药,而且这个弹药不像我们今天的是金属规范颗粒物。里面塞的东西是随机的,小石子、袖箭、砒霜什么都可以往里面塞,发射时类似于现代的霰弹枪。

这种东西的子弹怎么称呼合适呢?

一把?一管?一子窠?一包?还是一喷?

所以,选用了“一次发射”,来直接的命名,其实还是比较准确的。

行军打仗口令逐渐简化为,“一发”。某种意义上和西方的“one shot”意思相似。

shot:可以做动词“射击; 发射”的意思。也可以是名词,代表射击开枪(或炮)一次。

再后来,子弹变成了相对比较标准的圆形弹丸,但依然是和火药分离,一次一捧或几颗。

铁质的弹丸熔炼起来比较费工夫,比较硬容易损伤枪管。所以到了 16 世纪,熔点比较低,质量比较软的铅弹丸开始流行起来。

因为铅的熔点低,所以压根不用后方补给弹药,直接生火架锅融铅块,然后把铅水灌到下面这种夹子里就行。

加上铅本身质量较重,击中人体之后也容易扩张变形,提供非常好的停止动能和杀伤力,所以材质甚至沿用到了现在。

到了 17 世纪左右,才有人提出将弹丸和火药整一个用油纸包好,要装枪的时候把纸尾部用嘴撕开的定装弹概念。

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子弹”已经是“一颗”了,但其实指的还是弹头。

这个时候还没有底火,发射前需要倒一点火药在燧发枪的药池上当药引。然后从枪口装进去,拿棍子捣实。利用击锤上的燧石引燃。也就是所谓的“前装燧发枪的概念”。

当然了,严格说此时称呼的不是“子弹”,应该要细分是“一包”发射药,或“一颗”弹头。

不过相对来说,人们还是习惯了用“一次燧发”,或“一次发射”的单位。来指代一次射击。

子弹的“一发”概念也就这么保留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火枪的利用是密集队形轮排发射。

这种燧发枪的战争应用传到明朝和日本已经出现了“三段击”的概念。军官下命令的时候,一般是连续发射“几轮”,一般三组人为一轮。

一组站立或半跪射击,一组装填弹药,一组调整火绳和扳机复位。

具体到底是人员轮换,还是人不换,将枪传递给不同的人来操作,不同记载和历史上有不同应用。

因此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人诺顿船长发明了锥形尾部空心的弹头。它可以使得子弹的直径比膛线略小,发射之后通过火药燃气冲入空心尾部使其扩张来贴紧膛线,以让弹头跟着膛线旋转。

这样的好处是能大大增加发射的稳定性和减少因为子弹在枪膛振动对枪管的磨损。

诺顿上尉将他的发明提交给英国枪械特别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发明,理由是“球形是用于军事目的的唯一弹丸形状”。

如果这种固执延续到现在,子弹的单位可能是“一球”更合适和。

随后英国人格林纳改进了这种设计,在空心尾部后边加了一个木塞以增强扩张效果。但这两个设计都没被英国军方采纳,反而是最后法国人参考英国人的设计而发明了米涅弹。

这段时间,随着欧洲战争密集,法国英国等国家开始快速改良枪械,各种不同的子弹和发射模式如雨后春笋诞生。

这类在“膛线”辅助下可以旋转的射出的子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滑膛步枪”时代的到来。

但此时的子弹依然是“前装弹”。在实战中,需要士兵从弹药盒中取出一个弹药筒,用牙咬开后部,将其中的火药倒入枪管。

然后将弹药筒倒转过来,将另一端的弹丸连同外面的弹药筒一起塞入枪口,再撕掉外露的弹药筒,然后使用装弹杆将其装到枪管底部。

这种子弹有两个问题,一是装填需要比较大的力气逆推子弹到达火枪底部,导致速度很慢。

二是整个过程需要战力或半蹲完成,非常容易在这个过程里被对方击中导致伤亡会比较大。

不久之后,德国人用射速以及趴着装填的优势开启了后膛装填的时代。

在此基础上,后来又诞生了金属弹底,横针击发的技术,让易延展的铜底壳在火药膨胀时能极好的贴紧枪机闭锁面,让弹壳内的火药燃气全部做功于弹头。

在此的基础上,配合火药的改进,弹头的改进,子弹的整体从“三个部分”开始慢慢向整合在一起发展。

到了现代,得益于精确加工技术和金属冲压等标准化生产的模式,子弹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和速度、精度高。

1884 年,法国维埃尔制成了硝化棉无烟火药,并很快用于枪弹。闻名世界的瑞典诺贝尔何成了巴力斯特无烟火药,英国制成了柯达型无烟火药。

无烟火药所产生的火药气体压力大于黑火药,因而不仅提高了枪弹的初速,还使得枪的口径可进一步减小。

无烟火药还有温度高的特点,往昔的铅弹丸已无法承受,容易产生破裂和变形,于是,又诞生了新的弹丸一被甲弹头。

就是将铅心装入镍铜或软铜的被甲之中,被甲弹最初用圆头,后来为减少空气阻力改为尖头,后又改为流线型或船形。

到了这个时候,子弹才越来越像今天的整体流线型的漂亮造型,也越来越可以用“一颗”来称呼。

但人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依然在沿用早期“子弹”还是“弹头”“火药”“引线”三个部分时候用来称呼一个完整系统的“一次发射”的简称“一发”来作为量词单位。

扩展来看,这种现象其实挺多的,比如今天我们说电话“一部手机”为啥不是“一块”呢?

因为最早的移动电话真的是“一部”(用于车辆、机械等复杂大型设备量词),部组的意思。